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请君民合治满汉不分折》是康有为于1898年6月上书光绪帝,反映其民族国家话语的代表性奏折.该折集中体现了康有为关于近代中国政体转型的设计、君主立宪体制下的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设想、以及近代民族关系认同符号等思想,即“君民合治、满汉不分、合为中华”.康有为的民族主义话语在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一个美国华人社区的田野材料分析,揭示“模范少数民族”社会话语如何与华人社区的思想认识与教育社会实践发生关联.研究发现,当地华人社区中的家长和学生一定程度上认同“模范少数民族”这一主流印象的正面意义,并努力促进自身群体的教育成就和社会上升性流动,在将这一印象内化的同时也为这一话语的维持和延续做出贡献.研究同时揭示了“模范少数民族”话语的另一面,对于作为话语指称对象的华人群体,在利用这一主流话语的同时也受困于包含其中的局限性.一方面,看似正面的“模范少数民族”对于华裔族群而言起着规定与“定位”的作用,制约和操弄着群体身份认同和族群关系;另一方面,这一主导话语还因其内在的片面性而将华裔少数群体他者化,以其单向度的形象成为主体群体构建身份认同的参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法裔现代民族主义话语形成.犹太人虽然不是法裔民族主义针对的首要目标,但是在莱维斯克版本的法裔现代民族主义话语下,犹太人作为特别的“他者”,因其后有的“英语性”而遭到法裔社会的隔离和魁北克分离主义者的敌视.魁北克历史上的反犹主义至今没有得到彻底的清算,法裔民族主义话语的强大影响力乃是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4.
“英雌”话语是中国近代女权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话语既有社会历史背景及现实国家命运作依托,又是国家民族宏大叙事的子话题,同时还获得了女性主体的认可实践和一定的性别意义的补充与丰富,而在虚拟的文学世界中,“英雌”话语也呈现出多种想象模式。考察这一话语型态的形成过程、实践态势和文学想象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女权运动与西方的女权运动处于不同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结果中,进而对20世纪初中国的女权运动作出切合历史语境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民族教育概念的解释,是研究民族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指导我国民族教育实践的基础.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对于民族教育的界定也不尽相同.本文回顾了我国历史上对少数民族的教育,在对我国当今学界对民族教育概念的几种代表性解释进行评述的基础之上,提出借鉴“共生教育”的理念思考民族教育的概念,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李龙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4):112-116
20世纪初,统治中国的满清王朝已是日暮途穷,革命派大兴。作为革命者的一个重要口号——“反满”,亦是喧嚣一时。与之相对应,满清统治者也提出了“排汉”主义。而在此二者之外,以满族留学生为首的满人新知识分子,站在立宪的政治立场上,却认为满汉已经没有明显的民族问题,极力倡导“融合满汉”,认为只有“融合满汉”才能使中国自立于世界。  相似文献   

7.
杨亦军教授的新著《阿凡提“话语”空间的自然一生态和历史—文化视域》从跨民族、跨学科和跨文化角度对西域文化符号——阿凡提进行了“话语”空间的四重构建:生命话语、社会话语、审美话语和宗教话语,疏通了阿凡提话语背后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脉络,在理论的高度上构建了阿凡提“话语”研究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自1949年至1966年,中国影视剧的创作和评价主要以政治话语为主导,其人物形象再现也被高度“刻板成见”化。农民,因其与红色政权性质的一致性,具有先天的政治正确性,成为一个被大写和极力讴歌的主体。而地主与知识分子,则以其政治的反动性与革命立场的模糊性,在影像文本中被置于与“革命性”对立的一极。这种影视剧中的人物再现,深刻定格并影响了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化生态,也影响了中国80年代乃至延续到新世纪的文化版图。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健康历来高度重视且有历史担当。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历程也体现在人民健康话语变迁上。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健康观念以不同的话语类型呈现出来,先后经历了革命话语、社会动员话语、改革话语、健康治理话语的演变,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始终不变。人民健康话语的百年流变,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不仅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也为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全球教育展望》2008,37(8):40-44
社会角色,总是在历史与结构中定格。20世纪中国比较教育话语生产者所扮演的角色,就其历史特征来说,大致经历了从"公共性"到"意识形态化"再到"专业性"的转变;就其角色的结构特征来说,他们在比较教育话语场外部扮演的是"统治阶级中的被统治者",在比较教育话语场内部也由于资本和惯习的不同而扮演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关于如何正确评价民族资产阶级在现代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他们能否领导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这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和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根据亚洲资产阶级形成,发展的阶级根源和历史环境,对其作用问题,谈一些浮浅看法。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首先是科学的观点。对于历史上发生的一切,既不需要掩盖和缩小;也不要夸大和美化。在研究民运史中,实事求是地分析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不因爱而溢其美,不因憎而增其恶”,才能真正体现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才能探索事物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杨度对清末民族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君主立宪派的中坚,杨度对清末民族问题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并曾以民族问题向革命派发难,宣传君主立宪。杨度对清末民族问题的认识包括三个要点:一、蒙、回、藏等族因国民程度低下而极易分裂,从而导致瓜分亡国;二、满汉矛盾起因于清朝统治政策的失误和满汉之间的双重误解;三、驳斥革命派的“亡国”论和“排满”论,进而得出中国只可行君主立宪而不可行民主共和。本文对上述观点的得先进行了评议,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二十年代中国电影批评中的民族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民族话语”,指涉的是电影批评工作者对于中国电影从形式到内容的“民族性”追求。关注美学传统和历史责任这样两种批评倾向,凝聚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构成了20到30年代电影批评中的“民族话语”。这十年里的“民族话语”,虽然关注现实社会政治甚于电影美学本体,但仍影响着日后的电影批评。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时期关于民族问题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最富号召力的口号是革命“排满”,最先揭橥的战斗旗帜是孙中山创导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问题主要有两个。民族问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以及有关人士进行论战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其一,种族与民族的涵义以及民族同化问题。康有为认为满汉“同种”,梁启超认为满洲人“已同化于汉人”,其目的是为其“满汉不分,君民同治”的改良主义政纲标立证据。革命派认为满汉并非“同族”,汉人已沦入被满人征服同化的地位等观点,是其进行革命“排满”的理论基础。其二,朝廷与国家的区别以及中国是否“亡国”的问题。其三,民族革命与“排满”。其四,民族革命与反帝。其五,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这场论战的重要意义。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一般认为有三个(即暴力革命问题,建国问题和土地制度问题),本文认为民族问题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对此内容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五十年后,回首这段历史,既让我们为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赢得大国地位而骄傲,也令我们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大”而不“强”的另一历史侧面而深刻反思。 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正在电视上热播的清官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皇帝上朝、大臣启奏等情节。那么,作为统治者的清朝皇帝,在上朝时和满汉皆有的大臣们交流时,用的是什么语言呢?是汉语,还是满语?众所周知,清朝政治体系主要是由满汉两族构成的。不同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不一样,语言的差异必然会带来交流上的障碍。顺治入关之后,朝廷官员基本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学作品《红岩》的作者有着强烈的革命认同,努力为阐释“我们”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合法性和进步性作文学上的论证,依据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经典文本来赋予不同的人物系列以不同的认同,并采取不同的叙述策略来叙述,最终导致各类人物话语权力的差异。然而也正是这种叙述策略,加强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有力地完成了对中国革命的叙事,从而走向了一个“更高”的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清康熙朝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清军所到之处不时对民间人口大肆劫掠。由于民族传统相异,朝堂之上满汉臣僚对清军此举持不同的两种意见。在这一问题上,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康熙帝本质上是倾向于满洲统治集团的,这也是清军掠良为奴的弊病难以解决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9.
政治信任不仅有助于政治稳定和发展,也可以降低公共管理的成本.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处于不断变革过程中,由于社会、制度的变迁,意识形态与现实的张力的作用,政治信任开始流失.政治信任的流失,在不同的历史条件、社会政治环境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来以"山寨文化"为代表的一些网络话语,因其匿名、便捷和低成本的特性,在网络上迅速兴起,它们既凸显了新时期大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也在某种层面上表达了大众对主流话语的不满与政治不信任.究其根源,作为大众话语的表达形式,网络话语是对当前政治体制的反映,是政治与社会权力结构的产物.在新形势下,促进政治信任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加强信息公开,建设阳光型政府,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责任追究,建设责任政府,强化对官员的监督和权力制约.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民族,在其各自不同的发展过程中,总有其自身的个性。这个个性,简单说就是民族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自然也不例外.现今,中华民族的精神、特性,民族的道德,优点也罢,缺点也罢,都是历史的发展,且都与孔子思想有一定的关系,炎黄子孙谁敢不承认它呢?我们与其回避民族的旧有的东西,不如把孔子倡导而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今天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