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不久,我们学习了《荔枝》这篇课文。不知怎么搞的,这篇课文我读了好几遍,怎么也读不烦,读不厌。它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统编教材(必修)高中第一册第四单元———说明文,选编了一篇课内自读课文《一个好树种———泡桐》。这是一篇介绍泡桐功用的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布局谋篇,选择材料为突出泡桐特点,紧扣一个“好”字。在单元说明文教学中,这篇范文体现...  相似文献   

3.
教法一 :以读为主读中审美《可爱的草塘》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记叙文 ,主要讲“我”在小丽的陪同下 ,看到北大荒的草塘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 ,由原来的“觉得没意思”到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文章感情真挚 ,构思巧妙 ,语言优美 ,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全篇充满着美的召唤 ,是一篇进行美育教学的典范之作。为达到这一目的 ,我引导学生多读 ,以读为主 ,读中审美。一、精读课文 ,体会结构形式美文章的结构形式美 ,主要体现在结构的完整、和谐统一、匀称 ,给人以一种自然顺畅之感 ,使读者把握好文…  相似文献   

4.
司雯雯 《英语教师》2023,(18):150-154
阐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从不同视角探究如何利用完形填空语篇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读语篇、概主旨、写概要,析文本、画导图、理结构,集错题、析正误、提能力,积好词、背好句、累素材,写评论、表观点、练思维,立主题、谋结构、练仿写等途径。认为教师要利用完形填空语篇,充分发挥读写的协同融合作用,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的好教材——《读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备课札记薛川东一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第五册第一单元编选的课文都是大家之作:一篇是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篇是吴组湘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再一篇就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读白居易...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常所说的朗读,实际上指朗读一篇篇完整的文章。前面说过的读字、读词、读句,都是为了读好文章。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除了字、词、句等重要的因素外,从篇章这个整体角度说,还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而这些规律和特点,又必然对朗读提出相应的要求。所以,这里专门谈谈读好篇章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不可分,一篇好的课文就是一篇好的范文,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余兴,唤起学生创作的激情,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从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做起,课堂练句,由练句到仿段、仿篇,由仿篇到创新,这样既符合"读为基础,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原则,又能培养小学生习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加强练句,丰厚累积语文课强调多练,不是把学生引进题海,而是教师围绕学习目  相似文献   

8.
《爬天都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新增选的一篇课文,编排在第二组,是篇讲读课文。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这篇课文呢?根据第二组的训练重点(通过读课文,抓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和读讲课文的要求,我认为:  相似文献   

9.
现在,不少同学在写“观察日记”。写好一篇观察日记,既要解决好中心与选材的问题,又要考虑表达技巧的运用。一篇日记如果只有好的思想、好的内容,却没有好的表达技巧,读起来就会感到乏味,甚至读不到底就会把它丢到一边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燕子妈妈笑了》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真》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采用相似结构的段式反复出现的方法组织语言,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句式,同时以对话描写为主,是学生体会人物感情,学习朗读不同人物语气的好材料。现在我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浅议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对话。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设定了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  相似文献   

11.
赵家菊 《江西教育》2003,(20):23-24
在课堂教学中,有一种“教”就像那知时节的好雨,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便是“无痕之教”!一、设问无痕例: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西门豹》时,提出的五个问题是:(1)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2)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佩服不佩服?(3)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4)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28):114-115
所谓以读促写,就是在"读中"渗透写作技巧,这一种教学模式利于学生积累更多语篇,学会各种语篇结构和语篇衔接上的写作。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两者密不可分。因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过程中应注重应用"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本文将详细阐述以读促写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新教材,每个单元的五篇课文,一般分别安排为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的《初中语文课本修订说明》指出:“修订本比原课本增加课文六十篇,目的是增加阅读量和扩大知识面。为了不加重教学负担,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这就阐明了把课文分为三类,是为了处理好  相似文献   

14.
【前记】《钓胜于鱼》是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是台湾学者陈之藩写的一篇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散文。指导学生自读,有一定的难度:讲少了,学生很难领悟其哲理;讲多了,又不符合自读课文的教学要求,讲好这一课的关键是选好切入  相似文献   

15.
视点与语篇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语篇进行视点分析,能有效地帮助读了解语篇结构而掌握其真实的涵义。语篇理解从视点分析出发,能帮助读了解小说中以人称为视点的语篇特点及在叙述性描写中视点的标示情况,更能帮助读系统地对语篇进行深层次解读,捕捉作刻画人物,描写情境的意图。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什么?我曾经这样百次问自己。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  相似文献   

17.
小作文     
<正>说实话,吴老师在课堂上读我那篇作文的时候,我还是挺吃惊的。吴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叫吴文化,教四年级语文,还是我们的班主任。据说,他把我那篇作文当作范文,在四年级的三个班都读了。吴老师说:"这篇作文好就好在真实,有情感,特别是大部分同学都编造并不难忘的假事来糊弄我,这篇作文就格外出彩了。"这是吴老师的原话。那篇作文,我写的是关于一只乌鸦的真事。  相似文献   

18.
剪贴幸福     
“好文大家读”栏目终于在广大读者朋友的热情支持下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其实,让人“一见倾心”的好文章的确不少,关键在于你是否用心去读了。本期编选了两篇由读者推荐的文章,不知他们的眼光是否也与你有相似之处?读到好文章,别忘了把它推荐给我们。  相似文献   

19.
《学弈》是人教版第11册中的一篇文言文,这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学生读起来比较拗口。如何指导学生读好文言文,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点探索,具体朗读设计如下:一、正确流利读1.学生自练。请同学们自己练习,努力将文章读得正确流利。2.检查。指一名朗读水平较差的学生读,让其他学生来帮助他。再请一名较好的学生来读。(出示本文)3.自悟方法。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已经做到了正确流利。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读得这样好呢?(用心读、反复读、帮助读等)(出示:朗读目标正确流利读)4.下面我们一起来正确流利地齐读这篇文…  相似文献   

20.
统编教材第三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有三篇是教读课文,因此"教读"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特色。教学中,教师要解读好每一篇课文,读懂编者的意图,充分利用课后练习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尤其要注意表格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教师要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采取兼顾和侧重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读深读透文本,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