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什想得到的是联合国的合法授权。一旦美英西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的伊拉克问题决议草案得以通过,美国将正式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终于闯过第二关。 在美伊第二阶段的较量中,“主核派”在联合国占了上风。联合国首席武器核查官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第二份对伊武器核查报告中,对伊拉克在核查中的合作给予了肯定,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都呼吁继续进行武器核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新闻前哨》2005,(10):54-54
据英国《卫报》报道:伊拉克首个独立通讯社即将成立。该通讯社由英国路透社和联合国投入资金支持,将聘用伊拉克的新闻记者,以向全世界各大媒体发布伊拉克的第一手重大新闻为目标,力求在这个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加强新闻建设、促进社会交流。  相似文献   

4.
时隔12年,围绕“萨达姆何去何从”这一主题,国际社会再次展开了扑朔迷离的外交运作。 2月5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向全世界展示了美国掌握的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新证据。随后,鲍威尔为伊拉克设定了一个最新时间表。在美国设定的这个新的最后期限,即2月14日,德法两国向联合国提交用非军事手段解除伊拉克武装的计划。 迷雾之中,似乎只有美国和英国同萨达姆过不去,其他国家或多或少是在为伊拉克说话。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报道回眸怀成波一次成功的报道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是今年第一次国际重大和突发新闻事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战争触发之际前往巴格达斡旋,为世界所瞩目。在这次战役性报道任务中,新华社发挥了在重大国际事件报道中权威性的优势,有效地影响了国内外...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改革早巳不是什么新的话题,而近来联合国在伊拉克战争问题和战后重建中只承担“配角”的事实,确实又令它在世人眼中的形象萎缩了不少,这多少也令联合国掌门人安南加快了力推新招解决沉疴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一、动词是制作标题的“主力军”之一 汉语动词极富表现力,各种动作和行为的细微差别都可以用适当的动词区别开来。例如,1993年1月14日参考消息刊登报道说,“伊拉克不顾联合国和华盛顿的一再警告,连续3次进入科威特”,主标题制的是“伊拉克‘又摸了老虎屁股’”。尽管这个  相似文献   

8.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29):14-14
布什:解除对伊拉克14年制裁美国总统布什7月29日签署命令,正式取消对伊拉克长达14年的经济制裁。1990年8月2日,在萨达姆派兵入侵科威特的同一天,前总统老布什宣布对伊实施经济制裁。这是继今年6月28日交权后,美国对伊拉克所做的又一重要举措。不过,在萨达姆倒台一年多后布什才签署此项命令,其象征意义明显大于实际意义。因为随着大量美国军队和商家进入伊拉克,经济制裁早已成为一纸空文。舆论分析认为,布什选择此时解除对伊制裁,是希望借此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赢得更多选民的支持,并增加自己与联合国的共同语言,促使其在伊拉克问题上与自己合…  相似文献   

9.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美国一直宣称伊拉克拥有并仍在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截至去年11月恢复对伊武器核查前,联合国已进行了长达8年的武器核查。期间,伊拉克与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曾多次发生武器核查危机。引人注目的是:美国一直在利用武器核查问题对伊施压,以此为由对伊进行军事打击。最近,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策略却发生了变化。美国似乎已经不指望通过核查找到对伊动武的证据,甚至认为继续核查已经没有必要。是什么原因促使美国的对伊策略发生了变化,伊拉克究竟有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相似文献   

10.
走向战争     
外交斡旋的大门已经被布什关上。 美国东部时间3月17日晚8点(北京时间18日早9点),布什发表电视讲话,向全世界发出了美国决定动武的信号。布什说,萨达姆和他的儿子必须在48小时之内离开伊拉克,否则伊拉克将遭到军事打击。 布什敦促包括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和记者在内的所有外国人立即离开伊拉克,布  相似文献   

11.
媒眼     
英美的分歧 英国《金融时报》(8月22日)在如何对待萨达姆上,英美已经开始出现越来越明显的分歧,英国主张利用外交而不是军事手段去遏制伊拉克。英国认为,关键是伊拉克是否接受联合国的武器调查。据分析,英国此举是因为有来自工党的反对。  相似文献   

12.
新闻榜     
布利克斯:搜查伊拉克 “他将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这是舆论对联合国首席武器核查官、瑞典外交家布斯·布利克斯的评价。他率领的武器核查小组已抵达巴格达,11月27日核查工作正式开始。 为了核查的公正性,布利克斯取消了历来由美国人担任的副主席一职,代之以权力相对较弱的主席助理;他还对小组成员进行“文化”培训,教育他们尊重伊拉克的主权。  相似文献   

13.
《新民晚报》的“新民随笔”栏目开设以来,几位记者勤奋写稿,文章越写越好,文笔也越写越老练了。最近读到两篇感到很不错。 一是《春天的悲剧》,入笔处似乎说的是春天到,精神病患者屡屡发病,造成了一些悲剧,然而笔锋一转,又联系到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违反联合国宣言,悍然发动战争,像疯子一样对伊拉克狂轰滥炸,某种意义这又像是一种“战争精神病”。这一联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刚刚通过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就武力登场。这是继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西方多国再次对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动武。  相似文献   

15.
法国一直在联合国进行游说,与美国的伊拉克决议草案叫板,其行动效果让美国人十分不安。但在最后时刻,法国与美国都做出了让步,使得决议全票通过  相似文献   

16.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俘获了大批美军和“联合国”军官兵,对这些俘虏,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人道主义精神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人民军队优待俘虏的所作所为,与今天的的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安理会成员正面临抉择。 尽管一向态度强硬的萨达姆政府,终于在9月16日向联合国表示了无条件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重返巴格达的意愿,但美国方面却没表现出应有的欢迎。 “这是伊拉克期望避免联合国安理会强硬行动而采取的策略性步骤。”白宫发言人斯科特·麦克莱伦16日当天指出,“是安理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9月1日接受采访谈论到伊拉克战争危机时称,“第一步”要做的是联合国武器监察员必须重回巴格达,在没有证据表明萨达姆对他国产生威胁之前,不应该采取任何行动。在采访中,鲍威尔频繁地强调布什总统的立场和他的很接近。 鲍威尔的这一言论,与美副总统切尼上周的两次所谓“解放伊拉克”的倒萨讲话截然不同,他的此番表态使白宫官员们措  相似文献   

19.
引言 他们自称“民主国家”,标榜“民主国家不会发动战争”,但正是他们绕开联合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他们指控萨达姆政府是“邪恶轴心”,会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直至其土崩瓦解,我们仍未看到这样的证据。 “一枚战斧导弹腾空而起,裹  相似文献   

20.
第一现场     
中国立场 江泽民2月11日接到法国总统希拉克就伊拉克问题的来电,江泽民表示中国支持法、德、俄三国联合声明,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核查应该继续下去并予以加强,落实好1441号决议,我们有责任采取一切措施尽力避免战争。 考察海南 李鹏2月6日在考察海南时指出,成功的经验证明,做好人大的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