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送电线路新建工程的施工管理包括施工次序管理,如:工程前期报审资料管理;基础施工管理;铁塔但立施工管理等;控制程序管理,如:安全控制和文明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管理;进度控制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从施工测量分部工程、基础分部工程、组塔分部工程、架线分部工程、接地分部工程等五个部分工程比较详细地阐述了送电线路工程施质量通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控制方法,检查内容. 相似文献
3.
4.
5.
营业线铁路施工对运输的影响比较大,一直是车务系统安全的难点.一方面,它涉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行车组织、设备管理等单位和部门,单位和部门多,难以协调;另一方面,施工带来的非正常情况下作业频次增多,作业难度增加,难以控制.因此,施工安全工作必须引起施工组织部门的格外的关注.强化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关键要重点把握好“四关”. 相似文献
6.
7.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资源密集、专业众多、交叉施工等特点,同时还要受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设备和材料的采购运输、还有其他许多工程外部因素的影响.为了合理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管理好工程项目建设中方方面面的工作,就需要明确现代电力工程管理流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找到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少雷击对输电线路的损害,要将线路避雷器安装在输电线路的易击段,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鉴于此,介绍了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和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并对近年来安吉县供电局的部分已挂网运行的避雷器进行了跟踪,发现线路的耐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面临严峻的安全形势,寻找适合的安全管理模式成为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该文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在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符合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特点的两种危险源辨识方法,并以广州东南西环高速公路实例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11.
嘉绍大桥V标工程具有施工自然条件恶劣,水文状况复杂,施工机械、大型临时设施数量多,桥墩施工为高空、临水作业,主栈桥长且使用频率高等特点,从安全规章管理制度的建立、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安全生产投入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安全交底和教育培训、安全现场管理、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方面对大桥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其中对防范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形式、格局以及项目安全文化创建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2.
Liu Lisheng 《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铁路营业线施工是铁路事故多发点。以河北铁建工程公司为例,介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相互关系、构建安全管理体系步骤、安全措施和体系的关系,最终形成施工单位的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刘利生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55-58
铁路营业线施工是铁路事故多发点.以河北铁建工程公司为例,介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相互关系、构建安全管理体系步骤、安全措施和体系的关系,最终形成施工单位的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王传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4):59-67
预防原则是一种先于危险发生的保护性思考,其意在防患危险于未然。该原则肇始于内国环境法,并通过一系列的国际条约而逐步发展成为一项国际法原则。在\"人命关天\"隐忧下,预防原则逐步扩张到食品安全领域,并成为世界各国食品安全管理中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预防原则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虽得以确立,但在理念、原则及措施三个层面上方面还存在着结构性的\"贫困\"。由此,应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以预防原则作为正当化源头,整合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完善法律规范体系,以解决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乱象\"。 相似文献
15.
16.
阮仁斌 《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013,(3):70-73
结合工作实践,围绕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0)要素4.3.1条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伴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性也愈发受到关注,施工安全事故的频发阻碍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出发,分析了施工安全管理的常见漏洞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对多方面管理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四种施工安全管理的保证体系,对各种保证体系的要素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19.
构建实验室安全体系,保障教学科研的良性运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实验室安全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发展与良性运行的基础。文章探讨了在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跨越式发展形势下,实验室安全方面面临的部分新问题,提出构建实验室安全体系,强化管理措施,以保障教学科研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20.
高校实验室空间与管理的相对不足是制约一流实验平台建设与发展的瓶颈问题。基于实验室利用情况的分析,将由固定人员使用的座位转变为流动式座位,并将仪器设备的扁平化分布向纵深扩展,以增加实验室在时间跨度和立体空间的容纳力。同时,采用科教中心顶层规划审核、学科团队细化实施、实验中心质量控制的实验平台建设流程,以及智能化实验管理系统、教师责任规章、实验室运行制度相结合的管理体系,来优化学科间的资源配比,提升实验室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通过以上理念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实验 室的空间与功能,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并打造了自助使用模式的柔性管理环境,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