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又一起SARS意外感染事件有惊无险地过去之后,公众已经能够平静地面对这种依然危险的传染病。原因是:SARS已经可以被认识和控制、虽然相关的药物和疫苗还没产生。  相似文献   

2.
传媒     
传染病的传播没有国界,出人意料的新的传染病将随时可能出现,全球必须随时为此做好准备。 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院长巴里·布鲁姆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题为《SARS带来的教训》的论文。文章说,对于以前的感染性流行病以及现在的SARS,人们已经了解很多了。在没有有效的疫苗或者药品之前,对于通过呼吸系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用药物来提高免疫力,还是接种疫苗来预防SARS,最终人类是要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来对付病毒。但免疫系统反应过激时,又会对身体构成危害。你的免疫系统如何同病毒作战?病毒、疫苗与抗体三又是怎样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疫苗和特效药,在SARS中煎熬的人们又被时好时坏的消息折磨着神经。全球多家处于研究最前沿的权威机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的消息,并不乐观,但愿它不会使你太过悲观。  相似文献   

5.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3,(17):11-11
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5月11日来到中国,与中国专家就SARS疫苗的研究和疗法进行交流,共同探索SARS疫苗的研究和开发,以及生物治疗等问题,并确定双方合作重点。 何大一与香港大学已经合作研究出可以阻止冠状病毒入人体的抗病毒肽,下一步将用动物进行试验研究。 术业有专攻的专家们在这次全民抗炎中被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被SARS折磨的北京人终于摆脱了心理恐慌,这是好事,但不恐慌不等于放松警惕,要知道形势还是不能太过于乐观,如让SARS杀个回马枪,损失会更为惨重。在科学面前一定要实实在在,只有当全球彻底消灭了SARS,我们才能举办庆功宴。”  相似文献   

7.
翟晓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她的研究方向,正是医学伦理。一场SARS的突袭,给这个社会带来了太多新的伦理问题,也令她陷入深深的思考。 新闻周刊:当一个人得了SARS,或者只是他的家人亲友得了SARS,即使他已经好了,他还被人躲避隔离,这是不是对他的一种歧视? 翟晓梅:对于如何对待SARS康复患者,我觉得应该秉持一种科学的态度看待  相似文献   

8.
对于SARS的研究,至今为止八字还没有写完一撇。但随着SARS病原体的最后确定,有关其发现的专利权问题已经开始引发一场激烈的竞争。大敌当前,对于专利权和商业利益的争夺,会成为战胜SARS的动力还是障碍?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感染SARS的医务工作,王贺在2003年的经历并不能反映所有SARS患的遭遇。逝已经远去,而大多从SARS魔掌中逃脱的人在未来要面对的远比王贺更多。  相似文献   

10.
从2003年10月起,中国第一个“应急避难所”在北京建立,这意味着政府对待灾难的意识和方式发生了一些转变——从讳疾忌医到坦然面对。特别是在SARS之后,一种更加科学、透明的灾害处理方式正在形成,显然,SARS推动了北京城市应急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透过"疫苗事件"看新闻报道的风险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轰动一时的“高露洁事件”刚落下帷幕,发生在泗县大庄镇的“疫苗事件”又一次吸引了国人的眼球。也许,在SARS流行为社会大众切实感受之后.新闻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份量有了全新的认识。公共卫生事件事关公众生命健康,社会大众对相关的新闻报道就有一种本能的知情欲望,对于媒体来说,这不啻是吸引受众的绝佳时机。但是,新闻媒体在“高露洁事件”中的表现对于他们自身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空穴来风的新闻报道所具有的风险性并不比公共卫生事件本身来得小。  相似文献   

12.
他们得了SARS,他们从生死鬼门关回来,他们能否被社会重新接纳?他们会成为一个SARS新族群吗?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充满绝望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当SARS无情剥夺了无辜的人们的生命,当一切物理的商业活动变得艰难,我们不能不感叹现实的绝望,当政府在不断强化各种措施来减少SARS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也看到了希望和机会,SARS在一天天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4.
去年SARS袭来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曾针对SARS危机展开了应对研究。此后,他们参与了与防非预案有关的我国《紧急状态法》的立法研究工作。日前,中国《新闻周刊》就防治SARS预案和危机管理的话题走访了该课题组两位成员:副教授顾林生、博士生钟开斌。  相似文献   

15.
拜读贵刊2005年第9期夏雨禾先生的《透过“疫苗事件”看新闻报道的风险性》一文后,笔者觉得该文有夸大“疫苗事件”报道风险性之嫌。所谓“报道的风险性”,属于报道真实性的范畴。就“疫苗”报道个案而言,报道的风险性就是整个事件报道过程中,把疫苗作为“假疫苗”、“问题疫苗”、“夺命疫苗”报道而可能产生的不良传播效果。考察整个“疫苗事件”的报道过程,把新闻报道的风险性归结为新闻时效性俘虏客观性;媒介公正立场的缺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功近利、妄加猜测、不负责任报道行为;解决问题缺乏科学.对新闻事实过早的“盖棺定论”而使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等原因,都有失公允和简单,值得深入探讨。从新闻采访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看,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涉及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还关系到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的社会传播效果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危机管理中审视媒体的公关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国雄  吴美娜 《新闻界》2005,(2):80-81,93
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SARS病例,SARS开始侵袭我国,民众面临着一场艰苦的抗病毒战;政府、媒体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从发现病例至2004年4月2日的4个多月内,SARS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迅速地传染开来,2003年2月3日至14日,广东省发病进入高峰:2月11日患者达305例,死亡达5例;不仅在广东,其它部分省市陆续出现病毒感染者。  相似文献   

17.
9月l3日,中国卫生部发布的一则消息将远在新加坡的新一例SARS病人与中国联系在了一起:一位与新加坡SARS病人有直接接触的女士刚刚离开天津。  相似文献   

18.
当人们将2002年12月10日发病的广东河源人黄杏初当作第一例SARS感染时,在广东,同时还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称佛山市的庞先生(化名)是比黄杏初更早的感染。由于第一例感染对SARS源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5月25日,本刊记专程前往调查  相似文献   

19.
在对SARS危机的影响与应对策略进行专题调研后,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和该校公共管理学院,于4月14日向国家决策部门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认为,SARS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远低于中国经济自身增长潜力的释放效应,其规模不会超过1998年洪灾  相似文献   

20.
禽流感材料的归档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俐 《中国档案》2006,(2):41-41
2003年年底以来,我国部分省市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禽流感疫情,并在一些国家出现了人在与禽流感病禽的密切接触中感染禽流感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保全”禽流感材料不流失。加强对其及时、科学的管理。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当前对禽流感材料形成规律的初步认识,汲取以往SARS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就禽流感材料归档工作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