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春红 《湖北教育》2023,(10):71-72
<正>分数工程问题的教学核心是帮助学生建构单位“1”的模型,用分数表达工作效率。笔者在“分数工程问题”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类比,经历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把工作效率“分数化”的抽象过程,进而发展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于“工程问题”一课,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现把过去的两种教学设计和新近的设计呈现如下,大家可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昌乐县城的孤山路上正在干什么?生:整修道路。师:老师通过调查,知道整修长度为2千米。假设你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工程队?生:速度快;质量好的……师:现在就有两支这样的工程队:一个是甲队,预计10个月完成,此队的设备比较先进;一个是乙队,预计15个月完成,此队信誉比较好,工程质量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一位老师执教"植树问题"时,请两个学生分别捏住一根细吸管的两端,第三个同学上来用剪刀剪一下(要剪断),然后学生一致认为用"一刀两断"这个成语最能概括刚才的演示情境。  相似文献   

5.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例2: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h完成.先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h,然后增加2人与他们一起做8h,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这个例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而且跟前面例  相似文献   

6.
"基因工程"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根据基因工程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进行了教学思考。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时俱进,发展以兴趣为导向、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对课程实施优化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应用生物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情分析  在工程问题的教学中,常见到的情形是:让学生解答完准备题后,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如: "能否用 ' 1'代替工作总量 ?" "、各表示什么 ?" "它们的和又表示什么 ?"等问题,牵着学生知道这样的应用题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解答,再总结这种题的结构、特征,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种教法最致命的问题有哪些。其一,学生对用抽象的 " 1"代替具体的工作总量后所求的时间 "不放心 "。长短不一的待修路程,为什么求出的修路时间会一样呢 ?尽管学生在以后长年累月地用此法解题,但心理上总有一个疑点:为什么能用…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58页例5。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关键。 2.能够正确地解答工程问题。 三、教材分析 重点: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解题规律和解题关键。 难点:如何求工作效率之和。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促进迁移。师生比赛,看谁又对  相似文献   

9.
“工程问题”,一般是研究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做某件事,干某项工作,生产某种产品,完成某项工程等所涉及到的数量关系的问题,它是常见的应用题。教学“九义”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中的“工程问题”时,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一册工程问题的明显特点是工作总量和效率在题目中均不用实际数量来陈述,在列式计算时工作总量用单位“1”来表示,效率则用相当于工作总量“1”的几分之几的“率”来表示,因此显得更加抽象。学生学习这种问题时,由于受整数工程问题(即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均用具体数量表示)认知定势的影响,解题时常常出现模式比的机械套用。如:某工  相似文献   

11.
“工程问题”反映的数量关系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它与整、小数应用题中的“工作问题”比较.是不告诉具体的工作总量,而把它看作“1”。为什么把工作总量看作“1”?围绕这一问题,我设计一个“明理活动”,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探索工程问题的特征,发现解题规律。一、展示知识生长点 (出示下题让学生解答,使学生提取认知结构中的数量关系) 加工120个零件,甲工人单独加工20小时完成,乙工人单独加工30小时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  相似文献   

12.
“工程问题”教学体会兰州市城关区新桥小学张新兰“工程问题”是分数应用题的一部分。其解法较为独特,它把分数应用题和工作问题解法结合起来,数量关系较抽象,是教学的难点之一。我认为要教好这部分内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新知是旧知的延伸...  相似文献   

13.
《陕西教育》2007,(9):34-35
问题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活动结束后针对文章提出的多方位思考,并通过广泛深入地探讨使文章蕴含的种种价值取向显露出来,从而使学生从中受到多方面的受益。这种教学过程可遵循“阅读——质疑——探讨”三个环节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33—134页例10及“做一做”、练习三十二。教学目的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学会解答有关工程应用题。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创新的能力。3 渗透事物是发展变化 ,相互联系的思想。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能正确解答工程问题。教学难点对抽象工作效率及抽象工作效率之和的理解。教学方法尝试法、谈话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回答 :(1)一批零件有30个 ,5小时加工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平均每小时完成这批…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工程问题是安插在分数应用题中讲述的。初学时,学生往往会先求出若干个队单独做一项工程所需要的时间和,致使解题发生错误。怎样才能切实教好这一类应用题?我的体会是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8页例10、"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会用分数分析.解答工程应用题。(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刀,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3)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用分数解答工程应用题;难点是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列式计算,#说说数量关系。(1)修一段路,每天修3米,20天完成,这段路长几米?(2)一顶工程5天完成…  相似文献   

17.
工程问题是工作问题的变形,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应用题,反映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的相依关系。它的基本特征是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用工作时间的倒数表示工作效率。由于计算的不是具体的数量,学生往往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转化,促使思维的变通。 1.抓知识的基本点——铺垫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第九册P·58例5,内容属于工程问题。工程问题的工作总量不是具体的数量,解题时要看作“1”,工作效率要用分数表示,即1/时间,也就是每单位时间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一,因而工程问题带有抽象性;工程问题还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如何搞好“工程问题”的教学,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抓住基本概念,理解新知识 从工程问题的特点看出,“分数的意义”是理解工程问题的主要概念,在确定主要运算方法时又必须用到“包含除”的意义。教学时,应先抓住这些基本概念,做以下设计。  相似文献   

19.
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新趋势,是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我展示的过程.其基本思路是:在课程讲授进程中恰当地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问题上来;沿着问题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思维逻辑将问题展开;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归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知识.  相似文献   

20.
实施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其中,把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学科素质教育当中,立足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问题探究式"的基本教学模式尤为突出。它注重学生实践活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基本环节是:引发疑问,感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