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描写西昌方言中“X打X(Y) (L)”格式,指出该格式是数量结构,分析X、Y的数词构成,并根据“主观性”和“主观化”理论,认为“打”是一个表示主观情态“量多“的“量度助词“。  相似文献   

2.
"古有X,今有Y"结构是汉语对举结构中的一类,其结构对称,借古衬今,语义深刻。通过语料库检索数据的分析,按照X和Y语义韵的不同,将该类结构分类为同向衬托和反向衬托两类。随后,以认知语言学的焦点-背景理论、原型理论对该结构的意义进行分析,发现X和Y一般同属一个范畴,X为古代著名人物或事件,是该范畴的典型成员,Y在此结构中被主观认为与X十分接近,甚至也为范畴的典型成员。但Y却为谈话的焦点,而X是背景,起衬托作用。继而用概念整合理论阐释了X和Y之间的联系以及该结构意义的创生过程。  相似文献   

3.
设X,y任意的非空全序集合,OT(X,Y)是X到Y的全体保序映射构成的集合,0是Y到X的一个确定的保序映射.Va,B∈OT(X,y)定义:旺B=aθB,这里aθB表示一般映射的合成,则OT(X,Y)关于运算。构成一个半群,称为保序的夹心半群,记为OT(X,Y;O).当X,Y都是有限集合且{X}〉1,{Y}〉1时称保序夹心半群OT(X,Y;O)为有限保序夹心半群.主要讨论有限保序夹心半群正则元、幂等元的一些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4.
如所周知,就中学数学来说,函数y=f(x)的实质,就是从函数定义域X到函数值域Y所在集合的一个单值对应f。这里,X≤R,Y≤R,对应法则f的主要表示形式是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的。X、Y和f构成函数关系的三个要素。因此,研究函数的值域,成为研究函数性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大X特X"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用的框式结构,它由两个固定的常项"大""特"和两个相同的变项"X"组成,用来表示程度很深,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话语焦点。在借喻的作用下,"大X特X"框式结构中的"大书特书""大错特错"已经实现了固定语义的泛化,为一般成语词典所收录。"大X特X"与"大X大Y"形成了一个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框式结构系列。  相似文献   

6.
陈嘉映对奥斯汀的《假装》一文进行了转述,并补充说“我们不仅会假装,而且会假装假装”。不过,陈文并没有对“假装假装”给出一个清晰界定。“假装”通常会作为一个反叙实动词来使用,并在逻辑上表现出否定性:假装X→~X。“假装假装”故此被认为表示双重否定即肯定:假装假装X→~假装X→~~X(=X)。然而,从具体案例来看,“假装假装”展现出的不是一种双重否定表肯定的线性结构,而是一种嵌套结构。从斯拉沃热·齐泽克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来看,“假装假装”的嵌套结构标识着它在逻辑上呈现出的是辩证法意义上的否定之否定。因此,假装假装X既不等于假装X,也不等于没有假装X,它是X在经过否定之否定发生辩证法逆转后而产生的一种新现象。  相似文献   

7.
"无X无不X"是一个构式,"无X"与"无不X"之间存在限而不选的选择关系和虚拟让步的转折关系两种语义关系。对应的语里意义是"无所谓X也无所谓不X"和"无X"的目的不在"无X"而在"无不X"。"无X无不X"结构是"无X无Y"构式的一种变体。  相似文献   

8.
表强调的评价构式"X要不要Y"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格式,它并非如传统的正反问那样表示询问义,而是表示一种强调义。例如,"你的厨艺要不要这么好",是说话人对听话人"厨艺好"这一事实的高度赞扬,含有强烈的褒义色彩。因为这一格式的意义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笔者试图从构式的角度对这一格式进行分析:首先是构式的鉴定和构式义的归纳,其次是构式对于X和Y的选择压制,再次是"X要不要Y"构式中"要不要"的语法化,最后就是对于前面三部分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饭田真纪 《中国语文》2012,(5):458-468,480
本文首先指出粤语的结构助词"嘅"具有构成条件分句的功能,进而从共时的角度试图阐明其功能扩展机制,得出以下结论:当名词化结构"X嘅"(X为谓词性成分)作为主语的泛指句"X嘅Y"推导出条件句之诠释的时候,其形式上也产生重新分析的现象,当中的名词化标记"嘅"进而随之被分析为连接条件分句X与主句Y的条件分句标记。产生这一重新分析的原因是在于泛指句与条件句之间语义上具有的相似性,即"X嘅Y"泛指句容易产生出条件句之诠释。  相似文献   

10.
该文考察了"X都NP了"句式及其扩展式"Y还S呢"的句法、语义特点,认为:"NP"具有顺序义,"都……了"模式表示变化义和主观大量,扩展式表示与预设相反,"X都NP了,Y还S呢"整个句式表示对比和比较。最后确定副词"都"为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并对对外汉语副词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X什么Y"是汉语中常见的反问否定构式。"X什么Y"具有负面立场表达、人际互动和表达主要信息的功能;其表达具有高主观性、强否定性和低礼貌性的特点。另外,"X什么Y"与"X什么X"在构件构成、语境依赖程度、来源等方面存在差异,二者应分属于两个独立的不同的构式。  相似文献   

12.
"X哭了"格式在网络空间以及年轻人的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X哭了"格式除了表示其初始的意义"X得哭了",即表示某行为或感受令某人哭泣意外,更多的被用来表示程度之深,如"美哭了"。本文就这种语义的转变为主干分析"X哭了"格式的构成、搭配限制,其语义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因,以及格式的语用意义,最后又简单探讨了"X哭了"格式和"X呆了"格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设X、Y是任意n×n实矩阵,对于矩阵指数函数,一般说,e~X·e~Y≠e~(X+Y),除非〔X,Y)=0.当[x_1y]=(x+y)X-(x-y)Y时,本文通过浩繁的计算,终究得出一个具体的解析函数λ=f(x,y),使得e~X·e~Y=e~(X+Y+λ[X’Y])所得此公式,实际上正是一般线性群GL(n,R)的 2—Lie子群结构的一种表示.  相似文献   

14.
2017年首个网络流行语"我可能X了假Y"在各个社交媒体得到广泛使用,微信、微博等发布的"我可能X了假Y"就不计其数。比如"我可能画了假重点""我可能考了假试卷""我可能交了个假男朋友""我可能发了假微信""我可能放了假假""我可能是假人",等等。文章结合相关语料,考察结构"我可能V了假Y"中的X、Y的语法性质,"我可能X了假Y"结构的构式义,最后,探讨了结构"我可能X了假Y"传播的动因及模因论。  相似文献   

15.
"X而Y之"格式由常项"而""之"及变项"X"和"Y"构成。常项会对变项进行语法属性和音节上的限制,并对不符合条件的变项进行词汇压制。而变项X和Y除了在音节和语法属性上有着自己的特点之外,其顺序也遵循一定的原则。整个格式可以依据语法属性分成5类,每一小类可进行细分。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讨论比较句中比较项为"X的Y"结构时的替换情况。该结构虽然表达多种复杂的语义关系,但从构成成分间的可分离程度看,可以用"整体—部分"框架进行概括,并由此对替换项的情况加以解释,即:典型框用"X"替换,非典型框用"X的"替换,而不构成认知框的则不能被替换。成分间可分离程度的制约因素是名词的领有性强弱和动词的及物性强弱,领有性/及物性越强,越能表达不可分离关系而形成"整体—部分"认知框架。  相似文献   

17.
"没有……就没有……"这一格式在现代汉语中早就出现,最初用关联词及标点符号连接,但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逐渐演变为"没有X就没有Y"结构。根据构式语法理论以及"没有X就没有Y"结构在结构-语义上的特点,我们将此称为"没有X就没有Y"构式,并从模因论的角度对该构式进行分类。此外,"没有X就没有Y"从条件复句经过压缩与整合而质变为"没有X就没有Y"构式,并且在象似原则,尤其是距离象似原则和顺序象似原则的促动下,"没有X就没有Y"构式逐渐形成,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及能产性,适应不同的语言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描写语言事实入手,按“小三角”的研究思路,从结构成分,语义类型,语用价值三个角度对“不X不Y”结构,作了较全面的考察,从结构成分来看,能够嵌入“不X不Y”结构的“X、Y”一般是单音节,也有双音节乃至多音节,“不X不Y”结构构成两个停顿,两个停顿前后之前表并列,表因果或表假设关系。  相似文献   

19.
"N1不XN2X"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本文在定量考察,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结构在陈述句和反问句中所表示的意义进行梳理,并且考察该结构所表示的各意义之间的主观表现。  相似文献   

20.
"一X一Y"是汉语中常见的结构之一。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以该构式的构件是否具有原型性和构式是否产生了浮现意义为鉴别标准,将"一X一Y"分为四个整合度:低整合度、次低整合度、次高整合度、高整合度。同时分析了该构式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