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雁航  刘柳 《音乐世界》2020,(1):64-77,F0004
肖斯塔科维奇是2()世纪苏联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悲剧性的精神内涵一直是他音乐创作中的一大特点。因此,本文选取了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中最重要的第一乐章,通过对主题变化和音乐形象等方面的分析,结合肖斯塔科维奇生平经历对他创作造成的影响,以发掘出这一作品中的悲剧叙事。  相似文献   

2.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作曲家中最为杰出的一位代表,也是最受欢迎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他被俄罗斯人民骄傲地称为“俄罗斯音乐的明灯”。他的作品不计其数,《第六交响曲》(也被称为《悲怆交响曲》)是他最后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他的巅峰之作,这首交响曲包含了他对人生的恐怖、绝望与失败等情绪,也可以说是世界观、人生观和爱情观的具体体现。柴科夫斯基一生所创作的作品都可以用一个“悲”字来形容,而《第六交响曲》则是其最高境界,文章具体阐释了该曲中“悲”的寓意。  相似文献   

3.
季米特里·卡波林作为俄罗斯当代作曲家,他的作品数量众多,而且形式多样。他不仅在俄罗斯国内获得过许多作曲家奖项,而且在国际上的作曲比赛中,也屡获佳绩。他在创作上不仅使用了传统的创作技法,十二音作曲体系等,而且也在作品中尝试了音频半音的创作手法。而他的《第二交响曲》就是按照上述创作手法而创作出的一部三乐章的交响曲。本文具体研究季米特里·卡波林的《第二交响曲》的节奏节拍,包括在固定节拍单位中的划分、双重节奏的细分、无节拍、暗含的多重节拍和音色节奏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反应出复杂的现实生活、深邃的思想内涵、具有忧患意识的一部人性颂歌。这是肖斯塔科维奇在斯大林去世之后创作的第一部交响曲,它表现的是斯大林和斯大林时代,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揭示了战后苏联的黑暗势力和专治统治。其作品中独特的时代描绘、创作技法以及音乐材料的运用,对于交响曲的戏剧性矛盾产生具有推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交响曲是门德尔松的主要创作领域。其中《第三苏格兰交响曲》是较为著名的一部,这部作品不仅生动地表现了苏格兰美妙的自然风光,同时也体现了作曲家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曲洋溢着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梦幻般的诗情画意,是一部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风景交响曲”。  相似文献   

6.
《第九交响曲》创作之初,当权者希望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一首规模空前的,歌颂当时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合唱交响作品,但结果却与斯大林开了一场"玩笑",在当时整肃运动极其残酷的环境下,肖斯塔科维奇为什么这么做?肖斯塔科维奇擅长利用交响曲中的谐谑曲来表达全曲最深刻的内涵,《第九交响曲》到底要表达什么?本文对《第九交响曲》中第三乐章中谐谑曲进行剖析,较为深入的解开肖斯塔科维奇在《第九交响曲》中埋藏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所有俄罗斯作曲家中,在全世界影响最大,最受欢迎的恐怕要数柴科夫斯基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第六交响曲》,又名《悲怆交响曲》,既是他创作的顶峰,也是他对人生、命运、爱情、婚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深切感受后在音乐上淋漓尽致的抒发与倾诉。“让他们猜猜看吧,”在他写给侄儿的一封信里提到他准备写作的这首乐曲时柴科夫斯  相似文献   

8.
在贝多芬完成9部交响曲的创作之后,其他作曲家的交响创作出现了危机,勃拉姆斯在如此巨大的压迫感下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交响曲。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被后人喻为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历史上许多重要的音乐学者都认为勃拉姆斯创作的这部交响曲深受贝多芬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这部交响曲进行结构和音乐的分析,试图寻找其中贝多芬的影子,并且探索勃拉姆斯是如何挣脱巨人的束缚,开创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音乐。  相似文献   

9.
《第九交响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创作交响曲中的最后一部,在创作《第九交响曲》时布鲁克纳的身体状况已经开始恶化,而在这期间其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修订之前的交响曲,所以导致《第九交响曲》最终只完成了前三乐章和第四乐章的草稿。本文通过对这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乐队写作技术进行分析,力求从其精湛的技法中挖掘出其创作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0.
肖斯塔科维奇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在二十世纪古典音乐史上是极为深刻、重要的作品之一,人们对这部作品争议很多。本文力图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和作品结构分析,有针对性的对作品进行重新认识,旨在证明《d小调第五交响曲》是一部具有两副面孔的交响乐,一面是英雄凯旋的面具,另一面则是一个经历坎坷的艺术家用音乐吐露自己心声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音乐领域中极富影响力与个性的杰出作曲家,其一生中创作了多部音乐作品。本文笔者以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钢琴前奏曲》作品34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作背景、思维与技法特征、和弦运用技巧进行研究,力求揭示与学习该作品的创作观念与和声技法。  相似文献   

12.
在钢琴艺术史上,贝多芬创作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创作的《月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贝多芬,德国有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他最擅长音乐领域中的器乐领域,其中交响曲和奏鸣曲形式影响最深。法国有名作曲家,德彪西,印象主义的代表,印象绘画对他的作品有影响。两人虽然不在同时期,但都著有《月光》。本文浅析两部作品创作背景风格和演奏技巧的不同,希望能对演奏者演奏不同风格作品技法上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光芒     
听过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那激情澎湃的旋律震撼人心,让我经久难忘。这首曲子另有个名字叫《列宁格勒交响曲》,那是作曲家在1941年题献给当时被德军围困的列宁格勒城的。  相似文献   

14.
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一共写了十部交响曲(最后一部没有完成)。《第一交响曲》可以看作是他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序幕,《第二》、《第三》和《第四》是一个三部曲,《第五》、《第六》和《第七》组成了另一个三部曲,最后是他的交响曲创作的辉煌高潮,即《千人交响曲》、《大地之歌》以及《第九交响曲》,在《第八交响曲》,即所谓“千人交响曲”中,以特别宏大的规模,引用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下卷终场的诗句,意欲宣扬全人类的友爱,但当时他的这一乌托邦式的说教,在当时遭到破灭后,他的创作在内容和结构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集中地反映在他最后几部大型交响曲——《大地之歌》、《第九交响曲》和未完成的《第十交响曲》之中。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惨剧,怀着对生活的热爱而又深刻地意识到生活本身地空幻和无望,在不可避免的死亡即将来临前的内心深省——这些充满着悲观隐退的思想,在《大地之歌》中体现得极为充分。  相似文献   

15.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前苏联杰出的作曲家。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更多的是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对时代的思索,以及他本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种不羁的,充满反讽、隐喻的创作个性深深地影响了他创作的几乎所有作品。作为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奏鸣曲》三个乐章中的第二乐章,该作品更好地体现了作者对于逝者的怀念,对于生命的思考,其在曲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上都体现了属于肖氏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6.
作为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乃至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也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而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的酝酿和创作与著名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处在同一时期,作曲体现了作曲家热情奔放的情感和内心的矛盾痛苦,被认为是作曲家最成功的钢琴奏鸣曲之一。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曾以钢琴家的身份在国内和欧美各国演出,钢琴音乐在他的一生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仅钢琴协奏曲就5部。他的音乐创作是传统技法与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的完美结合。本文就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来探析作曲家在该作品中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丁善德是一位享有国内外声誉的、硕果累累的作曲家。自他1945年发表作品号为l的钢琴组曲《春之旅》以来,共创作有编号的作品35部,涉及到音乐艺术的许多体裁(如交响曲、钢琴曲、声乐等等)。其中,他的钢琴音乐就有18部,出炉于其创作的各个时期。他的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一直是中国交响乐中的重要支流,那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魅力无穷的长调民歌、宏伟悲壮的英雄史诗以及深沉如诉的马头琴声都无疑彰显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也为蒙古族风格交响乐的创作增添了与众不同的特征。但近几年以蒙古族民歌为题材创作的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作品为数不多,而作曲家崔炳元创作的第一管弦乐组曲《内蒙古民歌六首》是近几年来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中一部完整的交响曲,也是继永儒布先生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六首》之后唯一一步完整的交响乐组曲作品。  相似文献   

20.
安东宁·列奥波德·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ák(1841-1904)所创作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他到达美国后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的创作生涯中最为经典和成功的作品。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这部作品共分为四个乐章。本文主要对其第四乐章所阐述的音乐形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