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否具有必然性?要从理论上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做哲学的思考。有些人从中国与亚洲四小龙的比较中,得出了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结论;从我囚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曲折以及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得出社会主义在中国已经失败的结论,等等。他们由此肯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一种错误的选择,从而否认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这种论证方法,从现象上看,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是,从本质上看,并没有充分的根据。恩格斯:“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列宁同样认为:“以最简单的归纳方法所得到的最简单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核心内容,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坚持了实践高于认识和认识指导实践的辩证统一,坚持了实践的客观性和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坚持了实践的主体性和主体利益现实性的辩证统一,坚持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坚持了物质变精神和精神变物质的辩证统一。成为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现的核心内容,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坚持了实践高于认识和认识指导实践的辩证统一,坚持了实践的客观性和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坚持了实践的主体性和主体利益现实性的辩证统一,坚持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坚持了物质转化为精神和精神转化为物质辩证统一,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哲学底蕴;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分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理论依据或进行了理论说明;而差异论哲学、发展论哲学以及和舍论哲学则分别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5.
赵津 《华章》2012,(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核心是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根本是坚持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关键是坚持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工会工作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很多成功的地方。改革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是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只有继续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才能实现改革真正的整体突破,中国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7.
8.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原则,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该理论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构成该理论的依据和构成该理论的具体内容。而构成该理论的依据又可分为客观依据─—对中国国情的再认识和理论依据─—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上,邓小平有两点重大突破。其一,把社会主义的特定模式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开来;把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与具体体制区别开来。其二,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中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为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出路作出了“解惑”式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都存在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亦不例外.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最早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他认为,既然在自然体系内存在着和谐的秩序,那么社会体系内也同样应存在和谐的秩序,人类必须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的残酷和不公,构建工业和农业、家务和教育、生产和消费的联合体,在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起社会各阶层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为缅怀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大勇所在的九(1)班班委会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份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主题的手抄报。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不仅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赋予了历史唯物主义新的理论内涵。它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目的是逐步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而从更高层次上完整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科学地奠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都存在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亦不例外。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最早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他认为,既然在自然体系内存在着和谐的秩序,那么社会体系内也同样应存在和谐的秩序,人类必须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的残酷和不公,构建工业和农业、家务和教育、生产和消费的联合体,在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起社会各阶层的融合。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许多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老子所设想的和谐社会,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本质的哲学思考袁贵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和学说已有很长久的历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诞生也已70余年。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撇开别的因素不说,缺乏哲学视野是这种状况的重要理论原因之一。我国学术界就多从经济学和...  相似文献   

14.
笔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原因的传统解释提出了异议,并论证了地主制经济所固有的特征和对社会主义公平理念的追求在选择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意在得出社会主义选择的方向不错,关键是道路怎样走这样一个导向性结论。  相似文献   

15.
和谐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以“和”这一范畴出现的,和即适合,即聚集不同事物而取得平衡.平衡即统一,所以,和亦即合“多”为“一”.和谐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谐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中的三句话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六个方面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关系、发展经济与安民富民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先强调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是方向,道路是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问题尤为重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内涵,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唤起学术界对道路问题的再关注,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帮助,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对我国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它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寓意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知荣明耻,重在实践。全面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从领导干部抓起;必须从青少年学生抓起。必须积极建构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反复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指出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又“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地统一起来了。我国理论界时常出现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倾向,或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一般说来,都要经历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发达阶段。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无例外地有它发展的阶段性。认清本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从本国国情出发,制订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地遵循客观规律,推动本国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