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张皓:民国时期国民党政治演变的历史轨迹,可以从各个方面与角度来总结,今天我们讨论四个问题。一、在派系权力之争下,国民党三次丧失历史性机遇曾凡云:人们常说,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老师如何看此问题?三次巨变与国民党政治演变有何关系?张皓:19世纪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及"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两大历史性任务。为完成这两大任务,20世纪的中华民族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  相似文献   

2.
南京国民党政权从建立到在大陆的崩溃,仅存续22年.它在大陆的短命是历史的必然.严重的吏治腐败是一切腐败之源,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政权的基础,败坏了国民党的党风、政风,使国民党政权丧失民心.吏治腐败是南京国民党政权迅速败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1918年5月,中国共产党提出召开新的、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主张迅速获得全国人民的响应.1949年4月国民党反动统治正式覆灭之后,经过数月的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21—30日在北平举行了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冶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选举了毛泽东同志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  相似文献   

4.
1927年至1949年国民党的历史,实质上是蒋介石谋求政权,确立个人独裁的历史.文章从蒋介石投靠孙中山,取得孙中山的信任与提拔,为日后在国民党掌握大权奠定基础;抓住每个晋升机会,在国民党内迅速崛起;将蒋记三民主义注入国民党的思想精髓,把国民党改造为蒋记国民党三个方面.论述蒋介石与20世纪初期至1949年国民党的关系,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主导的庞大的敌伪产业的经济接收,为国民党党营事业的大力筹办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历史契机。国民党以领导抗战损失惨重为由,将所接收的部分敌伪资产,转化为国民党党有的党营事业。以此为基础,国民党党营文化事业得以迅速膨胀;党营经济事业的基础得以迅速奠定。对敌伪资产的战后接收,成为国民党党营事业建立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在短短四年间就分崩离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国民党统治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大陆迅速崩溃,主要是因为国民党执政理论落后、反动;腐败问题日益严重,抗战后成为国民政府的头号公敌;国民经济日益衰败直至崩溃。本文拟重点从执政理论、腐败问题和经济问题入手进行论述,以期寻找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是革命力量同反革命力量进行决战的时期。经过四年激烈的斗争,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所以能够迅速取得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方面来说,是因为我军执行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因此,讲述这一段历史,多用一点时间,侧重讲讲党中央如何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正确的作战方  相似文献   

8.
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或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人民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它往往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例如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集团,在抗日战争阶段属于人民的范畴,而到解放战争阶段则成了人民的敌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迅速败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拟就其经济原因进行分析,从这一视角透视出国民党经济的反动性、腐朽性,从而得出其政权覆亡的必然性这一历史结论。  相似文献   

10.
1928年,国民党在形式上已经取得全国政权,但是自身却面临严重腐化的危机。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以陈公博和《革命评论》作者群为中心的党内激进"左派"为恢复国民党"一大"的改组精神,从阶级成分、组织与训练、人才选拔机制等几方面重新阐释了国民党的"以党治国"论。"左派"的党治理论援引唯物论和阶级论的视角,讨论国民党的群众基础问题,重视党内民主,试图通过"民主化"和"青年化"来解决国民党的腐化问题。研究"左派"的党治理论,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国民党在建立"党治"国家过程中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境。  相似文献   

11.
<正> 四十年前,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所领导的南京政府,败退到台湾岛去;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人们不禁要问: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国民党为什么很快垮了台?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固然由于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历史前进的方向,赢得了人民。新生力量战胜腐朽力量,新陈代谢,这是客观规律。本文不拟论述这方面的问题,只想侧重于论述国民党自身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备考复习内容: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国共关系调整的情况及结果。(1)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后,认识到要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力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从而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2)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成…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民族救亡的时代主题和国民党的文化专制,国统区出现了历史剧创作的高潮,尤其以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最有代表性。郭沫若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六部历史剧,采用悲剧这一叙事形式,塑造了屈原、聂嫈等志士仁人,为祖国和民族慷慨赴难,从容就义,具有一种历史的悲壮美,彰显了这些历史人物的高贵品质和悲剧精神;同时,这六部历史剧具有明确的现实政治意图,有力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鼓舞和教育了广大人民,实现了艺术审美与政治宣传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国民革命前后,中国共产党对自身革命角色和领导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由做工人阶级的"指导者"到做国民党的"合作者"、"监督者"、"同盟者"、"极左派在野党"、"重建者";其间虽萌发了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思想,但既没有明确该如何落实,又对国民党左派抱有幻想,经历挫折后才开启独立自主领导革命的实践。由于早期力量弱小、领导理论准备不足、受共产国际外部干预以及国民党内部分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共在夺取革命领导权的探索中始终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错位关系。虽然此时的中共在成为中国革命事业领导核心的历史自觉方面尚未成熟,但与国民党争夺领导权和开展革命斗争的实践,不断唤醒中共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为最终成为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分子在南京建立了一个反动政权——“南京国民政府”,并在形式上迅速“统一”了中国.然而这一政权仅仅统治了二十二年便告崩溃.笔者认为,“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是历史发展必然的结果,而造成这一必然结果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民党自身的腐败.  相似文献   

16.
问题解答     
问:国民党的"五五宪草"、"国大选举"、"制宪国大"、"行宪国大"都是怎么回事?答:"五五宪草"、"国大选举"、"制宪国大"、"行宪国大"都是国民党反动派所玩弄的宪政骗局,目的是给其法西斯统治蒙上一块民主的遮羞布."五五宪草"是国民党政府1936年5月5日公布的一个宪法草案.当时的情况是:"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各阶层人民强烈要求结束国民党独裁统治,召集国民大会,制定宪法,蒋介石集团为了缓和矛盾,不得不在1932年2月的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上决定,于1935年3月"召开国民大会,议定宪法".于是1933年1月,国民  相似文献   

17.
1923年下半年(7至10月间),《努力周报》发起了一场有关"国民党"的讨论。尽管其规模和影响均不及同年发生的"科玄之争",但是这次讨论所涉及的政治问题,却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国民党重新崛起的绝好视角。讨论中反映出南、北政局变动的诸多信息,若能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或对深入了解国民党在当时北方舆论中的形象有所帮助,并可追索国民党势力在往后几年迅速抬升的某些远因。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尖锐、激烈的斗争,迫使国民党接受了“和平建国”的方针,为人民争得了一个短暂的和平环境,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为自卫战争的胜利准备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王若飞在这一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1 抗战胜利后,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以便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则妄图用武力从人民手中抢夺胜利果实。为了麻痹人民,准备内战,蒋介石不得不戴上和平的假面具,同共产党进行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的焦点是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问题。国民党代表按照蒋介石的授意,妄图取消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为此,我党同国民党进行了尖锐、激烈的斗争。 针对国民党代表对中共要求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是“蹈军阀时代覆辙,恃武装向中央要求地盘”的诬蔑,王若飞指出:“要解决国共两党问题,必须  相似文献   

19.
保甲组织是国民党统治的基层组织,也是剥削、压迫人民的工具。新中国成立初期,绥远省深入开展了废除国民党保甲制度和建立城镇、乡村基层人民政权的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绥远省彻底废除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建立的保甲制度,并建立起农村行政村级人民民主政权和城市居民的闾组组织,使人民群众彻底获得解放,不但极大地促进了全省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且为开展各项社会民主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的同时也开展了敌后游击战。国民党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是以失败告终的。文章从乡村政权建设的视角分析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走向失败的原因:国民党虽然在基层政府建构、基层政党建设、基层社团控制等方面加强了敌后乡村政权建设的力度,但其所采取的政策违背了敌后人民的利益,得不到敌后人民的支持,因而未能建立稳固的乡村政权。国民党乡村政权建设的失败是其敌后游击战难以长期坚持,最后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