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8,(37):4-5
大学生情绪调节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从而消除负面情绪的过程。随着我国当今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朝着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的方向发展,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上述背景下,各种情绪调节机制应运而生,情绪调节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391名5岁幼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母亲的情绪表达与母子关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母亲表达的积极情绪越多,其母子关系的亲密性越高,冲突性越低.(2)母亲表达的消极情绪越多,其母子关系的冲突性越多,亲密性则较低.基于此,研究者认为营造积极的家庭情绪氛围是建立良好母子关系的必要条件,非敌意的消极情绪表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敏 《甘肃教育》2008,(3):22-22
对幼儿而言,环境是会说话的。在他们进入某一环境时,他们往往能分辨出给他们安排的是什么地方以及应采取的方式。如当看到五彩的玩具、夸张的墙饰、大块地毯时,幼儿便知道可以在这里快乐地玩耍:当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小书架、小椅子时,幼儿就知道应该安静地看书……在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中,幼儿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幼儿园内外环境的布置应注重幼儿的情趣。力求做到有序、合理、协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孤独感量表(UCLA)和情绪智力量表(ESCQ)对2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大学生孤独感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孤独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非全日制研究生已经成为当今高校独特且不容忽视的学生群体。研究对比分析了以互动辩论和常规讲座为组织形式的教学法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互动辩论和常规讲座两种授课方式均显著降低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消极情绪。但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参与常规讲座的学生,参与互动辩论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课后保留了更多的积极情绪。辩论作为互动学习的教学法,可以实现情绪调节,有助于个体发展和创新者涌现。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情绪变化是十分自然的事,但变化过度则会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是相互联系的。人们应该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转移、调整自己的情绪,不断摸索、反馈,建立有效方法,摆脱消极情绪,获得积极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家庭亲密度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以及孤独感在家庭亲密度与抑郁情绪间的作用机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31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发现,身体健康状况差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与孤独感,家庭关系破裂的大学生家庭亲密度较低;家庭亲密度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之间存在负相关;家庭亲密度、孤独感对抑郁情绪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孤独感在家庭亲密度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认为,无论是直接调节抑郁情绪还是通过孤独感间接调节抑郁情绪,家庭亲密度对抑郁情绪都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樊鎏 《考试周刊》2014,(52):116-117
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文立足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对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思想政治课有效的"情绪"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采用孤独感量表、负性情绪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359名大学生进行测定,探讨三者关系.结果表明,手机成瘾在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及生源地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负性情绪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孤独感和负性情绪是影响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可以从降低孤独感、改善负性情绪入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402名贵州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贵州大学生的孤独感和人际交往关系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省大学生总体上孤独感水平偏高,并与人际交往关系呈显著正相关;2.年级越高孤独感越强。本研究对于大学生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好融入学校生活、融入社会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Graduate students regularly report high levels of stress and burnout. Many of those same students utilize social support networks, which can act as stress buffers. This study evaluated excessive negative talk about issues (co-rumin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that social support-to-burnout (emotional exhaustion) relationship and predicted that co-rumination would act as a suppressor variable. Graduate student volunteers (N = 213) reported their levels of social support, co-rumination,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Data indicated that co-rumination did mediate the social support-to-emotional exhaustion relationship on 2 dimensions. This project purports that, although social support is important, the content of socially supportive interactions may also be important when attempting to intervene in stressful situations, especially when those interactions involve co-ruminative messages.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大学生情感孤独的现状及其与人际信任的相关,分别采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信任量表,对取自三所不同高校的441名大学生展开调查。其结论如次:大学生较普遍地存在情感孤独;大学生情感孤独在个体恋爱与否因素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恋爱与否与性别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大学生情感孤独与人际信任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人际信任对情感孤独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久以来,孤独感都被认为与过度使用互联网有关联,对此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大量研究.文章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关互联网使用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首先介绍了孤独感的定义,其次梳理了该领域研究中提出的两种相反假设即互联网使用引起孤独感、孤独者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以及双向关系的可能性;然后探讨了影响二者之间关系的因素:人格及网络服务;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研究应重视羞怯、依恋、自尊等人格变量及家庭功能、人际信任等因素对互联网与孤独感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认知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它们又是互相影响着的两种事物。语言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在人类认知过程中语言起着什么样的特殊作用,以及在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语言本身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这是人类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没有原始的认知就没有人类原始语言的产生,没有今天的认知就没有今天语言的发展。人类语言的宏观演变与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和孤独感问卷。结果①性别对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孤独感体验和孤独总分有影响;②生源地对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孤独感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无影响;③不同年级在社交能力评价、孤独感体验、人际关系评价和孤独总分上有差异;(岔孤独感各因子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主、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孤独感具有预测效用。结论: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社会支持来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情绪智力、学业拖延概念的辨析及情绪、情绪智力与学业拖延相关研究的论述探讨情绪智力与拖延行为的关系。初步推论如下:学业拖延行为一定会伴随心理的不适,而负面情绪也可能产生学业拖延。情绪智力会影响拖延行为,情绪智力越高,学业拖延程度越低,与之伴随的拖延行为越少。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8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突显行为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心境改变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孤独水平与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及手机成瘾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64名留守儿童和2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情况下,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同学支持和母亲支持对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低自尊组;只有同学支持对于低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我倾注与情绪障碍关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倾注是当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自身时内部所产生的与自我有关的信息。过度的自我倾注往往与消极的情感状态以及临床症状相联系。关注和探讨近些年来对于自我倾注与抑郁、焦虑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总结出自我倾注容易引起负面的自我评价、消极的情绪、更多的内部归因等,从而导致抑郁和焦虑。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如何保持适度的自我倾注的角度来发展对焦虑和抑郁的疗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情绪智力、社交焦虑对孤独感的影响,对平顶山市3所高校的4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并采用路径分析的方法解释了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一般社交焦虑和交流焦虑对孤独感有不同影响,与一般社交焦虑相比,交流焦虑和孤独感的相关度更高,即交流焦虑会带来更高的孤独感。情绪智力与社交焦虑高度相关,会减少社交焦虑所引起的孤独感,对一般社交焦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