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浒传》中梁山众好汉由于各种原因落草为寇,迫于宋江等主要领导的意愿最后接受朝廷招安,其被招安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在与奸臣斗智斗勇,一直到与皇帝取得联系,实情为皇帝所知的过程中,李师师这一角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李师师为招安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文学意义不容忽视。在前代诸多有关李师师的记载以及"水浒故事"的记载中,她与梁山众人毫无瓜葛,其人物形象在文学演化中被施耐庵加以利用,经过艺术加工而产生了关键性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青楼诗词或是赞美曼妙女子歌舞之赏心悦目,或是表达诗人郁郁不得志,放身青楼以忘忧之情怀。历来学者的目光较多关注“正统”诗词而很少涉足“非正统”的青楼诗词。文章从歌女、舞女、妓女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代表诗人、词人最真切情感的青楼诗词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展现青楼诗词中文化的韵味。  相似文献   

3.
晚清青楼小说的传播与南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后期以大上海为轴心,江、浙繁华商埠为辐射带,形成了极具江南文化意味的以《海上花列传》为代表的青楼小说系列。清代后期小说的这种地域文化特征在中国古典小说的演进历程中是独特的,从清代后期青楼小说叙事风格的地域化与传播走向、接受群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地域化;小说叙事主体的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濡染;小说的文化渊源与南方文化生态及相关的人文背景等层面来阐释清代后期文坛这一奇特的文学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明代乐籍制度及其蕴涵的集乐籍、女妓文化于一体的艺术氛围,代表了古代青楼文化的最高标度。乐籍制度与行院体系所创造的稳定、富足而自由的生活环境,产生了乐籍女妓的独立、自主与个性之精神。文人与女妓的酬唱诗词,以及以青楼为题材的说部与戏曲等文学,都深刻地反映了明代青楼文学之传统。  相似文献   

5.
余怀的《板桥杂记》以纤巧绮丽的文字极力渲染了晚明时期秦淮河畔的繁华风月。透过这层薄纱,我们可依稀辨出余怀对青楼文化的重新审视。本文试从叙述意图、叙述对象、叙述手法、叙述价值四个方面对《板桥杂记》所体现的青楼文化进行深层次解读。  相似文献   

6.
市俗观念在宋之世还刚刚步入青楼文学的领域,这种怀才不遇,忠心无所依附的尴尬失落之感固然有不同的宣泄渠道,或表现为高蹈远引,非贤毁圣;或表现为纵酒狎妓、玩世不恭,但其文化意象仍未出士大夫的范畴,仍然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儒家处世原则的变通。  相似文献   

7.
提到“青楼”这个词,具有一定古代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它指的是古代的烟花风月之地,即妓院,是古代妓院的代称、雅称。它颇受古代一些文人墨客的青睐,以致在古诗词中频频“现身”,时时“亮相”。  相似文献   

8.
9.
从古代青楼环境看青楼女子的生活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青楼环境呈现出园林化、雅洁化、神秘化的特点,青楼园林的文人化倾向主要是为了迎合文人士子的需要,青楼建筑内部的淡雅布置主要是青楼女子试图改变自身命运的心理在环境上的投射,青楼氛围的宛若仙境,则和青楼女子的容貌、言语、行为举止有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的社会风气也随之发生转变,在耽溺纵欲世风的影响下,明代的青楼业得到繁荣发展。统治阶级沿袭前朝的以职业为户籍的管理方式,虽仍对其采取歧视政策,但也将乐户划归礼部统一管理,此举在一定意义上,使得乐户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同时,这一时期的青楼文学,也受到乐户制度的影响,并被金钱至上的观念与世俗意识所渗透,中下层市民与商人逐渐成为主角,文风也由传统优雅的韵味走向充满金钱与肉欲交易的现实嗜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后期,文士们的旅游休闲活动悄然成风,这其中,狎妓游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旅游休闲方式,让笔者颇感兴趣。尝试以当时文人笔记小说为分析材料,从他们在狎妓活动中的所记所感出发,试分析明末江南的士人风尚以及相对应的文士价值观问题。  相似文献   

12.
明代传奇作家徐霖创作的戏曲作品《绣襦记》,其素材在唐代便为人们所熟知,故事流传极为广泛。这一故事得以流传甚广的原因之一在于女主人公李亚仙身上所显示的性格美,文章通过对李亚仙形象分析来揭示其百折不挠、坚贞不渝、义干云霄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特殊的戏剧类型,青楼剧有其独特的渊源、兴起和发展。其兴起不仅与元代社会市井都会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关系,且与戏剧艺术的魅力紧密相联。它虽在元末走向式微,但其影响仍存,尤其在明清时期的戏剧里,依然可见其或显或隐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人酷爱历史题材,藉之表达心中悲喜。"李杨爱情"以巨大的张力性品格被历代文人咏叹,其蕴含的中国古典爱情意蕴和演绎"李杨爱情"的《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主题纷纭现象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李长之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著名的京派文艺批评家,他对于胡适曾经提出的"‘五四’乃是一个文艺复兴"的观点作出反思,认为"五四"是启蒙而非"文艺复兴"。在此基础上,他倡导一种从语言层面体验作家生命情感的文艺批评方法,并积极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去发掘"完人"人格和充溢着旺盛生命力的审美资源,以此来弥补"五四"新文化运动所造成的"生命力"匮乏的裂痕。  相似文献   

16.
杨家将故事具有民间文艺的所有特点和优点,它的形成过程更是劳动人民、民间艺人、进步文人协同合作的典范。杨家将故事的产生,经历了奠基期(宋元)、鼎盛期(明清)两个时期,考察杨家将故事产生与嬗变的过程,对于揭示我国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形成的一般规律,了解文人创作与民间文艺结缘的现象,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水浒故事兴盛于宋元时期,主要以“说话”形式流传,其受众主要是市民阶层。接受美学认为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因此,其故事能否被市民接受对创作者有直接的影响。在《水浒传》中,尤其是其所宣扬的侠义行为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8.
在萧红的《呼兰河传》中,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作者把地方风情上升到了地域文化的高度,达到了乡土文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