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巴金影响了一代人。我从小就受巴金作品中人物的影响,他作品里描写封建家庭走向新的社会以及追求民主、自由的青年,当时给我很大触动。由于巴金作品的青年特色,其作品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他影响了一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青年。  相似文献   

2.
巴金是拥有众多读者的作家。他民主主义时期的作品奔泻着“我控诉”和“追求光明”的双重情绪激流,坦诚、真挚,能如青年一代取得心灵上的沟通,产生强烈的反响,具有极大的生命力。但六十年来,他的作品不时被人们所误解,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巴金坦率、毫无伪饰地为自己的作品进行阐释、申辩,这方面材料之多,在现代作家中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3.
巴金少年时代就开始阅读俄国文学作品。“五四”时期,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涌进中国.十几岁的巴金当时正在成都求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新文学作品和翻译文学作品,对俄国文学尤其感到兴趣。他掌握英文以后,又读了不少俄国作品的英译本。直到晚年,他还对早年的读书生活留有深刻的印象。1990年4月11日,巴金在接受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的“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时说:“我始终记得,十四、五岁的时候,俄罗斯文学唤醒了一个中国青年的灵魂,使我懂得热爱文学,追求人民的友谊,使我在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保持一个艺术家的良心。直…  相似文献   

4.
<正> 对于巴金的整个创作,特别是《家》等描写旧家庭生活的作品,国内学术界往往更强调它们的现实主义特征,而海外一些学者,感受得更多的却似乎是它们的浪漫主义蕴含。明兴礼自不待说,他在其论巴金的著作里断然认定巴金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他是一位浪漫主义的诗人,心的每一次跳动,便是一首美丽的诗:他的唯一目的便是用他所传播的情感的力量来摄取人心,他好比一座火山,忽然爆烈,从那里冒出强烈的火  相似文献   

5.
巴金是现代最具有感伤主义色彩的作家之一。他带有一种先天的受难意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父辈文化具有一种“罪感”意识。这使他对传统文化失去了信心,反封建的情绪也由此而加大。巴金的“罪感”心理的载体,往往是作品的叙述者“我”,叙述者“我”完成了对作品情感的渲染,使作品充满了悲怆的主旋律。巴金的感伤主义,既抒发了现代青年无路可走的焦虑的情感,也是人道主义意识受挫后的心灵的挣扎。  相似文献   

6.
读巴金的散文《灯》,我最突出的感受是,在巴金的内心世界里,充斥着截然相反的两种力量,一种是沉重广大的黑暗势力,另一种是对光明和理想的执拗追求。这两种力量对比悬殊,前者要比后者强大得多,后者虽然微小,但它显得那样耀眼、有力。在二者的对立和调和中,恰好显示了巴金既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更是一个充满热情的理想主义者;显示了巴金作为一个进步的、革命的青年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他相信反动的、黑暗的势力终究会消亡,相信进步的、革命的力量一定会由小变大、获得胜利。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青年,只要坚信自己…  相似文献   

7.
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巴金在谈到他的创作道路和创作经验时,总是一再强调:“我不是文学家”。是在一九三二年九月写的《我的自剖》中,巴金就说过:“我不是一个艺术家,同时也不想做一个艺术家”。在同年十月写的《<电椅>代序》中,他又说:“我不是一个文学家,也不想把小说当作名山盛业。”一直到一九八○年四月在日本东京朝日讲堂讲演会上的讲话《文学生活五十年》中,他仍然说:“我不是文学家”。这决不是巴金的自谦和他对艺术的否定,而是反映了他的卓越的艺术追求。这种艺术追求既回响着“五四”开辟的我国新文学运动的主旋律,又  相似文献   

8.
巴金早年诗歌表达对弱小者的同情,关注丧家的小孩,抒发对压迫者的愤恨与反抗,探寻理想与光明,具有直面现实、人生、世界的眼光与胸怀,这与巴金的其他作品形成"互文"关系。巴金早年诗歌以明心见性的方式,非常直观地展示出巴金的人生追求与情感基调,这为理解他的其他作品与他的性格气质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注脚。需要更多地关注巴金早年诗歌的意义与价值,以完整呈现一个丰富、伟大、悲悯的巴金。  相似文献   

9.
巴金前期小说创作中体现出一种青年文化心态,这种青年文化心态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的激进、时代青年群像的塑造和激情四射的叙述风格。写青年、为青年而写的文化追求与创作态度,奠定了巴金前期小说创作的内容与基调。巴金前期小说激流般的创作风格是巴金作为创作主体对时代情绪的激情描述与言说。  相似文献   

10.
赵玥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5):42-44,47
巴金在创作中充分暴露了内心的真实情感,将自己的爱恨情仇一股脑地倾吐出来。从作品《灭亡》开始,巴金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在这些内心怀有对旧制度的憎恨和未来的憧憬的青年身上蕴含着强烈的热情和理想。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的小说创作代表了我国现代小说风格成熟和现实主义的一个新高峰,他的作品始终充满了作家主观激情和生活的热忱,并经历了从激情呐喊与控诉到冷静分析的创作发展道路。巴金是以战士的姿态从事创作的,他的小说大都是写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本文通过对巴金不同创作时期的作品特点,分析了巴金创作思想形成与转换。  相似文献   

12.
<正> 在艺术思维类型中,通常有两种趋于极端的作家:理性的与情感的。 巴金,显然属于后者。 他曾直言不讳地宣称:“有人说热情是一把火,我便说我是一座火山,……” 的确,巴金是一座火山──一座情感的火山。 因为,巴金创作的灵感常常是萌发于情的冲击,来自于个人感情的冲动;巴金创作时总是灌注自己全部感情,近乎自我渲泄;巴金的全部作品无一不是情感的热度与强度的融合;巴金从不追求技巧,而只是随意写去,按照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感  相似文献   

13.
巴金家庭题材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从离家到归家"的过程。这种观点认为,在巴金前期的这类作品中,"家庭"是封建专制的象征,它是青年叛逆者要挣脱的牢笼;而在其后期创作中,则呈现了"家"中蕴含的脉脉温情,表达了作家对"家"的认同。这种对家庭中美好情感的怀念在巴金的前期代表作《家》中就已现端倪,即使在青年巴金的心底,依然有着对"家"的眷顾,这构成了与其后期家庭题材小说的情感联系。  相似文献   

14.
巴金的创作成就、创作经验启示我们,从有切肤之痛的生活体验感受提炼出来的真话,符合人民意志和历史发展要求,且又通过生动形象体现出来,才能对读者有强大的审美感染力。作家的真实、强烈的感情,须从长期深入的生活体验中蓄积酝酿而成,并且作家要善于依赖形象(人物和情景)体现作家的审美情感,以激起读者的审美共鸣。审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欣赏优关,而应理解为通过感觉观赏形象而引起愉悦、快适、震撼等感情。巴金有追求真善美,为人类自由幸福解放的美好理想而奋斗的真情,他塑造了追求真善美的新时代青年,激动人心。文艺作家和作品必须有巴金的这种真情,以使作品产生强大的审美感染力和审美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里。这个门第高大、庭院幽深的李府,聚居着将近20个长辈,有30多个兄弟姐妹,有50多个男女仆人。巴金在这个大家庭里度过了19年。年轻的巴金和一般少爷不同,他热爱那些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深切地同情他们的悲惨遭遇。他耳闻目睹了长辈的罪恶和腐败,激起了他对旧社会的仇恨。这一切,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  相似文献   

16.
很多年后的夏天,就像现在的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2007年仲夏的傍晚。夕阳暖暖而忧伤地照在一个瘦瘦青年的脸上,他端着饭盆儿,慢慢地边走边吃。透过他黑框眼镜的是柔软而迷茫的光,他望着遥远而未知的前方——那个青年是我,刚从马赛回到清华,我就是这样散漫悠闲地吃我的晚饭。我看到:他们在校门口的酒馆里大声哭泣;他们在大草坪上彻夜歌唱;他们在主干道肆无忌惮地走着大横排,齐唱《北京的金山上》;他们  相似文献   

17.
<正>在被战争的洪流卷走之前,年轻的保罗·博伊默尔和千千万万刚好站在生活门槛之上的青年一样,还没来得及为自己的未来规划一个明晰的前景,心中稀薄而美好的幻想还没来得及生出繁茂的枝叶;他的抽屉里藏着一个刚写出开头的剧本,他在无数个安静的夜晚用写作抵挡青春的孤寂,从他敏感而充满诗意的性情来看,也许有一天他也能成为一个同莎士比亚一样伟大的作家,写出一部像《哈姆莱特》一样伟大的作品,可是这一切"也许"都即将终结,战争已经冲着无辜的青年露出了狰狞的笑脸。  相似文献   

18.
大哉,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他的一生,可说经历了20世纪的全过程。他是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几乎没有一篇不打有20世纪的烙印。一位著名评论家说:“没有起码的思维力和文学操作力成不了作家,没有优秀的文学天赋成不了优秀作家,没有大热情、大痛苦、大慈悲和高贵的道德追求则成不了伟大作家。在本世纪中国作家中,也许只有鲁迅和巴金这么两个人具有这样的精神素质。”此言说得极是。因此,当我把目光投注在巴金身上时,只有用一个“大”字来概括。大热情的巴金巴金是一个具有大热情的人。当他拿起笔,那种改造世界的巨大热情…  相似文献   

19.
《那事·那人·那魂》《一个诚实的人》《那双美丽的眼睛》,……这是“走近巴金,阅读巴金”征文活动中涌现出的好文章在这一篇篇文章中,我们读到了同学们对巴金的尊敬和爱戴之情:作为巴金的母校,上海市南洋中学发起这次征文活动,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读巴金的作品,学习巴金讲真话的品格,了解一位“人民作家”的心。巴金并未离我们而去,他的作品和他的精神会永远陪伴着我们,让我们去阅读巴金,去走近巴金。  相似文献   

20.
巴金与福克纳的家庭小说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金与威廉·福克纳都是中国和美国现代文学中极为重要的作家。但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似乎有点不合适,因为他们的文学气质如此不同。福克纳是一个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但在思想上相当传统;他带着阴郁甚至悲观的眼光看待世界,对过去充满怀念;在艺术手法上他一生孜孜不倦地创新和试验。与之相反,巴金基本上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现实,反对旧传统、痛恨旧制度,渴望着好的未来;在艺术手法上他则不那么刻意求新。另外,他们之间也没有直接的相互影响,甚至没有迹象表明在三、四十年代,即他们创作活动的主要时期,他们听说过对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