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钱”批判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以作家的个人经历,生活环境及时代环境为依托,以人主义思想原则为先导,对以“金钱”为轴心的资本主义社会作出了规律性,概括性总结,形成了莎士比亚独特的金钱观。  相似文献   

2.
戏剧人物角色名称可以向读者说明剧中主要人物的姓名与身份,帮助读者对戏剧产生初步的了解,理清人物关系的脉胳。人物名称的翻译成功与否对于戏剧的传播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命名方法进行分类,并对朱生豪、梁实秋和方平的莎士比亚戏剧译本中的人物名称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不同处理方法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3.
李春江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3-116
戏剧人物角色名称可以向读者说明剧中主要人物的姓名与身份,帮助读者对戏剧产生初步的了解,理清人物关系的脉胳。人物名称的翻译成功与否对于戏剧的传播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命名方法进行分类,并对朱生豪、梁实秋和方平的莎士比亚戏剧译本中的人物名称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不同处理方法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戏剧家,也是人类戏剧史上的天才。他在戏剧舞台上辛勤耕耘了20余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风俗画,创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辉映千秋的人物形象,戏剧情节丰富多姿,戏剧语言繁茂、丰富、有力。莎士比亚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举世瞩目,已经成为人类戏剧艺术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朱碧敏 《天中学刊》2004,19(1):94-95
莎士比亚在戏剧中经常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双关、比喻、韵脚、重复和“膨胀——缩小”的手法。他在戏剧创作中运用双关使语言诗意化和诙谐化,运用比喻使语言具有形象性,运用韵脚使对白具有音乐感,运用重复以抒发情感,运用“膨胀——缩小”的手法以达到讽刺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东 《语文知识》2011,(1):16-18
莎士比亚很少站在私人立场上思考与言说,他表现的是人类应具备的普遍价值,其戏剧作品赞颂了崇高的品质与卓越的德行,鞭挞了种种恶行,有益于世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使人们得到教诲与启迪。  相似文献   

7.
叶琴 《考试周刊》2011,(14):30-31
本文简单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语言特点,包括剧本中富有诗韵的诗化的语言、散文化的艺术语言,以及剧作中采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包括隐喻、夸张、矛盾修饰、双关、拟人等,表现了莎翁戏剧文学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8.
李晶 《海外英语》2014,(20):202-203
莎士比亚戏剧是世界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其作品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芒超越了他本身所处的时代和国家范畴。朱生豪是我国翻译莎剧最多,也是最成功的翻译家之一。该文拟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朱生豪译本作出赏析。  相似文献   

9.
人文主义是基督教精神融合古希腊文化形成的对待人的态度.人文主义关注人,尊重人,肯定人的现世生活,但并不否定上帝,对抗宗教,排斥精神道德和正常的宗教生活.将"humanism"译作"人本主义"是错误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人文主义表现出"乐观--失望--回归"的变化轨迹,但是始终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戏剧活动在一种有利的经济环境中获得了发展。分析莎士比亚戏剧活动的经济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其宏观戏剧世界的经济运行规则、经济投入主体,和微观戏剧世界里的观众群体、剧团经营,以及剧作家的自我经营,是研究莎士比亚戏剧活动的参考要素。戏剧作为一种经济消耗较大的社会上层建筑,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基础;要对莎士比亚戏剧活动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必须把握其时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朱生豪所译莎剧是中国莎士比亚翻译史上的杰作,但也有人称之为"散文体"译本,没有"还莎士比亚的本来面目"。以朱生豪所译莎剧中的诗歌为例,探讨其在诗歌翻译方面独树一帜之处。  相似文献   

12.
指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历来备受推崇,而萧伯纳的莎评代表的是另一种声音。通过对萧伯纳的莎评作简要的梳理,以实例来说明萧伯纳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所持态度不同于多数莎评家。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剧中人物的“女扮男装”及其反讽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莎士比亚剧中人物出现了不少“女扮男装”的角色。女扮男装作为一种戏剧反讽的艺术手法,对拓展戏剧情节、深化作品主题发挥着讽喻奇巧、举足轻重的作用。全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剖析了莎剧中“女扮男装”人物的反讽艺术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近代以来现存宋元南戏剧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和“四大南戏”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提出了对研究现状的一些看法,希望能为元杂剧、南戏乃至中国戏曲史的研究提供一点参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戏剧是在散文、诗歌高度繁荣后才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学体裁,因为有了诗歌创作丰富经验,所以古典戏剧艺术成就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说已臻极致,古典戏剧艺术主要表现在“主脑”,“关目”与“语辞”三个方面,这些成功艺术技巧不仅使我国古典戏剧达到辉煌的创作高峰,也为现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对外贸易日益昌盛。为了更好地宣传产品、促进出口销售、开拓海外市场,各企业加强了对英文广告的重视,并相应地加大了广告创作的投入力度。与此同时,英语广告也已深入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恰当地译出广告英语所承载的信息,实现语码的对等转换,已是摆在进出口商、广告人员及广大消费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多体现了卡塔西斯的平衡和谐理论,在他的悲剧中体现了恐惧与怜悯的平衡;在喜剧中体现了笑与严肃的平衡;在历史剧中体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平衡;在传奇剧中体现了幻想与现实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李尔王》与悲剧人物的魔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魔性是一种与人的善良本性相对立的特性,在李尔王表现为喜听佞言,分封国土和复仇心理;在科第丽霞则表现为对姐姐的鄙夷、怨恨。魔性是导致人物悲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晚明小品是在特定社会思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中反映了晚明文人追求个性自由,追求自适生活的心态。晚明小品与传统古文有极大的不同,它在创作观念、内容题材、审美风格三方面都对传统古文实现了突破,使散文从载道的工具变为抒写性灵的自由文体,对散文的审美意蕴作了极大的开拓。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民间游戏的阶段与转化:儿童角色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儿园民间游戏是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存在形态。从儿童游戏角色发展的视角来看,幼儿园民间游戏包括游戏的被动参与者、游戏的主动参与者、游戏的积极创造者三个阶段,儿童的兴趣相应的是感官兴趣与中间兴趣、自我衰竭的内在兴趣、自我强化的内在兴趣。教师可借助外部奖赏与"留白"策略促进幼儿园民间游戏从游戏的参与者阶段向创造者阶段积极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