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花李花     
你采来一束桃花, 我采来一束李花,;我们把再天 送到老师家。老师看着你笑了,老师看着我笑了.今天是桃花李花,明天桃李满天下。桃花李花@罗晓航$江西省赣州地区群众艺术馆!341000~~  相似文献   

2.
一次,我到一个幼儿园去听课,课堂上,执教的小苏老师向幼儿提出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桃花是什么颜色?”小朋友们一听,纷纷把手举起来。有的说:“桃花是粉红色的。”有的说:“桃花是深红色的,比老师身上穿的滑雪衫的颜色还要红。”小苏老师很高兴,一一表扬了他们。这时,有一个叫宋明的小明友站起来说:“还有的桃花是白色的。”小苏老师听了,不由得—愣。显然,她对桃花究竟有没有白色的,不大清楚。我暗暗地为她捏—把汗。只见小苏老师微笑着,亲切地问那位小明友:“你怎么知道还有的桃花是白色的?’那位小朋友说“我是听爸爸说的。”小苏老师点点头,示意他坐下。接着,她对小朋友们说:“老师只见过淡红色和深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桃花还没见过。那么,究竟有没有白色的桃花呢?老师下课  相似文献   

3.
某幼儿园小(二)班的窗口对着两棵桃树.只要一打开窗子.师生们就能看到满树桃花绽放的笑脸。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吴老师带着幼儿围在桃花树下,仰头看着满树的桃花。关老师高兴地说:“快看,树上都有什么?漂亮吗?”幼儿大声地说:“是花!”“漂亮!”幼儿的声音虽高,可是,昊老师却没有听到他们兴奋与赞叹的情感。难道那一树的美丽还不能引起他们的悸动吗?于是.吴老师又投入了“十二万分”的激情.赞叹道:“桃花真美呀!你们喜欢吗?”幼儿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然而吴老师听出来这只是幼儿平日里模式化的回答习惯,他们依然没有对桃花表现出关注和赞美,也没有提出任何与桃花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次,我到一间幼儿园去听课,执教的孔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你们知道桃花是什么颜色?”小朋友一听,纷纷把手举起来。有的说:“桃花是粉红色的”;有的说:“桃花是深红色的,比老师身上衣服的颜色还要红。”孔老师很高兴,都一一表扬了他们。这时,有一个叫俊豪的小朋友站起来说:“还有的桃花是白色的。”孔老师一听,不由得一愣。显然,她对桃花究竟有没有白  相似文献   

5.
一位一年级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读诗歌《春风吹》中的第一节诗“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时,顺势拿出一枝盛开的桃花问:“小朋友,桃花为什么会开?”有的说,因为柳树绿了,桃花想和柳树说说悄悄话;有的说,桃花开了,那是因为它睁开了眼睛想看看春天有多么美丽;还有的说,桃花睡了一个冬天,伸了个懒腰,把花骨朵顶开了……小朋友的回答多种多样,充满了想像和诗意。可令老师吃惊的是,在众多的答案中,就是没有老师预设的、期待的“标准答案”。这个“标准答案”可是老师在课前精心准备的。教师本想通过此环节…  相似文献   

6.
曾巩是欧阳修最为得意的弟子,他无论在仕途上还是文学上都受到了欧阳修的提携。欧阳修在"文"与"道"两方面对曾巩产生了深远影响,曾巩一方面继承了欧阳修的学术思想,一方面对"文"、"道"这类传统命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总体而言,曾巩更关注文章所承载的"道",对文辞的雕琢重视略有不足。  相似文献   

7.
一次,我到一问幼儿园去听课,执教的孔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桃花是什么颜色?”小朋友一听,纷纷把手举起来。有的说:“桃花是深红色的.比老师身上衣服的颜色还要红。"孔老师很高兴,都一一表扬了他们。这时,有一个叫  相似文献   

8.
曾巩,字子同,北宋临川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曾巩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官宦之家,少年丧母,祖父与父亲都在地方任职。曾巩小时候聪慧而且勤奋,他12岁时所作的《六论》,语言精炼,章法奇巧,气势雄伟,很快便在乡里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9.
曾巩的《救灾议》是一篇超出常人见识的论议文。在这篇论议文中,曾巩不仅批判了无益于救灾补败的常行弊法和拘挛之见,又提出了足可以“救其患”、“复其业”的良策,充分体现了曾巩匡时济世,为天下计的政治理想和深邃目光,还显示出曾巩论议笔力雄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物不得其平则鸣”。曾巩与韩愈一样,具有针对现实鸣不平的精神。不同的是:曾巩鸣不平,往往坦然直言,无所疑惧,矛头直指当朝黑暗的官府;韩愈则多“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文字婉转。仕途坎坷的曾巩多数为他人鸣不平,自鸣不平者较少;而才高数黜的韩愈,怨愤郁积于胸,自鸣不平屡见于文字间。从曾巩的许多诗文来看,其针对现实的不平之鸣,在深度和力度上要超过韩愈。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曾巩“很少有韩愈那种针对现实鸣其不平的精神”、“缺乏现实内容”、“缺乏新鲜感或现实感”,这不免离开了曾巩作品的实际。  相似文献   

11.
墓志铭,由于其文体的特殊性,多数成为"谀墓"的产物。而曾巩继承韩愈、欧阳修等人创作墓志铭的优良传统,主张铭以载道,在理论上明确提出墓志铭的创作要"蓄道德而能文章",表现在具体的作品中,他所创作的墓志铭正是其"蓄道德"的结果,曾巩的这种载道为铭的方式能够起到抑恶扬善的作用。曾巩认为墓志铭"义近于史",主张以写史的精神来创作墓志铭。在写作方式上,曾巩所创作的墓志铭不拘一格,因事设体,平中见奇,文采斐然。同时,曾巩在创作墓志铭的过程中,往往融叙事、说理、言情于一炉,含情于铭,情深意远。  相似文献   

12.
春天的承诺     
在我乡下老家,有一片桃林。每年春天,桃花盛开,如粉如霞。无论我走到哪里,那如粉如霞、如雾如梦的桃花,总成为我记忆中最美好的风景。同样的桃花,后来我在班里一位小朋友的画里又看到了。然而,在他的这幅名为《春天》的画里,桃花被画成五颜六色的。我问他:为什么要把桃花画成这样?粉红不是挺好吗?他充满遐想地告诉我:“老师,等我长大了,就种这种桃  相似文献   

13.
听课琐思     
桃花只能贴在桃树上吗? 某幼儿园,常识课“四季的变化”,最后一个过程是幼儿动手装饰四季。幼儿分成四组,分别把四张一样的图片——一块空空的草地和小池塘边上一棵光秃秃的树装饰成春、夏、秋、冬四季。装饰春天的一组中,有一名幼儿把桃花贴在树上的同时,还将少数桃花贴在池塘里了。老师讲评幼儿作品时,边撕去池塘中的桃花边说:“××小朋友贴错了,桃花应全贴在桃树上。”  相似文献   

14.
<正>曾巩和王安石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又都在宋朝做官,二人诗文俱佳。曾巩比王安石年长两岁,他们私交很好,在王安石未成名之前,是曾巩将他引荐给了欧阳修。曾巩为人正直宽厚,襟怀坦荡。有一次神宗皇帝召见曾巩,并问他:"你与王安石相交多年,王安石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曾巩不因为自己与王安石多年的交情而随意抬高他,而是很客观直率地回答道:"王安石  相似文献   

15.
桃花裙     
正桃花镇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快到了,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桃花文艺演出"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林桃,"大队辅导员老师对我说,"你是主持人,还是穿一身桃花裙更合适。让你妈妈帮你挑选挑选。"桃花裙?也是,桃花节穿一条缀满桃花的裙子多美呀。晚上,妈妈打开淘宝网,指着上面样式繁多的桃花裙说:"你自己选一条吧。"哈,真是琳琅满目啊!我左挑右选,看中了一条花苞裙。虽然裙子上全是花苞,但总感觉那  相似文献   

16.
曾巩这位擅名两宋,沾丐明清的散文名家,曾经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中获过很高的荣誉.他不仅在当时有很高的声誉,而且对后代文学创作也有着深刻的影响。自宋迄清,其中虽间有批评贬抑曾巩散文的言论,然终难成为主流。明代唐宋派、清代桐城派对曾氏更多肯定褒扬。本文从元明清三代对曾文的评论出发,希望全面认识与评价曾巩,以期学习和借鉴他成功的创作经验,并评估其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自宋至清,对于曾巩文学创作和地位评骘不一。宋代文坛上,北宋六家及其弟子认为他是文德兼备的贤者,南宋理学家接受其思想的理学特质并造就其后世理学家的形象。元代总体上对于曾巩创作给予客观肯定。明代重“道”派推重其儒家正统之风,将其推至“圣人”地位;重“法”派追求曾文谨严法度;“反对派”反对曾文“说理”。清代“桐城派”承继和发展其“义法说”,也有批判曾文内容、形式、体制等的反对论调。通过梳理各时期对曾巩的接受评价,以期还原曾巩接受史之貌。  相似文献   

18.
正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沈括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的沈氏家族,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亲沈周、伯父沈同均为进士。沈括自幼勤奋好学,家里的藏书都被他读完了。他随父亲到过泉州、润州、简州和汴京等地,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强烈兴趣和敏锐的观察力。沈括小时候上学时,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朗读了白居易的一首诗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老师读完之后,小沈括就请教了老师一个问题。"人间四月芳菲尽,为什么‘山寺桃花’才开始盛开,这不是很矛盾吗?"老师也解决不了小沈括的问题,就先宣  相似文献   

19.
墨池记     
曾巩(公元1019-1083),字子固,汉族,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40卷、《外集》10卷等。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仰慕王羲之的盛名,曾专程去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1984年版《曾巩集》,虽是迄今较为完善的曾巩诗文集,但其中令人生疑或纰谬之处亦不少,大致有三类一曰形误,二曰误断,三日失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