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形象是一国重要的战略资产,随着非洲在与中国外交中的权重和地位不断上升,研究中国在非洲形象的塑造与改善,对中国对非外交有着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以南非为例,采用主题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中国在南非网络上的形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公共关系理论,为中国在非洲形象的改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余传友 《青年记者》2017,(32):73-74
在与非洲长期的交往中,黄皮肤的中国人形象逐渐进入了非洲人民的视野,并构建了较好的国家形象.据皮尤研究中心2017年的全球调查显示,中国在非洲国家的形象好于中国的整体世界形象.①然而,中国对非洲的认识显得纷繁复杂,种族偏见、同情及面对共同的历史困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看待非洲的复杂视角.中央电视台非洲题材纪录片体现国家主流意志,旨在为我国观众呈现出客观真实的非洲形象.  相似文献   

3.
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扭曲非洲形象,旨在确保它批评、指责、教化非洲在文化、政治和道德上的合法性;"非洲范式"也是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在非洲形象的深层次原因,中非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面临中国在非"声誉管理"问题.但与此同时,西方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与非洲发展关系,为中国调整对非传播和外交战略提供了空间,中国可以实行差异性、匹配性对非外交战略,精英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传播战略,提升中国在非软实力,实现中国在非形象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中非关系进入发展快车道的背景下,浙江与非洲建立了经贸、文化和学术的紧密联系,浙江在非洲的区域形象成为重塑中国在非洲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非洲留学生展开词语自由联想测试和访谈,探讨留学生视野中的浙江形象特征,并由此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际舆论场上的非洲形象国际舆论场有一个现象显而易见: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的报道往往带有偏见,刻意放大问题,忽视非洲国家取得的进步成果,而非洲媒体本身的声音相对微弱.  相似文献   

6.
唐颖 《新闻传播》2015,(2):15+17
本文围绕着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在非洲面临的挑战展开论述,具体分析目前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塑造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更好地构建中非双边的友谊,树立中国良好的对外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非洲面具艺术中的动物形象创作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是为企望获得助佑、慰藉心灵、祈求福祉、彰显等级进行的再创作和再建构,其寓意取自生灵世界万象,源于传统宗教信仰,并以一种文化形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愿望。丰富的动物形象及其文化涵义折射出非洲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民族心理特征、生活习俗、审美追求等等,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现实与虚幻的相互沟通和彼此交融。本文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非洲面具为例,试析在多变的外在形式特征的审美观照下,各类动物形象所蕴涵的非洲传统文化语义及其艺术表现特质。  相似文献   

8.
1983年以来,非洲出现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闻解放斗争。非洲新闻界要求建立国际新闻新秩序的呼声空前高涨,西方通讯社长期垄断非洲新闻、歪曲非洲形象的作法引起的愤懑总爆发了。这是被压在世界最底层的非洲,为生存和发展而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整个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新闻新秩序的斗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离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已经24年了。但当年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大陆的雄壮气势,为非洲独立冲锋陷阵的解放战士的英勇形象,仍常常萦回在我的脑际。现在,这些当年的风云人物有些已经逝世几年或十几年了,有些也已经退出了政治舞台。但当我听到非洲继续前进的脚步声时,还常常想到他们寻找和开辟道路的功绩。  相似文献   

10.
李婷 《传媒》2022,(17):50-52
“一带一路”背景下,在非洲工作生活的中国人越来越多,部分人摄制了与非洲相关的视频并上传到B站,这些视频作品参与塑造了非洲形象。本文分析了B站UP主非洲叙事的奇观化、浪漫化、在场性、个体化、去魅化特点,指出了“草根”身份媒介实践的局限,提出应创新挖掘非洲叙事模式,以合拍片形式打开叙事格局,以推动中非故事传播得更深更远。  相似文献   

11.
来自25个国家的100名一流摄影记者2月28日同时在非洲大陆的53个国家中进行一天的拍摄,主题就叫作“非洲生活一日”。活动的主办方计划从摄影记者的照片中挑选出最佳作品进行巡回展览并编辑成书,还要将照片制成网页,以最大范围地展现非洲的整体形象。照片出版的所有盈利都将用于资助非洲防治艾滋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7,(6):37-43
本文主要采用跨文化传播理论中的"文化力"(cultural force)理论,考察中国流行歌曲的跨文化传播对非洲青年群体认知和理解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机制。通过对非洲国家苏丹42位学习汉语的青年的深度访谈,本文归纳出中国形象通过流行文化路径实现跨文化传播的三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流行文化路径",即在跨境流行文化产品中有意识地植入符合中国文化逻辑的普遍性意象,从而令海外受众在娱乐消费中获取对中国国家形象积极、正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城市广播电视像欧洲,农村广播电视像非洲。"有人用此比喻反映我国城乡广播电视业发展的不平衡。我认为不仅形象,而且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4.
张昆  刘爽 《现代传播》2023,(2):58-66
以“寰球民意指数”(2020)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客观评估南非公众的中国形象认知现状及其如何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发现南非公众的中国形象认知较为复杂,对中国的整体印象较好,但都普遍认可中国既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又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是一种不平等的经贸行为、中国是南非最大的竞争国。证实了接触新闻报道、收看影视节目对南非公众的中国形象认知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非洲出了个卡夫卡,海边出了个卡夫卡,中国出了个卡夫卡,卡夫卡出现在世界各地,卡夫卡的形象在世界各地漫游。我们还期待着出现更多的卡夫卡……  相似文献   

16.
常立瑛 《东南传播》2023,(7):119-122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中非交流增多带动了人口流动。非洲媳妇成为一个特殊群体嫁到中国农村,作为个体的Rose在短视频展演中,以日常生活的具体性和真实性,呈现出亲社会性的积极融入形象,据此进行系列反表征建构,抵抗解构中介化的非洲印象,形塑着新的非洲表征。视频内容引起粉丝共情互动,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天下无外的跨文化对话心理路径。在短视频社交媒介平台上,个体影响力建构群体表征,与粉丝评论形成动态的影响与互动,共同形塑和影响着社会大众对非洲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国家形象的建构需要有"自塑""他塑"和"合塑",三种之间的良性互动方呈现一个立体真实的形象。然而多年来,由于中国媒体"落户"非洲的迟到以及对比在非西方宗主国媒体天然亲近力的缺失,在非话语权的不足导致中国形象很难在"自塑"上发挥作用,在"合塑"上力不从心。这样的局面致使中国长期以来在非往往是有所为而被误以为,国家形象建构历程一直处于探索和无法突破的状态。面对当前一些国际变局,中国在非话语传播,在非国家形象的建构,也迎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的社会形象问题引起了图书馆界的关注和讨论,笔者认为图书馆确实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关键的问题必须从下面六项工作做起。一、以读者的要求为出发点,提供优质服务。优质服务是争取良好社会形象的根本,是塑造图书馆形象的主要内容。从改善服务质量来改善我们自己的社会形象是比较可行的,服务质量又有赖于服务形式的改进,看它是否能够适应新的形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国家形象在肯尼亚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非洲各国相继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对许多非洲国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无私的援助,形成了患难与共、真诚友好、互利平等、全面合作的关系.其中,肯尼亚作为非洲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与中国历来就有着良好的双边关系,两国人民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从历史上看,郑和"下西洋"就曾到达肯尼亚的马林迪与蒙巴萨等地,马林迪国王当年向中国赠送长颈鹿的故事传为历史佳话.今天,肯尼亚海滨地区的一些居民仍认为自己是郑和船队水手的后裔.  相似文献   

20.
"熊猫外交"被纳入国家形象提升范畴,不仅改善了海外公众对中国的整体形象认知,也改善了他们对中国政府形象的认知,树立了中国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和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的"榜样"形象,因此应该充分肯定"熊猫外交"对于中国国家形象改善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