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民间长诗是广西民歌的重要类别。据现有资料,300行以上的民间长诗作品共63首。广西民间长诗的特点有:各民族分布不均匀、各类别分布不均匀、各地区分布不均匀、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交流密切、叙述本民族人物事件的作品占比过半数、用汉语西南官话方言演唱的作品近半数。同时,在演唱上具有体例多样、比喻起兴、重复排比、夸张双关、乐器伴唱的特性。其传承多为小众传承,主要为师徒传承、口口相传为主,活态传承将越来越困难。因此,抢救性记录现有民间叙事长诗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简谈史诗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叙事体长诗,记叙了各民族有关天地生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等重大事件,史诗是一个民族的开拓者们的创业史和远古的生活史。国外的史诗主要是英雄史诗,中国各民族的史诗,按传承和流布的地域、历史民族地理区域和经济文化类型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北方民族主要以长篇英雄史诗见长,南方民族的史诗则以创世史诗为主,还有一些反映民族迁徙的史诗和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3.
简谈史诗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叙事体长诗,记叙了各民族有关天地生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等重大事件,史诗是一个民族的开拓者们的创业史和远古的生活史。国外的史诗主要是英雄史诗,中国各民族的史诗,按传承和流布的地域、历史民族地理区域和经济文化类型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北方民族主要以长篇英雄史诗见长,南方民族的史诗则以创世史诗为主,还有一些反映民族迁徙的史诗和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4.
《柳州师专学报》2016,(6):77-80
广西壮族诗人韦文俊的叙事长诗《莫一大王之歌》,一举打破诗坛叙事长诗长久的荒寂局面。文章阐述了该作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重点论述了其艺术特色:继承、发展壮族民间关于莫一大王的神话传说;具有"抒情中叙事、叙事中抒情"的叙述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创造性地运用广西山歌形式;大量运用赋、比、兴、夸张、谐音等手法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有没有民族史诗,这是中外学者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一书中说:“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是一个大障碍。”他这里提出的“民族史诗”,主要是指在艺术发展不发达阶段上,以叙述古代民族的始祖以及在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英雄人物的业绩,反映与古代民族形成有关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主要是民族部落之间的战争)的一种规模宏大的叙事性长诗,人们通称为英雄史诗。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世界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是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仕》。这史诗早在两河流域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教学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核心,引导学生在人类文明进程的感悟与评议中汲取爱国思想和文化精髓。中华文明史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民族精神和璀璨文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都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厚重资源。教师应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情感、价值观为先导,引领学生穿透纷杂的历史表象,体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中的民族精神,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思辨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民族认知和正确价值判断,增强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崇高理想,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对蒙古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乌兰夫全面、正确并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在主持内蒙古社会改革中,采取慎重、稳妥、宽容的办法解决了喇嘛和庙产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改革藏传佛教以适应社会、民族繁荣发展的思想并付诸实施,使这个过去被统治阶级利用来统治蒙古民族的精神工具、消极力量,变成与社会、民族的繁荣发展相适应的积极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历史首先是感性的,因为历史背后站着"人";历史也是理性的,因为历史的力量还在于点燃学生的思想——以历史思维洞察过去、思考现实、瞻望未来;历史还是诗性的,历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要触动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然而,在当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却是枯燥的年代数字、苍白的事件经过和程式化的历史评价。学生喜欢历史,却对历史课堂、历史教材敬而远之。我们并没有让学生都能"理性地看待一个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走过的历程",不偏激,不"愤青"。  相似文献   

9.
柯尔克孜族在共同缔造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和优良文学传统的历史过程中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创造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和丰富文学遗产。《雅格拉卡尔汗碑》、《喀拉曲勒碑》等碑铭石刻构成了柯尔克孜族古代书面史传记实文学的奠基作品。至迟于公元九、十世纪之交,柯尔克孜族已有了作为民族文学基本形态的韵文书面文学作品。从他们关于宇宙和人类起源的创世神话传说,以及关于氏族、部落起源、民族迁徙、人神人鬼斗争等丰富独特的幻想色彩和神话传说故事、英雄史诗、叙事长诗和民间故事来看,柯尔克孜族的民间口头文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涵丰厚而形态多样。柯尔克孜族民间艺术家们不断创造并丰富发展了本民族的民间文学遗产,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宝库。民族英雄史诗和民间叙事长诗构成了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主体,成为其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有着55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虽然各少数民族人数不同,社会形态各异,但都有其引以为自豪的民族文化。像彝族的叙事长诗《阿诗玛》,白族的民居三坊一照壁,阿昌族的户撒刀,藏族的布达拉宫以及纳西族的象形文字等渗透着不同民族历史变化、社会变革、生活习俗、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的文化遗产,既凝聚着少数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又是少数民族历史生命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既具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以及自然灾害等等原因,和世界许多地区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遗产一样,我国的少数民族文…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历史长诗描写了人民群众反对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斗争。这类长诗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本文主要探讨历史长诗的结构特点及其悲剧美。  相似文献   

12.
民间叙事长诗作为反映民族生活与民族心理的重要文学种类,黎族民间叙事长诗的发生与传承机制与其他壮侗语族民间叙事长诗发生与传承机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地域特色。通过各自特色的比较,找出他们相似之处,同时也指出他们所包含的各自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东乡族民间叙事长诗《米拉尕黑》以其别开生面的传承方式,独特的民族和宗教情结,唯美动人的故事内容,成为东乡族本土文化的代表作品,同时它也是见证了东乡族历史变迁的民族史诗,具有不可估量的审美价值和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民间叙事长诗是哈萨克文学中最具光彩、成就辉煌的部分,也承载着哈萨克民族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情感心理。哈萨克民间叙事长诗中常见的审美意象有:草原意象、马意象、鹰意象、猫头鹰意象、狐狸意象、狼意象等。这些审美意象充分传达出哈萨克民族深刻的心理感受、丰富的思想情感以及独特的文化精神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招牌名称是民族文化土壤中形成并传承、发展的文化产品,是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载体。招牌名称与民族的历史、思想、心理等文化内涵密切相关。透视招牌名称,可以了解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典籍、社会背景、制度文化等历史文化内涵,也可感悟传统伦理道德、爱国思想、群体意识等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还可窥见祈福求吉、怀旧归真、求新求异等心理因素。可以说,招牌名称是民族文化的镜像。  相似文献   

16.
乾隆撰写的<安远庙瞻礼书事(有序)>一文,记述了安远庙的样式是仿照新疆固尔扎庙而营建的.它的修建赢得了新疆少数民族的称赞.碑文还具体说明了修建安远庙的原因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乾隆时期对少数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原有碑文的注释有几处不妥之处,试一一指出.  相似文献   

17.
鸿宾楼事件与回汉关系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河北定县鸿宾楼事件的发生有着复杂的历史种现实原因.在应对事件和调适回汉民族关系的过程中,中共地方干部以党的民族政策为指导,在尊重回族文化习俗、相信回族党员群众、克服大汉族主义、注重对回族群众政策宣传教育、建立民主高效的民族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对当时尚缺乏应对此类民族突发事件经验的其他解放区具有范例意义,对建国后党和政府应对此类事件和增进民族团结也具有明显的镜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一课为例,探索在时空背景下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内涵,了解其发展的原因,探究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家国情怀。一、夯实时空之基:从时空梳理中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内涵历史概念反映历史现象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是人脑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本质特性的反映。[1]分析历史概念内涵,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民族资本主义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诗人的寿命     
莱蒙托夫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诗人,他以449首抒情诗和27篇长诗的高产量攀登上了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被誉为俄罗斯民族诗人。  相似文献   

20.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分布面广的古老民族,是我国西部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西部苗族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以叙事长诗《盖绕和玛柔》和《昭蒡俭和高帕施》为载体,分析西部苗族迁徙、斗争、生存、发展的历史变迁过程。同时从苗族的源流,西部苗族的分布,历史研究渊源、内涵、价值、现状、保护措施等方面论述我国西部苗族民间文学的价值及保护思路,旨在希望政府、社会共同重视西部苗族民间文学的保护工作,以西部苗族民间文学的保护为切入点,推动西部苗族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