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伊格 《四川档案》2006,(2):33-33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顺治3年(1646年)11月26日,清豪格率大军由广元进入四川南部县。从此,清王朝对南部县进行了两个多世纪的漫长统治。由于年代久远,沧海桑田,许多往事都湮没在岁月的风尘中,加之历史资料缺乏,对清代南部县当时的详细情况,我们已无法知晓。但从幸存下来的清代南部县正堂衙门档案和一些相关的资料中,我们仍能了解到当时县官回避制度的一些甚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一、调解主体民间化调解制度根据调解主体不同分为民间调解和官方调解。民间调解指调解人为非官方人员的调解方式。官方调解指司法机关的官吏在审理案件时,对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解决纠纷。此外,清代还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调解方式,即"官批民调",是指州县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如认为纠纷事由主要涉及  相似文献   

3.
清代前期的几个皇帝,即顺治帝福临、康熙帝玄烨、雍正帝撤禛及乾隆帝弘历,大都是比较有作为的封建君主。尤其是玄烨与胤禛父子二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和增加剥削,曾在有关国家的统一及社会生产的恢复发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取得了  相似文献   

4.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新华社最近出台了《关于在新闻报道中实行回避制度的暂行规定》。规定要求编辑记者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新闻报道中要回避亲属关系,任何人不得因同学、同乡、战友等人际关系和家乡等地缘关系,对稿件的刊发进行干预或施加影响。该规定还明确了在报道中应该回避的亲属关系,主要是: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包括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近姻亲关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等。  相似文献   

5.
《历史档案》2011年第1期发表马镛的《清代的举人大挑制度》一文,对清代举人大挑制度形成的时间、原因、过程、操作办法、实施效果以及局限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但尚有一些问题,未能深入。本文试就大挑制度定制前举人入仕之法、"大挑"一词的确定以及大挑举人的出路和甄别等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对清代举人大挑制度之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6.
7.
清代的雨泽奏报开始于康熙初年,康熙后期基本形成,但作为一项常规事宜则正式确立于乾隆年间。雨泽奏报存在经常奏报和不规则奏报两种形式,经常奏报要经过州县到行省层层上报的一套程序。州县等地方上的奏报有旬报和月报之分,且旬报、月报都有不同的格式,基本上都要逐日书写每天的天气情况,如遇雨雪则详写起止时辰和入土分寸;而督抚上报中央则是按月奏报,以奏折、清单、夹片三种形式并举,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或繁或简,对通省雨雪情况进行说明。不规则奏报则没有固定的奏报人员、程序、时间和格式。对于清代雨泽奏报制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董静洁 《兰台世界》2013,(15):18-19
民事诉讼相关的制度在清朝年间的发展,是民事诉讼制度中国清代的集大成者,与历代的诉讼制度相比较,这一时期的诉讼制度充分地在管辖方面、起诉方面等显示了其法律化与制度化,更是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9.
清代行政处分的种类分为罚俸、降级和革职三种类型,其差序格局的设计相当合理.然而,其貌似苛峻但不切实际,虽一体施行但并不严格贯彻,形成了极为深远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封建社会,一般中小官吏,特别是地方官吏,往往很难亲眼目睹龙颜。偶逢机会,也需要有高级官员的引领。这种中下级官员由王公大臣引领面见皇帝的形式,便是引见。它出现于封建社会早期,但直至明代,只是皇帝临时性的活动,很少举行。到了清代,引见被广泛应用于官制之中,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引见制度。本文拟从清代引见制度的发展演变、引  相似文献   

11.
武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选拔具有武艺技能人才的重要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到了清代,武举制度已经不能有效应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及现代战争的新形势,清代的武举制度最终在清朝末期被完全废除。  相似文献   

12.
邮驿者,步递称邮,即急递铺;马递称驿,即水陆诸驿站。我国的邮驿开始于西周,历数千年而到清。清统治者在总结历代实施邮驿的基础上,制订了比较完善的邮驿制度。 清对邮驿是十分重视的,在入关后使用武力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为了便捷奏报军情,迅速传达谕旨或军令,保证运送军用物资及过往官员的安全,随着战线的推移,逐步建立起遍  相似文献   

13.
监狱制度见证了整个华夏的文明与兴衰,监狱制度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清入关统一中国后,综合前朝的监狱制度,则改前朝"监",为"监狱"。所以,清朝的法治建设以及监狱制度是结合了以往朝代的综合性司法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清代流放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流放制度,是清朝刑罚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刑罚种类的设置、犯人的定罪、流遣地方的指定、犯人解配、到配后的安置等内容。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将犯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惩治犯人和维护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5.
郝珊 《兰台世界》2013,(12):16-17
清代统治阶级沿用历代调解制度,根据清代社会民族特点形成了成熟的民事调解体系,达到有效化解清代社会纠纷的目的.因此,通过对清代调解制度的全面探究,深入挖掘清代调解制度的价值,以期为处理目前高校突发事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奏折又称折子,奏贴,折奏。现有的文献关于奏折较早的记载应属顺治朝大臣王熙在自撰的年谱。顺治十三年六月及后来对文书制度的改革都可以看出奏折的雏形。所以笔者认为,奏折产生于顺治朝,丰富于康熙朝,成制于雍正朝,完善于乾隆朝,以后随着清王朝的破败,也逐步走向衰落。从内容上看奏折是奏本与题本的结合体,而究其名字的来源笔者认为庄吉发教授的观点很有道理,他认为是缘于奏本和“折子”经常合为一体用来奏事,久而久之演变而来。奏折的产生如上所述,那么奏折制度这一约束客体的形制的产生当然也不会太晚,最晚不会晚于顺治末年。奏折制度经…  相似文献   

17.
清代统治阶级沿用历代调解制度,根据清代社会民族特点形成了成熟的民事调解体系,达到有效化解清代社会纠纷的目的。因此,通过对清代调解制度的全面探究,深入挖掘清代调解制度的价值,以期为处理目前高校突发事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许颖 《兰台世界》2009,(9):50-51
清代行政处分的种类分为罚俸、降级和革职三种类型,其差序格局的设计相当合理。然而,其貌似苛峻但不切实际,虽一体施行但并不严格贯彻,形成了极为深远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田翠英 《兰台世界》2007,(10S):68-69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古代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是“礼”的重要内容。为巩固自身地位,统冶阶级把服饰的装饰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敝体之外,还被当做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古代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是"礼"的重要内容.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饰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敝体之外,还被当做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