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架空前的粉碎机,传统的偶像被一一送入它不择食的腹中轧破绞碎:上帝“死”了,自我“死”了,历史、社会和意识形态也相继阵亡。与此同时,“童年”这个曾被小心呵护和捍卫着的浪漫国度也遭遇了劫数。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以  相似文献   

2.
时尚人物     
杰西卡·林奇:我们一起来塑造传奇 尽管19岁的美国女兵杰西卡·林奇并不是人们一开始想象中那种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后英勇被俘的巾帼英雄,但她那传奇般的故事毕竟是“伊拉克战争中重要的一章”。美国各大电视公司都有打算将她的故事搬上银幕。 在因事实不断明朗而多次修改剧本后,全国广播公司(NBC)在本月已经开始了该片的拍摄,并打算在11月上映  相似文献   

3.
但是你没有     
忘了是在哪里看到这首诗的,只记得作者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妇女,她的丈夫应证入伍去了越南战场,后来阵亡了.她终身守寡,直至年老病逝.她的女儿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母亲当年写给父亲的这首诗:  相似文献   

4.
但是你没有     
忘了是在哪里看到这首诗的,只记得作者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妇女,她的丈夫应证入伍去了越南战场,后来阵亡了。她终身守寡,直至年老病逝。她的女儿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母亲当年写给父亲的这首诗:  相似文献   

5.
婆婆     
婆婆在她儿子8岁时守了寡,她靠捡破烂把儿子拉扯成人。我和她儿子结了婚,由我们供养她。可她“恶习”难改,看到易拉罐、塑料瓶都捡起来。那天我下班去幼儿园带孩子,看见她在校门口把  相似文献   

6.
如果早十年看到大卫·林奇的《橡皮头》,我大概不会结婚生养。即便结婚十年后再看此片,还是有些后怕。我不是危言耸听,这部林奇作品中最近似卡夫卡的电影,带给人极大的不安。不安,或是“诡异”的不安,正是林奇——这位平衡游走在主流派和超现实主义之间美国导演作品的最大特色。从市场的角度看,也是他的一大卖点——当然,还要加上他转向大制作之后必不可少的暴力和色情困素,使超现实主义的林奇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林奇成名较晚,1977年的《橡皮头》一片就拍了五年,期间他还要靠送报纸为生。所以他的电影不多。在中国的地下黑市上,从《象人》…  相似文献   

7.
界定“新闻”和“宣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闻宣传艺术谈”的开篇,有必要对“新闻”和“宣传”作若干界定。 让我们一起读西方记者笔下的这条新闻: 她早在1899年就从现在被称为南斯拉夫的那个地方来到了美国。然而,直到几个月前,玛丽·马尔维奇才成为美国公民。昨天,这位107岁的老人——一位煤矿工人的遗孀——投下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票。她是被人用直背轮椅推到费尔蒙投票站的。 五六个前来投票的人向她表示良好的祝愿。老太太坐骨有病,无法自己走进马里昂县政府办公处。她的女儿贝蒂·尼科斯拉蒂代她在选票上作了记号,说:“她简直高兴死了。”  相似文献   

8.
胡荣  徐翰 《出版广角》2015,(17):212-213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当代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是一个关于“美国梦”破碎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具有多年推销经历的推销员,他一直被美国的商业文化熏染,总是幻想凭着自己的推销能力功成名就。但现实并非如此,面对年老被辞,儿子不成器,自己的愿望没达到的悲惨局面,他自杀了。这本书通过一个小人物的悲剧,揭露了美国富有神话的欺骗性。  相似文献   

9.
黑丁  莉萍 《新闻世界》2005,(11):33-35
随着对京城巨贪毕玉玺的妻子王学英的审判.“贪内助”一词也随之成为一个流行词语。令人吃惊的是.王学英成为毕玉玺堕落过程中的催化剂.所有的起因竟然缘于一个“爱”字。她爱丈夫毕玉玺.所以纵容丈夫受贿;她爱儿子毕波,所以把贪来的钱财给了儿子。但她没有想到,正是这种畸形的爱,才害了丈夫和儿子,也最终害了自己。  相似文献   

10.
老乔每有新作,我总找来拜读。一则读文如睹人,会会文友;一则看点门道,获点人生感悟与艺术享受。近日读了他的散文《妈妈》,胸中便涨满了春江般的亲情与激动。先是为“妈妈”自然、质朴、亲切的心性肃然起敬。你瞧,这位母亲平常得“连救助别人的好事也很少做过”。因为过去“她太穷了”,但她人穷心善,把人当人看,平和公道无私的行止,叫村里人无不称赞她“真是个善人”。儿行千里母担忧,她时时膺记在外当“公仆”的儿子是否“变了”。当得知儿子当选为县长,她连夜把儿子招回来叮咛不及:“这可不是玩的,你要是觉着没有这个能耐,赶紧回去给上级说说辞了,别误了公家的大事!”儿子临行,她又语重情长地呜咽着说:“你当县长了,妈妈也不求享你的福,妈只求你一件事,别叫人们提着你的名字骂你妈,行吗?”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斯大林的女儿透露,她父亲及最心爱的儿子瓦西里均遇害丧生,当权者甚至消灭证据,禁止调查。她又透露母亲早年死得很突然,外传被丈夫杀死。斯大林千金名斯维特兰娜,六十五岁,为第二任夫人阿利卢耶娃所生。她的生母于1932年离奇毙命,一说自杀,一说被斯大林射杀。斯维特兰娜早年经印度逃亡美国,戈尔巴乔夫时代一度返莫斯科,因过不惯苏联生活,再度赴美定居,近年写回忆录,大爆内幕。新作《给孙女的信》,透露父亲和一名弟弟都死的不明不白。斯大林于1953年去  相似文献   

12.
“她过得很好,只是有点孤独,仅此而已。”她最终孤寂地老去,普通但决不平庸;她死了,而她留下的文字却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3.
名刊要览     
美国《时代》7月23日每天一个悲剧当美军士兵阵亡后,军方会发表一份包括阵亡士兵姓名、年龄、家长和阵亡原因的声明。但如果士兵是自杀,军方仅会在每月例行发布的死亡名单中加上他们的名字,没有任何其他说明。  相似文献   

14.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他刚刚在韶山宾馆住下,就问韶山公社书记毛继生:“四嫂呢?她在不在家里?”毛继生说:“她到长沙儿子那里去了,我们已派人去接她回来!”毛泽东说:“对,应该请她回来。她回来了,就有人帮我待客了!”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05年3月,一个乍暖还寒的早晨,滕州市档案局(馆)接待了一个六十多岁的农妇和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听农妇介绍:她叫刘贵兰,是木石镇沂南村村民。她父亲刘旺才在1956年“二次土改”时被划为“漏网地主”,在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去世。她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高扬,因家庭成份是地主,始终没有说上媳妇,到现在还是光棍一个。跟她来的这一个是小儿子高明,他的命比他哥好,赶上了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不唯成份论”,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2月14日晚,济南电视台《泉城夜话》栏目演播大厅,当山东大学“残脑”教授王政之和90多岁高龄的母亲隋桂芝各柱一双拐仗登上演播台时,台下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我儿子是1979年在北京参加世界高能物理学会时突发重病而致残的,医生说他活不过两年,老伴和儿媳承受不住打击,一个猝然去世,一个离家而走,我也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我不能死,我死了儿子怎么办……,只要儿子还有一口气,我就好好活着照顾我的好儿子一天。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默念的第一件事就是:绝不能先我的儿子而去……。”台上,隋桂芝泣不成声;台下.观众们早已泪雨滂沱……  相似文献   

17.
自负的哲学家 叔本华生于1788年,父亲是个商人,精明能干、脾气暴躁。母亲是个小说家,丈夫一死,她便热衷于自由恋爱。叔本华因此跟母亲争吵,最后两人分开过日子。在一次登峰造极的争吵中,母亲把儿子兼冤家推下楼,这位哲学家直到她死再也没去看过她。 大学毕业后,叔本华恣情放纵于恋爱和肉欲,变得忧郁、愤世嫉俗、多疑,睡  相似文献   

18.
祸起重疾险三年前,于女士(化名)买了美国友邦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的大病保险和意外保险,但她的一位医生朋友看了她的保险条款里面有关大病部分的条款后,十分吃晾地说:“这个保险不是保大病的,而是保‘死’的,这些条款,你要是符合了,就非死不可,不可能在活着的时候领到赔偿金的……”于女士想起了当初保险代理人给她的解释:“你万一生了大病,看病需要很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据《四川日报》报道,1988年2月24日,刘晓庆在自贡演出后前往灯会观灯。当一名记者上前拍照时,刘晓庆当即声明“未经我的允许,不准拍照。”记者说:“你们不同意是你们的事,我拍是我的事,这是灯会,不是你家。”双方遂发生纠纷。案例二:美国佐治亚州一名家庭主妇弗洛拉·格雷厄姆带着两个儿子去参加商品展销游乐会。在两个儿子的执意要求下进入一个游乐厅,游玩后出来时,一股强风吹起了她的裙子,裙子把她的头盖起来,却暴露出腰部以下的部分,只有一件裤衩。当地一位摄影师抓住这一时刻,把她摄入了镜头。这张照片成了这次游乐会的宣传品。格雷厄姆夫人对此  相似文献   

20.
阿龙 《新闻世界》2005,(6):31-33
年轻的妻子得了尿毒症,久治不愈,丈夫的心却早已飞出了家门,更可恶的是,他还将外面的女人公然带回家。倔强的妻子毅然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年仅6岁的儿子牵着妈妈的手说:“妈妈。别怕。我是个男子汉呢,长大了我要当医生;治好你的病!”妈妈抱起儿子,擦干眼泪,重重地点了点头:“你行的,妈妈相信你。我等着这一天。”为了实现各自的诺言,儿子一边拼命学习,一边照顾着妈妈的生活,妈妈在儿子的感召下,顽强地走过风雨。如今,9年过去了,她还依然健康地活着,为了儿子那稚嫩的誓言,她要等儿子慢慢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