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崂山游记     
崂山的大名我早已知晓,一直盼望着去看看。今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跟随姥爷游览了青岛崂山。  相似文献   

2.
停与行     
嵇康在山野草庐中打铁,陶潜在茅舍东篱旁采菊,王维在青青竹林间抚琴,陆羽在亭台轩榭里品茗……他们在享受着生命中的停驻,怡然自得,悠闲自在,安闲舒适,宁静淡泊。  相似文献   

3.
停与行     
雪莱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过去的属于死神,未来的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4.
庐山行     
车过九江长江大桥向南不久.便是素有“奇秀甲天下”之誉的庐山。  相似文献   

5.
春行     
川西,荒漠的边地,夜里能听见山上树林间风吟唱的声音,好似一种悲鸣,却不叫人心生恐惧,反而安心得很。  相似文献   

6.
香港行     
石一 《下一代》2011,(5):29-29
今年寒假,妈妈为了实现我的一个愿望,带我去了香港旅游,虽然只有短短五天的旅程,集齐了我的开心、惊秫、激动、好奇于一身。  相似文献   

7.
欢乐丽江行     
陈林爽 《红领巾》2011,(3):44-44
一考完试,我就和妈妈迫不及待地直接赶往机场,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因为,我就要到向往很久的人间天堂——美丽的丽江去了。  相似文献   

8.
逆道而行     
我其实并不诧异她的改变,只是不愿意这样去判定,她已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我曾经是那么坚定地认为,我对她不会改变。她的话语,她的举止,在别人看来是虚伪或是矫情,对我而言,自然如初。我曾问过她,有没有对我的某种言行举止反感过。她说,有。  相似文献   

9.
《雁门太守行》是李贺的诗歌名篇。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存有争议。有人说是叙史,有人说是抒情。就在抒情中,又还有不同的观点。笔赞同是抒情,但却不认为是教参上所说的政治抒情,而是觉得把该诗看作理想抒情似乎更为顺合。  相似文献   

10.
青铁性本刚坚,难成玉之温润古丽,却可在坚硬之上炼造锋利,亦可成其干将莫邪,诗人质本自然,难学官宦治世之才,却可在自然之上轻洒文采,亦可成其笔摇五岳,诗成笑沦海,在天分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地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11.
清溪行     
李白 《中文自修》2004,(4):56-56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2),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3)。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释] (1)清溪:位于今安徽省贵池境内。从诗中“向晚猩猩啼”句可知,清溪当青山夹岩。(2)新安江:源出皖南徽州,流入浙江,以水清著称。(3)度:同“渡”,过。[思考] 1、理解诗歌一二句的内容。2、理解诗歌三四句与五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2.
行棋无悔     
2月27日 晴 布局行棋,斗智斗勇。两者博弈,技高一筹者胜。可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 人生如棋,在沉静和稳妥中取胜,在浮躁和自大中一败涂地。棋局曾给我很多启示,也给了我前进的机会。回望坎坷足迹,我并不气馁,依然等待着应接对方的绝招。  相似文献   

13.
《崂山志》为晚明文士黄宗昌所著,黄宗昌品行刚直、忠勇耿介,然一生命途多舛,故而借著述《崂山志》以发其悲慨;《崂山志》作为崂山文化的第一部记录文献,内容丰富、体例独特,堪称山志史上珍贵的范本。  相似文献   

14.
雨中行     
清晨,我撑起淡紫色的小伞,在小区公园的林荫小道上,一路款行…… 微凉的雨滴不时钻进我的脖子,让我感到几许痒痒,几许惬意。四周的花草树木都显得那么苍翠蓊郁,花儿宁静悠远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着,在我的身旁缭绕。我,被这氛围陶醉了。  相似文献   

15.
停与行     
嵇康在山野草庐中打铁,陶潜在茅舍东篱旁采菊,王维在青青竹林间抚琴,陆羽在亭台轩榭里品茗……他们在享受着生命中的停驻,怡然自得,悠闲自在,安闲舒适,宁静淡泊。  相似文献   

16.
冯韬  陈琳 《中文自修》2004,(5):50-50
饮马长城窟[1],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2]:“慎莫稽留太原卒[3]!”“官作自有程[4],举筑谐汝声[5]!”“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6]?”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7],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  相似文献   

17.
且行且歌     
即将分别的时刻 却是恋恋不舍 想到再看不见那些甜甜的酒窝 心生莫名的失落  相似文献   

18.
齐达内在莱比锡“中央球场”的红尘喧嚣中退场时,突然觉得他的头发更稀少。人生如梦,真的是一夕黄粱,白驹过隙。  相似文献   

19.
且行且歌     
“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左手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一个十年漫长的打坐。”[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商友敬 《新作文》2004,(9):24-24,26
张中行先生《作文杂谈》的最后几节,似乎是同中学语文老师的谈话。尤其是第三十七节《言教身教》和第三十八节《课内和课外》,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认真地读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