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目的之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制度之建构是由其目的的所决定的,我国既存之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目的定位之单一性缺陷,极大地限制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过程施行检察监督之应有职能的发挥。本在对中外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目的的考察、比较之基础上,提出应当合理建构我国多元多层次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在办理民事申诉案件过程中,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促使双方互相谅解和妥协,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结案了事,已成为处理案件的主要方式之一①。但实践中,对这种结案方式缺乏分析、归纳和总结,导致认识与界定不一,没有最终形成制度体系。文章对这种结案方式,从概念属性、价值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非裁判性纠纷解决制度,有效化解民事诉讼纠纷,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民事恶意诉讼是行为人为追求不当利益或达到不法目的而故意提起的诉讼,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恶意民事诉讼现象之所以产生与立法、诚信缺失和惩戒不力有很大的关系。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必须消解民事恶意诉讼。唯有如此,才能维护正常的民事诉讼程序,保证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避免对司法资源的浪费,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检察院提起抗诉,监督法院依法办案,纠正法院的错误裁判,是检察监督的基本理念。这直接渊源于立法的规定,在民事诉讼中也是这样。但是由于民事诉讼的私益性,在我国对检察机关的监督应加以必要的限制,对监督的具体实施应规定切实可行的程序,以达到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制衡。  相似文献   

5.
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第二百零八条增加了检察建议,作为民事检察监督的一种方式。检察建议在各地司法实践中早已有所运用,这次检察建议写进《民事诉讼法》有重大意义,其使得检察建议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有了法律依据,名副其实,体现了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果,检察建议完善了检察监督方式只有抗诉一种的不足,有利于检察机关更充分、更便利地行使检察监督权。但是检察建议的规定存在具体操作不明等问题与不足,还需要在进一步发展中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民事检察监督领域检法两家冲突频仍,学术界也产生了长期的理论争论。但迄今为止,检法关系依然不畅。就其原因,主要是检法两方在权力、利益和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广泛的冲突。由于检法冲突弊大于利,从而妥善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异常重要。从立法、机制与利益三个方面协调检法关系可以达到削弱或消解冲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业务,是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诉讼法治化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我国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还存在着范围狭窄、时间滞后、方式单一、力度弱化等缺陷.文章分析了缺陷的成因,并进而就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进行了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8.
廉成 《华章》2012,(18)
恶意诉讼近年来频有发生,其存在不仅极大的浪费司法资源,严重侵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亦使法律的权威性及其捍卫公平正义的理念大打折扣,然而对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当下在我国仍为空白,本文旨在进一步明晰恶意诉讼的概念,同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诉讼监督是检察机关依法对诉讼活动进行监督的专门性活动,文章在坚持诉讼监督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借鉴外国诉讼监督的部分经验,对中国诉讼监督保障机制提出了具体改进与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核心,环境检察公益诉讼是高质量发展视阈下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司法制度,是绿水青山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措施。厘清理论上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本质定位,解读司法实践中环境检察公益诉讼遭遇的困境,有助于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完善路径的探寻。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可沿着完善立法、拓展案件线索来源渠道、细化原被告举证责任的证明标准及完善调查取证制度诉讼等方向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11.
简述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被视为与诉讼程序同等重要的制度创新,整体上呈现出积极发展的趋势,在理解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发掘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理行为,检察机关方面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并树立行政处理优先的原则,以此来调动行政机关的主观能动性,在新形势下检察建议也应当在法定形式、期限设置、履职界限等方面做出合理变革,最大限度地让环境公共利益不再受到二次损害。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检察机关没有明确检察权与法律监督的内涵,以及民事诉讼法把与本案有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或单位排除在原告资格之外。因此,立法赋予个人或单位以自身的间接利益受损为由提起公益诉讼是解决公益诉讼立法空白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缺失,检察机关以原告身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似乎有其天然的优势,学者们对其原告身份的正当性基本达成共识,并且在实践中已有成功经验。其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方式多样,但仍存在障碍,应完善其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有些学者主张检察机关应是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他们主要从理论依据、宪法基础、国外先例及现实需要等方面论述.但细推得知,一是其理论依据缺少唯一性,公益诉讼主体并非当然指向检察机关;二是对宪法规定理解偏差,致使检察机关角色混同;三是西方检察官公益诉讼与我国法治环境相异,直接引进导致异体排斥;四是当前机制可以调节公益困境,检察机关介入导致职能重叠.因此,检察机关不宜作为我国当前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  相似文献   

15.
概括国内公益诉讼的现状,分析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并阐明其发生的理由。通过比较不同学者的观点,归纳实践经验,对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诉讼地位、诉讼范围和取证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肯定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地位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出若干具有可行性的办法,建议检察机关加强自身建设,国家利用立法手段,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以减小检察机关在诉讼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从而促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能,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政策,法治传统的贫乏和社会发展的加快决定中国的法治之实现必定走政府推进之路,作为国家主要机关之一的检察机关参与行政诉讼也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但由于我国相关立法的缺位,在环境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其应否具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法律地位又如何体现,这成为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检察机关作为适格的诉讼主体开展公益诉讼在多数国家的司法实践中,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这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有大胆的尝试。令人遗憾的是我国2012年《民事诉讼法》对于可以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只是作了宣示性的规定。虽然新修改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有关组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但是对于有关机关的概念和内涵仍然缺乏法律依据。构建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制度对于完善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9.
关于《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中,对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规定及其没有做出明确安排的重要制度进行讨论与设计,试从司法实践出发,对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诉前程序与提起诉讼衔接机制以及案件范围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通过对上述法律程序的详细探讨与设计,建立起基本完善的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与规则。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我国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出启发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检察机关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以何种身份提起诉讼,不仅体现着检察机关所要保护的法益,更彰显着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诉讼地位决定了在诉讼中拥有的诉讼权利(力)。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学者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观点,即原告说、民事公诉说、法律监督者说、双重地位说、公益代表人说和公益诉讼人说。检察机关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诉讼地位,需要根据诉讼的特点、各种学说的优劣综合分析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