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还是见过一些名人的。读大学时,有天和同学去逛家乐福,在收银台遇到苏童。同学很激动,说要去跟他讨论一下《妻妾成群》,但是苏童的推车里堆了俩酱鸭,还有个硕大的猪蹄,我们都不知道怎样在猪蹄面前开口谈文学,只好算了。还有一次是李银河来学校演讲,我和室友计划着找她示威,说王小波要还活着,迟早会被我们撬走。在台下观察了一会儿,李银河身形是我的两倍,打不过她,所以也算了。  相似文献   

2.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雷蒙德.卡佛以他"极简"的风格对中国作家苏童的创作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它重塑了苏童的文学价值观,使苏童更加关注平民、小人物的生活,其次它还影响了苏童小说创作的主题,苏童因而塑造了一系列缺少交流的孤独的人;另外这种影响还体现在苏童的语言风格,苏童又不同于卡佛,他将"极简"的线条变得丰腴妙曼,简洁明了的同时又极富质感。最后,卡佛和苏童在创作态度上极具相似性,两者都对"短篇"这一文体极其挚爱。卡佛拥有雕刻家干练精准的气质,而苏童更是秉承着自己画家式的天才的想象力,接受前者对于他"唤醒"式的启迪与影响,同时实现了超越与突围。  相似文献   

3.
苏童的文学作品中会时时看到苏童笔下的苏州影像,苏童青少年时期在苏州的生活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苏童在自己的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时时写到的苏州人文景观,苏州已成为苏童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成为他笔下取之不尽的用之不完的文学创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作家声音     
正苏童称男性作家没有理由写不好女性苏童日前做客南京晓书馆,他告诉读者,疫情开始以后,已经回到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当教授的他一直待在南京的家里。"白天在院子里瞎忙,权当运动健身,晚上专心写小说,写一部写了多年的小说。"在与读者的聊天中,苏童说起当时的趣事。26岁那年,苏童发表《妻妾成群》,他说,被当时的  相似文献   

5.
借着2005年"重述神话"这一项目在全球的启动,苏童的《碧奴》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出来了。苏童对自己的新作充满信心,一再强调这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长篇小说"。《碧奴》到底是不是苏童最好的长篇小说呢?关于这个问题,读者和评论家众说纷纭。苏童的长篇小说《碧奴》是以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为素材的。他的《碧奴》是如何对孟姜女的传说进行再叙述的呢?本文就这些问题深入到苏童的文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苏童在创作起步时就接受了博尔赫斯的影响;后者特有的艺术观深深植入到苏童的文学观念中,并一直支配着他对文学的理解。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苏童在1990年代初就告别先锋,转向了现实主义,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误识。苏童在创作上虽然有几把刷子,但是他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具有后现代特点的作家。其1990年代以来的作品中仍然能看到博尔赫斯影响的鲜明印记。离开博尔赫斯,对苏童的理解就一定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7.
苏童作品被翻译成英、法等多种语种而在海外广泛传播,他积极参加各种对外文学交流活动,促进了国外读者对自己作品的了解。国外评论界对苏童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研究者也将其作为研究的课题。苏童在海外被接受主要是因为他具有出色的讲故事能力和独特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8.
苏童是新历史小说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笔下的历史是“一个人的历史”,是苏童个人体验到的、重组的、想象的、虚构的历史,也是故事中每个人的生命吏。苏童的个性特点、审美偏好、创作方式使他乐于退回到历史情景中讲述故事,但历史在他这里仅仅是一个舞台,他真正关注的是人性及人欲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班有一个让我们都头痛的人,他就是邵梓煊。他总是招完这个同学,又惹那个同学,惹遍了所有人。但是他学习好,爱帮助人的优点也很突出。记得有一次,我们都在安静地写作业,邵梓煊突然开始给我们起外号:"郭燊是'郭大胖',贾云晴是'甲鱼晴',遆粟是'猪蹄',伊力亚是'伊利牛奶',王浩轩是'王老吉'……哈哈,你们不用谢我!"姚欣然说:"邵梓煊,你得罪这么多人,对你有好处吗?""我闹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苏童的文学创作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妻妾成群》与《碧奴》等长篇小说影响深远,当然,更为关键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童所坚守的先锋意识,给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了文体形式的革新,而这些作品及后来经过改编所渗透出的民俗记忆无疑烛照了苏童小说的民俗学特色。本文试图揭开苏童小说的民俗植被,守望苏童小说的民俗记忆并以此延展苏童对乡土的执著。  相似文献   

11.
宋艳 《文教资料》2007,(15):94-95
本文通过对苏童的代表作的深入分析,深刻地阐述了苏童小说中女性的悲剧起源:一方面,他承认男权社会对女性悲剧形成的外部因素,但是另一方面,他更关注女性自身所具有的弱点。正因为这个特点,才使得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充满了悲剧色彩。在苏童笔下,我们看到的女性形象丧失了传统美、女性之间相互残害、女性对男性的盲目崇拜,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苏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2.
别有意味的色彩语言——苏童小说语言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运用是苏童小说世界的一道亮丽风景。我们认为色彩的陌生化使用是苏童创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以文本为对象,具体分析了苏童小说色彩语言的意味。苏童对色彩的使用已经具有现代色彩意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对事物色彩的简单描摹,他突破了传统色彩意义,在描绘色彩时,甚至将客观事物色彩进行改变,融入主观的感觉。究其原因,这与苏童的创作心理、童年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色彩运用是苏童小说世界的一道亮丽风景。我们认为色彩的陌生化使用是苏童创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以文本为对象,具体分析了苏童小说色彩语言的意味。苏童对色彩的使用已经具有现代色彩意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对事物色彩的简单描摹,他突破了传统色彩意义,在描绘色彩时,甚至将客观事物色彩进行改变,融入主观的感觉。究其原因,这与苏童的创作心理、童年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0,(9):16-19
苏童,本不姓苏,而姓童,原名童忠贵。笔名“苏童”大约取苏州的童忠贵之意,因为他1963年出生于苏州。  相似文献   

15.
苏童通过将孟姜女神话改写成小说《碧奴》的实践,在如何重述神话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苏童的本意是,尊重神话、重新建构而不是颠覆或解构神话。但他这种行为总是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他要建构神话,另一方面,不论从文本层面还是从语言层面来看,都难免走上解构神话的道路。因而从某种程度上看,《碧奴》呈现出苏童在建构与解构孟姜女神话之间徘徊的犹豫姿态。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文坛上,苏童是一位对人性保持持续关注的作家。苏童小说中的人物在进行自我调适的心理防御时,往往呈现出一种过度防御的状态,从过度补偿到仪式自骗。所有的人物心理防御的努力往往导致自闭的逃避,这种过度防御是导致人物悲剧的根本原因。苏童笔下人物努力的不断落空,是他对生存困境的根本体验,而人物出路在何方,苏童也许只是找到了在返乡中永远未完成的逃亡。  相似文献   

17.
苏童及其作品点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童作为先锋派作家的代表之一,其创作有着独特的魅力.他善于以旧说新,善于描写女性形象,积极实践着先锋的创作理念.自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后,苏童的书籍更加畅销,其读者群也不断增加.通过点击苏童及其作品,感受苏童作品的美丽.  相似文献   

18.
苏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童论王海燕苏童,原名童中贵,他属笔名大噪而淹没了正名的作家。普通的中国人常常误以为苏童是“一作定乾坤”,成名于他的《妻妾成群》被拍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人们还很看重该片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奖的荣誉。评论界关注苏童显然要早于此,然开始并没有对他...  相似文献   

19.
苏童作为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在其三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始终坚持着“真正的先锋永远一如既往”的姿态,在内容和形式之间不断寻求诗意的创作,形成了其特有的美学特征。苏童的审美惯性使他三十多年来的创作一直保持着多向度的稳定性,本论文通过重读其具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分析整合其文本创作,对苏童小说文体的演化、创生及其形态特征加以描述,梳理出苏童小说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0.
作家声音     
<正>苏童自称很不喜欢一个写作者预设自己的写作在当代文学史里,苏童往往与莫言、余华等并列,被视为1980年代先锋小说的代表。格非评价苏童的作品时称他的写作永远不会过头。"大大咧咧,当停就停,不刻意、不做作,哪怕稍欠一点,也不要熟过头。"对此,苏童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格非看的很准,"写作过了头,改稿的时候还得删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