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众多<水浒传>评点本中,金圣叹所作的<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研究者可从文本价值、传播价值、理论价值等三个层面探讨金批<水浒传>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义侠记>是沈碌对小说<水浒传>中关于武松部分的改编.改编后的<义侠记>在情节结构、思想意义、表现形式等方面都与<水浒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分析差异的同时,还从作者自身及其创作的角度剖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史记>人物传记的历史叙事为中国叙事文学提供了叙事元模式,本文运用这模式探讨了<史记>在叙事时序、叙事速度上对<水浒传>的影响,并认为<水浒传>继承和发展了<史记>人物传记中的单传、舍传及附传三种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李逵负荆>和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七十三回都描写了"李逵负荆"这一故事,情节基本相同,但<李逵负荆>在艺术上更为成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而生动,而<水浒传>的处理明显逊色,人物个性比较单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水浒传>的作者因袭了<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却未能充分注意到这一故事在小说和杂剧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未能注意小说和杂剧的艺术特质并不相同,他似乎只注意讲述故事,而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路雅琴 《华章》2007,(2):109
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存在大量粗俗俚语.美裔汉学家沙博理使用了四种方法来翻译处理<水浒传>中的粗俗俚语,即直译法、意译法、直译意译结合法和省译法.他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利奥·希基所倡导的"语用对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王矮虎是怎样变“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中的王矮虎现在大家都认为他非常矮,甚至成了"武大郎"、"土行孙"一类的矮人.其实,在元杂剧中王矮虎长得象天王与金刚;在<水浒传>中也只说他"五短身材",通篇没有说他矮.但<水浒传>一出,人们对"矮脚虎"产生了误解,加之容与堂本又推渡助澜,在人们的心目中,王矮虎在梁山是最矮的,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由误解文本而产生的误会.事实上,宋江才是梁山上最矮的好汉.王矮虎、矮脚虎、王英这三个名字使其与其他好汉只有两个名字不同,这些名字之间的不同运用,反映了"水浒戏"对<水浒传>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水浒传>.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高俅、蔡京等一批像吸血虫一样的统治者,最具反抗精神的李逵,性格刚烈的武松,逆来顺受、最后走上反抗道路的林冲,都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中很多商家都善于利用墙壁进行商业广告宣传,小说中的墙体广告有文字式、图画式、图文结合式三种表现形式.这些广告除装饰美化店铺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极大地增强广告宣传效果,有效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水浒传>中的墙体广告与现代墙体广告有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9.
曾经觉得<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有点名不副实.<三国演义>有恢宏的历史,<水浒传>有热血的江湖,<红楼梦>有复杂的人性和与人性一样复杂的写作手段,而<西游记>就是很多个情节相似的故事连缀而已,不好看.后来才慢慢明白,<西游记>不仅仅是这样的.只要我们读出它的象征意义,它就会像桃花源的洞口一样豁然开朗,展现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0.
方紫云 《文教资料》2008,(28):78-80
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是他于康奈尔大学讲授欧洲文学大师课程时讲稿的整理集结,而金圣叹积十数年心血评点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张竹坡评<金瓶梅>基本上都是此评一出,诸本尽废.……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读<水浒传>,总觉得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对梁山诸英雄好汉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最近读了一篇题为<人道基准>的杂文,顿生感慨,我想主张向善的人道主义本来是一个简单的常识,可我们的杂文家却不得不煞费苦心地去重申这一常识.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但不得不承认,重复这一常识确实大有必要.由此我们很自然地提出这样的疑问:被国人奉为四大古典名著的<水浒传>到底告诉人们什么?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16世纪中法名著<水浒传>、<西游记>及<巨人传>为重读对象,通过它们对食物和智力关系的不同表现,揭示了传统中国和彼时的法兰西帝国,在"食"与"智"文化上的深刻区别.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中秦明被宋江等人收伏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收姜维计谋如出一辙,但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这其中的不同显示了宋江等人的凶残与诸葛亮的仁慈.收秦明与收徐宁也相类但也有不同,这同中之异表明是秦明的性格害死了他自己一家人,秦明家人的死是宋江一手策划的,所有这些在思想上反映了梁山好汉的残暴性,其中还透露出轻视女性的思想.在艺术上表明了<水浒传>写人情物理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中写了将近二十个笑话,不但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使小说雅俗共赏.在小说中,穿插诗词歌赋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模式,但是穿插笑话(有时是小故事),并不多见,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小说中,几乎没有,但在<金瓶梅>中却大量出现,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作者自称兰陵笑笑生,他的名字与笑话应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反讽在西方小说中源远流长,但在中国传统小说中较缺乏.直到明清,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中,作家才开始较自觉地运用反讽艺术,并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红楼梦>中,作家创造性地运用了大量反讽手法,对中国小说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在人物刻画方面,反讽特色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当下对<水浒传>中"一丈青"的解释有多种说法.从<金瓶梅>中的"一丈青"入手,可得出<金瓶梅>中的"一丈青"身材既不高大面容也不漂亮,并联系各种文献及民间材料,认为"一丈青"本意是"泼辣、悍勇"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黄志基 《文教资料》2008,(16):16-18
<水浒传>显示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趋于成熟.许多英雄人物不仅个性鲜明,令人喜爱,而且在性格与环境的结合上.写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和转变,完成了具有丰富社会内涵的典型创造.<水浒传>中的正面人物,充满了英雄主义的理想色彩,表明人物创造的典型化过程,始终没有离开理解的烛照.这跟水浒故事在人民群众中长期流传分不开,这一点表现了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人民群众对斗争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郭紫阳 《初中生》2008,(13):50-51
书籍是知识的源泉、精神的食粮、快乐的殿堂! 我爱书籍,尤其是一些中外名著.走近<水浒传>,我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走近<西游记>,我领略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走近<骆驼祥子>,我了解到旧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走近<名人传>,我明白了顽强奋斗的人生真谛;走近……  相似文献   

19.
甲:新版语文教材高中第四册,收入<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一文.在我的印象中,这似乎是一篇保留篇目.  相似文献   

20.
在<水浒传>七十一回本的框架内扼要论述<水浒传>中走狗与帮凶的形象,其中有因"使得好枪棒"而投靠封建官吏的打手蒋门神;有卑鄙无耻、卖友求荣,靠耍弄阴谋诡计来讨好主子的陆谦和富安;有为了钱,什么样的卑劣行径都可为、什么样的罪恶勾当都敢干的董超与薛霸;有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由受迫害者转化为帮凶,贪婪无比、狠似毒蝎、为虎作伥的王婆;有自觉为封建朝廷消灾除患、充当镇压农民起义军马前卒的曾头市的曾长者等土豪富绅.这些次要人物的笔墨虽然经济,但就艺术形象而言,仍然是非常丰满的.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剖析,可以更好地领会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高超技巧和创作初衷,可以更完整地解读<水浒传>这部经典名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