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搭错车     
要说星味,皇马向来巨星云集,这也正是伯纳乌的传奇之处;要说人情味,皇马的确少了点,"银河战舰"时代的巨星们也就只有齐达内一人熬到了光荣退役。在最近10年,皇马拥有无数球星,但也卖掉了多位球队栋梁。  相似文献   

2.
A我说故我在"我不想交换科比,我认为一支球队、一个球馆和一座城市都需要一位巨星,不过现在的湖人队没有任何人是非卖品,如果交易能够增强球队的实力.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湖人队老板杰里·巴斯在谈到湖人下赛季的重建时说。  相似文献   

3.
我主沉浮     
由于从球员市场开启到新赛季揭幕只有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因此今年的休赛期转会尤其热闹,各类好戏纷纷上演。德怀特霍华德和克里斯·保罗两大巨星自然是风暴的中心。同样是各自球队的绝对核心,两人近几年的境遇不尽相同,魔术队的管理层做了很多无用功但态度尚好,而黄蜂队的管理层基本处于"无作为"甚至"负作为"的状态。而对于霍华德和保罗来说,结果其实是一样的,他们距离总冠军越来越远,他们曾经忠诚的心早已经动摇了。  相似文献   

4.
咆哮年代     
2007年总决赛结束后,邓肯对詹姆斯说:"未来是属于你的。"六年之后,他们再次在总决赛中相遇。一边是常规赛第一,一边是西部第二;一边是当红巨星领衔,一边是资深老球星带队;在公牛王朝之后,他们是夺冠次数仅次于湖人队的两支球队,由这两支球队来争夺总冠军,合情合理,而且绝对不会枯燥。也许很多人都预测到了这个对阵,但只是结果而已,至于过程,是谁也不会想到的。  相似文献   

5.
NBA资讯榜     
季后赛十大角色球员不用每日紧追比赛,看看新闻就知道今年季后赛竞争得有多激烈。今日《RealGm》专栏记者亚伦·布罗斯特将其视角转向了巨星身边的球员,他们不像巨星那样能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他们能把球队的实力提高一个水准,并且随时都会是核心球员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6.
NBA的赛场上,除了比赛之外还集合了大量的娱乐元素,而主导这些元素的任务,多数时候都会落在球队吉祥物的身上。在NBA里,吉祥物是一个和队标相同的存在,代表着球队文化、球队理念,以及球队的"性格"。很多时候,一个吉祥物就是一支球队的具象化代言人。NBA目前有四支球队没有吉祥物,包括洛杉矶的两支球队、尼克斯,以及篮网队。因为篮网队要更换吉祥物,所以目前也处于吉祥物的空白期。  相似文献   

7.
杨爽 《体育博览》2008,(2):49-49
NBA老板如果在哪个媒体看见NBA球队的某位老板故作轻松地表示,他进入这个联盟完全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圆一个梦想或者"纯粹玩票"的话,千万不要相信!在当今超级球星占据NBA主导地位的时代里,老板们为了票房收入和球队战绩多半都会选择用一份天价合同来砸巨星出场——烧钱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相似文献   

8.
非巨星领袖     
他们不是超级巨星,但都是各自球队的领袖;他们所在球队的战绩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却毫无畏惧地带领球队继续拼搏。在没有球星就没有市场的大趋势下,这些NBA的非巨星领袖们从没有因为各自球队的糟糕战绩而退缩,也没有因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感到自卑,因为在他们的体内,永远都存在着一颗勇敢的心。  相似文献   

9.
树挪死,人挪活! 对于NBA球员来说,终生只效力于一支球队的大有人在。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况且在NBA这个商业味极浓的职业联赛中,球员转会更是家常便饭。 在2004年夏休期间,几位超级球星也挪了地儿,转到另外一支球队效力。巨星毕竟是巨星,他们很快就适应了新球队的打法,并帮助球队打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战绩,为自己“转”出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权力迁徙     
摹如 《当代体育》2014,(22):6-6
得巨星者得天下,这在NBA中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巨星的转会,自然伴随着权力的迁徙。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那些削尖了脑袋也要同勒布朗·詹姆斯见面的各球队高层的心理,“勒布朗是最伟大的自由球员!”这句话一定出自一位NBA球队经理之口。  相似文献   

11.
足球比赛永远是残酷的游戏,有人在此成名立万的同时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面临失败的苦涩,欧洲杯这样备受瞩目的大赛更是如此。一个人之于球队的意义有多大,有时候只是1/11,但有时候却是决定性的。于是那些在关键时刻表现糟糕的球员自然会成为球队的罪人,在欧洲杯的历史上悲情的场景总使人记忆深刻,尤其那些由巨星“主演”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超级连载     
荡漾  李慧男 《当代体育》2012,(4):102-103
1976-77:炮弹大家来看看吧:在两大联盟合并之后,NBA终于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混乱时期。联盟由原本的十八支球队扩张到二十二支球队,同时还引入了二十八名才华横溢的球员,其中包括四名未来的巨星级人物(尤因、格文、吉尔摩尔和汤普森)和一位准巨星级球员(摩西)(注解1)。这样一来,联盟里的每支球队几乎都可以得到两名素质很高的新加盟者。也正是从这时开始,联盟里类似队内领袖的争斗(麦卡杜和海伍德、尤因和麦金尼斯、巴恩斯和兰尼尔)和新旧风格的赛场冲突(学院派VS街头派)也层出不穷地屡屡出现,与此同时有的球队迅速跻身至联盟列强的行列之中(波特兰,丹佛),而有的传统强队却逐渐走向没落(波士顿、菲尼克斯、克利夫兰和金州)。对于球迷们而言,他们更是喜忧参半,一会儿为ABA球员们眼花缭乱的炫目球技迷恋不已,一会儿又为这些高薪球员们只顾自己表演,不顾球队死活的自私打法愤慨不已。也许这个赛季的赛事结果最能够证明这种混乱的内部局面:没有一支球队的取胜场数超过52场,只有一支球队的取胜场数低于28场(篮  相似文献   

13.
亚-拉峰会     
任佳琪 《当代体育》2012,(17):48-51
战绩不佳的球队凯泽斯劳滕和勒沃库森主教练更迭,巴拉科夫和海皮亚两位巨星走马上任。紧接着两人迎来了一次直接对话。这不是救火教练的故事,这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演绎的教练席新兵传说。  相似文献   

14.
《篮球》2006,(10)
NBA 的领袖有两种,一种是在赛场上,他必须是个人数据最漂亮的家伙;一种是在更衣室里,他必须是赛场经验丰富并且极具煽动性的人,因为他掌握着话语权。当然,这两种角色完全可以集于一身,比如"飞人"乔丹、"大鲨鱼"奥尼尔、"石佛"邓肯,无论在场上还是在更衣室里,他们都是或都曾是杰出的领导者。但事实上,对许多没有这种完整意义上的巨星的球队来  相似文献   

15.
这个在坊间红得发紫的NBA巨星,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还是两手空空,除了拿到过新人王和全明星的单项奖外,从未染指过球队荣誉。他没有一个赛区冠军的头  相似文献   

16.
帕特·莱利常为NBA的老球迷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既有执教"SHOW TIME"的湖人队在八十年代夺取四次总冠军时英俊潇洒的一面,也有带领肮脏粗野的尼克斯队在九十年代打出铁血篮球的强硬狡猾的另一面。迄今为止,过去十七个赛季在迈阿密的工作是莱利的职业生涯中做过最长的。在这期间,他做过两次主教练,一次总经理,推倒重建热火一次又一次。从2008年至今,作为主席莱利最得意的杰作莫过于组建成现在这支三巨头带领的迈阿密热火,这支球队已经连续两个赛季打入总决赛了。上次热火问鼎总冠军还是六年前,莱利执教的以韦德和奥尼尔为核心的球队。我们的六位作家就他们各自的角度来描绘帕特·莱利,而主题只有一个:传奇永驻。  相似文献   

17.
空袭警报     
未雨绸缪,面对2010年最好的超级巨星自由市场,NBA诸强现在便开始筹划在2010年自由市场分一杯羹,准备清理自己球队的薪金空间来迎接2010"黄金市场"的到来,其中属詹姆斯最为滚烫,目前已经有18支球队清理薪金总和至少18亿来等待詹姆斯,其中尤为纽约尼克斯最为迫切也最有希望,其他球队也纷纷尽人事,听天命,挖好坑纷纷等着詹姆斯跳。  相似文献   

18.
徐鑫 《当代体育》2012,(42):52-54
当一支球队在前十顺位选到一个大个子时,队总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令人期待的"王朝中锋"。多擞球队也都认为这类球员,是获得NBA总冠军的必要件。事实也正是如,除非一支球队有一群天赐的锋卫球——比如热火和置——否则—名有天的高中锋是球队重争冠行列的不可或缺的一块版国。对于活塞和国王两支如今已风光不再的弱旅,再次燃起重返巅峰的希望,是从两年前开始的。也就是当他们在2010年分别摘得当年最优秀的两个中锋德马库斯·考辛斯和格雷格·门罗的时候。两个赛季的磨炼过后,两个年轻入都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尽管球队的成绩依然在分区接近垫底,但是他们却让球迷看到了崛起的曙光。  相似文献   

19.
一山二虎     
一加一等于几 球星,对一支球队的作用毋庸置疑,倘若一支球队里充满了各种大牌球星,除了星光灿烂的关注度,恐怕很难在竞技上取得成功.在上赛季的NBA赛场上,洛杉矶湖人云集了科比、纳什、加索尔和霍华德四大全明星顶级巨星,赛前就连湖人球迷都放出"就算是我奶奶做主教练也能拿冠军"的豪言,可结果却是在联盟的"保驾护航"下才进入季后赛,第一轮便被横扫,"我奶奶也能拿冠军"成为了这个夏天最大的笑话.  相似文献   

20.
朝旭 《新体育》2011,(11):63-65
NBA的历史上有许多功勋卓著的球员,为了表彰这些球员的功绩,联盟评选了50大巨星,还设立了名人堂,球队也会退役这些人的球衣号码。但当文字和绘画都不足以表达一个球员的伟大时,球队想到了铸雕像。伫立在体育馆前的雕像往往成为球迷的精神寄托,也会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是一名球员能得到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