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包括: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妇女究竟是怎样理解和接受处于支配地位的阶层所传播的文化信息?世界妇女可以为创造新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作出哪些贡献?作为女性,其价值观念、洞察力和技艺能否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能否利用传媒帮助妇女成为深刻变革的催生者和助产士?在为妇女创建一种共通的视界、共有的文化和共享的形象方面,传媒到底应该发挥哪些作用?在我们行将告别以印刷媒体为主导的传媒文化之际,传媒业能否给妇女创造机会,使她们得以参与建设一种以对人民、生存和环境的关心为基础的统一的全球文化?作者还讨论了社会压迫妇女的荒谬──首先剥夺了妇女获取知识的机会和条件,然后指责她们的无知。作者指出,妇女在传播领域争取权利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信息获知的自我意识,要使妇女真正意识到她们需要了解国家与世界的最新经济政策,需要了解这些政策对她们生活的冲击与影响。了解与认识自己的需要,是即将到来的21世纪向妇女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从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生活现状谈乡镇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镇图书馆应在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全围91 5名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后表明:我国农村留守妇女普遍远离图书馆.其文化生活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文化知识狭窄;文化生活体验平淡;闲暇活动单一;婚姻满意度低.针对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农村留守妇女远离图书馆的原因,并提出了乡镇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文化生活服务的参考性途径.  相似文献   

3.
邵新艳  刘瑞璞 《兰台世界》2013,(21):149-150
唐代妇女不爱红妆爱男装,生活呈现出一种在中国封建历史中空前绝后的开放形态。论文通过壁画、陶俑中着男装妇女的形象,研究唐朝妇女着男装的现象,从历史渊源、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报刊是近代社会表达政治意向、传播思想文化和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妇女报刊是指在内容上主要以研究、讨论妇女问题,以妇女为读者对象,反映、指导妇女生活和斗争的公开出版物.20世纪初,各种报刊在全国大量涌现,妇女报刊的种类和数量也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5.
摩梭民族服饰工艺传承"妇女合作社",是一个由摩梭人妇女自发组成、从事传统民族服饰手工艺制作的经济合作组织。摩梭民族服饰工艺传承"妇女合作社"的文化传习意义,一是开发民族文化遗产的产业价值,对濒临灭绝的传统服饰手工艺进行再度自我传习;二是立足于本土,为无法外出打工的中老年妇女提供了创业和再就业机会;三是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手段进行跨界传播和销售,打破乡村闭塞的贸易局限。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典籍中,专门记述古代妇女文化的典籍实在是寥寥可数。而这当中又以宣传“三从四德”伦理观的《女诫》、《女论语》、《女四书》等书以及宣扬节妇烈女的各种《列女传》为主,其次则是诗词、小说一类。更多的资料则散见于各类正史、别史、杂抄、笔记、方志、诗话、文集等书中。清代王初桐广为搜罗,用资博览,所辑《奁史》一书,囊括了古代妇女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可称为一部古代妇女生活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全民族的反法西斯强暴侵略的正义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国统区妇女的文化出版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先后出版的妇女刊物、论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杂志和报纸副刊 全面抗战爆发前,国统区只有两种妇女刊物出版:最早的是1931年于重庆创刊的《妇女共鸣》月刊,武汉时期一度改为半月刊,主编陈逸云。还有1935年7月于上海创刊的《妇女生活》月刊,是国统区妇女刊物中坚持时间最长,旗帜最鲜明的进步刊物,1937年迁武汉,1938年迁重庆,1941年出版百期后停刊。主编沈兹九、曹孟君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明、清、民国时期天津竹枝词中对天津地区妇女服饰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的整理研究,探讨了清末的满汉合流、南来熏风、西方文化等三种文化现象对天津地区的冲击,梳理出清末民初天津妇女服饰文化的演变历程,揭示了影响天津妇女生活从传统到现代发展的社会因素,从而佐证了竹枝词对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宝贵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开放,妇女文化消费能力正逐渐提高,妇女读物的市场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需求、品味到鉴赏,从个人、家庭到社会,阅读活动随着教育文化、国际视野的推波助澜成为妇女生活中重要的一环。从早期香港、日本读物的内容到引进欧美的观念、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义教化的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封建礼教对中国古代妇女的道德规范与行为约束,也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古代妇女都是处于男尊女卑的状况,被“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等伦理道德观念所约束。但是,由于每一具体朝代,每一具体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妇女的地位、作用并不完全相同。而且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仅只哺育了中华男儿,同时也在哺育着中华女儿,因此,中国古代妇女在受到重重束缚的情况下,仍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本文仅就儒学礼教的发展与中国妇女相夫教子的传统问题讲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冲突与契合——澳大利亚文学中的中国妇女形象》是一部透析澳大利亚的历史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力作。作者马丽莉从多种角度选取不同历史时期的澳洲文学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对当代澳大利亚文学中的中国及中国妇女形象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这些分析研究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当代澳大利亚文学中的中国及中国妇女形象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陈雪 《今传媒》2011,(11):4-6
《农家女》杂志是中国唯一一本面向农村妇女的月刊,由杂志派生出来的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也是中国转型时期诞生的一个为弱势妇女服务的NGO组织,在GDP为导向的大环境下,"农家女"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广大农村妇女的欢迎,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这期我们采访的就是农家女事业的创办人,《农家女》杂志的主编谢丽华,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其精彩的一生。"送你一颗果子,只能享用一次;送你一粒种子,可以受用一生",年近花甲的谢丽华,用生命履行自己的承诺,给自己的承诺,给千千万万农家妇女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举世瞩目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将于9月4日在北京召开。这是联合国成员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研究决策妇女问题的大会,对于促进全世界妇女“平等、发展、和平”的进步事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新闻媒介应抓住这一极好机遇,大力宣传报道中国妇女的时代脚步,为增强世界各国对我国妇女状况的全面了解和正确估价,促进中国和世界妇女的平等参与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新中国宣告了中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均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我国的法律保障妇女与男子具有同等的权利和地位,人格和尊严。我国政  相似文献   

14.
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1年2月创办周刊《劳动与妇女》,是处在萌芽期的中国共产党系统探讨妇女问题的起点。基于对其报道文本和作者群体的考察,本文发现,《劳动与妇女》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分析了中国妇女受压迫的机制,并且从政府与法律、教育与就业以及个体努力等宏观、中观、微观不同维度提出了妇女解放的路径和方法。“阶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其最重要的分析框架,相比于此前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抽象引介,《劳动与妇女》更强调以阶级视角对本土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但是,对阶级的过分强调也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文化等其他因素,消解了性别议题的主体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女兵们加紧学习,补习文化   在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受到残酷的压迫,不仅遭受贫困、饥饿和人身的折磨,同时封建枷锁的束缚也造成妇女的愚昧无知,有百分之九十的妇女是文盲.……  相似文献   

16.
随着妇女运动的发展和妇女研究的深入,探寻妇女历史与文化成为妇女学界和史学界关心的课题。中国妇女历史文化的研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中国的大陆、港台地区外,国外汉学界以日本、欧洲、美国为中心广泛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成果颇丰。这些成果将对我们今后的中国妇女史研究起到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因为我们以不同的角度、方法、立场来面对同一个课题,在学术交流越来越开放和活跃的今天,没有理由忽视前人已完成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记者 缪立平)11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妇女读物与妇女形象研讨会”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共同主办,旨在通过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两岸文化界、出版界,特别是妇女之间的交往与了解,加深彼此间的信任与友情,共同推进两岸妇女读物的进步与发展。出席开幕式的有全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妇女阅读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俄罗斯妇女阅读文化的特点、现状、目的与阅读倾向,指出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从普及阅读提升妇女阅读素质与创新图书馆工作理念两方面,提出重视我国妇女阅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妇女头饰是蒙古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韵犹存的蒙古族妇女头饰,融汇了蒙古族的智慧、审美观和价值观,也记述了蒙古族的传统历史文化。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的掐丝八宝纹四子部落妇女头饰,以其华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深受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亚洲的妇女在媒介行业的就业、晋升和亚洲媒介上的妇女形象问题。作者首先指出,亚洲媒介的唯一共性就是,文化和宗教传统全面制约着这一地区媒介对妇女的表现。除了某些例外,媒介对妇女的表现至今被装在一个统一的偏见的模子之中作者的观点是,妇女在媒介机构的就业情况近年来有所改善,亚洲很多国家的媒介机构雇佣了越来越多的妇女。但是,进入决策部门的妇女是极少数,而且妇女在媒介部门承担的工作常常是相对次要的。作者认为,尽管在媒介工作的妇女越来越多,却不能对媒介上歧视妇女的情况做根本性的改变,妇女不能进入决策层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在内容方面,作者认为,亚洲媒介上对妇女的表现近年来有缓慢的改善,但也有歧视的回潮。改善表现在新闻报道主题的变化、视角的扩大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回潮主要表现在广告中性暴露形象重新出现。作者还讨论了通过立法来管理媒介表现妇女形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