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谓是艺术作品一个成功的典范,文章以短小精悍见长,细分析,该小令用了最简短文字却涵括了几种艺术手段,其表现为;艺术情景的构造,反村烘托的对比美与巧妙的修饰。  相似文献   

2.
从元及清以迄当代,赏鉴评析者多认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思乡之作,经全瞻发微,作出新的读解:不是思故乡之作;“枯藤老树昏鸦”不是“哀景”;“鼎足对”说法欠当;画面应是两幅——一二句:山区源,秋夕照图;三四五句:日暮而途未穷的孤独飘泊图;结句应读为:“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文献   

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成为人们喜欢吟诵的诗歌之一。我们读这首小令的时候,总被其中悲壮的感情牵引着,在感受到它的悲壮之后,又获得了一种强烈的艺术享受。这不仅因为词人调用各种了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4.
从元及清以迄当代,赏鉴评析者多认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思乡之作,经全瞻发微,作出新的读解:不是思故乡之作;"枯藤老树昏鸦"不是"哀景";"鼎足对"说法欠当;画面应是两幅--一二句:山区源,秋夕照图;三四五句:日暮而途未穷的孤独飘泊图;结句应读为:"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文献   

5.
元曲四大家之一兼散曲作家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是一篇脍炙人口、千年传唱不衰的名作。它是作家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愤懑而采用曲折隐晦的方式,以独特巧妙的构思创作的。这首小令虽然篇幅体制  相似文献   

6.
庄建国 《现代语文》2007,(1):124-124
对诗歌的欣赏角度不一样,其解读的内容也往往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因此,选择一种科学的欣赏角度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意,把诗歌的美解读出来。对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历来有两种欣赏角度,一种是从诗歌的技巧来解读,欣赏到诗歌的艺术美,另一种是从文化背景来解读,挖掘到诗歌的深层含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个方面虽都令人信服,但是却难以解读诗眼“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文献   

7.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通过对秋天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浓郁的悲秋意识。它实际上是传统文人漂泊潦倒的艰难人生境遇的真实写照。本文着重探讨了这支小令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并对传统文人悲秋的社会心理以及悲秋之作繁多的原因作了必要的揭示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谓是艺术作品一个成功的典范,文章以短小精悍见长,细分析,该小令用了最简短文字却涵括了几种艺术手段,其表现为;艺术情景的构造,反村烘托的对比美与巧妙的修饰。一、艺术情境的构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相似文献   

9.
或许,下面的景致只是当年马致远的幻觉;或许只是今天人类的一时疏忽;或许……枯藤老树昏鸦呀——呀——一只乌鸦在天空盘旋了几圈,最终无可奈何地落在那摇摇欲坠的巢  相似文献   

10.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描述羁旅游子的极品,在古今文人骚客大量写悲秋及游子心绪的作品中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给人产生的深刻印象,而为后人千百年来传唱不朽.元人周德清称它为"秋思之祖";王国维更誉它"纯是天籁".  相似文献   

11.
“元曲四大家”之一兼散曲作家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是一篇脍炙人口、千年传唱不衰的名作。它是作家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愤懑而采用曲折隐晦的方式,以独特巧妙的构思创作的。这首小令虽然篇幅体制短小,全篇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却把作家超旷情怀、人生感悟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读后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和美的享受。有字字干金、回味无穷之感。  相似文献   

12.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写作背景】马致远(1250-1321),大都(今北京)人。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  相似文献   

13.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这首脍炙人口的小令,语气清新自然,色调峭拔深邃,它汇聚了凡十一个意象,并以特定的抒情结构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互补型的意象系统,相得益彰。在这种意象状态之中,每个意象除了具有自身的涵义之外,又染上了深沉的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选编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诗作倍受推崇,原因在于它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仅用28个字就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时节游子浪迹天涯的图景,把游子思乡的悲情宣泄到了极致,读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无数人产生了共鸣。  相似文献   

15.
邓书宇 《学语文》2009,(1):55-55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名篇。曾被誉为“秋思之祖”。这是一篇向学生介绍元曲知识和指导学习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生动教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侧重从后者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6.
对马致远词《天净沙·秋思》中情与景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证 ,认为这首词之所以充满艺术魅力 ,在于它将深秋的迟暮苍凉之景与游子的“秋思”情怀完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吟诗、作画、写文章,是我教《天净沙·秋思》一文的三步曲。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短短二十八个字,但脍炙人口,被称为“秋思之祖”。这首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是情景妙合的杰作。  相似文献   

18.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篇幅短小,意蕴深远,结构精巧。作者匠心独运地对蒙太奇艺术手法加以运用:以秋景萧瑟的形象元素,将多画面组合排列于与之适应的情境中,营造出超越画面具体内容的整体意境。巧妙地糅合了抒情、重复、对比、心理等诸种蒙太奇手法,抒发了中国文人墨客传统的羁旅、悲秋的情感体验,激发起读者对人生的心灵感悟。多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创造出画面组合的集约效应,将羁旅他乡的游子内心那种无限凄凉、悲苦、孤独、寂寞的情感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9.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短短二十八字,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也展示了一幅绝妙的秋恩图,被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韵》中誉为秋思之祖。这首曲子虽然短小,但作者以“秋思”为题,使之具有十分丰富的意蕴,相当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天净沙&#183;秋思》是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名作。当年马致远以一首悲秋怀乡的绝唱,不知感染了多少读者。今天,再细细玩味,其中的悲凉仿佛伸手可触,使人仍能得到美的享受。不妨我们再来感受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