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书运用叙述学和主题学相关理论,选择现代小说“还乡”母题作为研究对象.,全书主体由五部分组成第一、二部分将现代小说“还乡”母题分为现实还乡和精神还乡两种类型,分别探讨他们的母题构成和序列;第三部分是针对现代作家选择还乡母题用意的研究,是对第一、二部分还乡母题构成、序列与作家文化心理关系的考察;第四部分则进一步去思考还乡母题构成、  相似文献   

2.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创作风格和追求的作家,乡土小说是其创作重镇。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品格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百顺街”、“果园城”及“无望村”等艺术世界,从而确立了在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在作品中,他将“游子还乡”这一古老母题注入了现代精神,塑造了一系列游子的形象。本文将对师陀笔下“游子还乡”母题的时间模式和空间模式分别进行剖析,并探究其乡土小说中游子们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转型”和“人生定位”两个视角评述当前文坛出现的反映下岗现实的小说代表性作品,指出作家们敢于直面底层人生,把下岗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小说中,传达出作家的思考和感悟,但和下岗本身巨大内涵相一致的题材小说精品还不多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小说在古今、中外、雅俗三方面的沟通和融合状况我们称之为“三通”,现代小说作家在追求“三通”境界方面付出了艰苦努力。本文认为,现代小说主要是由近代通俗小说分化为两支发展起来的,新文学作家努力实行小说变革从而突破了古典小说传统,而现代通俗作家则在继承古典传统的过程中努力使其小说现代化;现代通俗作家主要联系古今,“俗而向雅”.新文学作家重在融合中外,“雅而向俗”,两者共同促进小说向“雅俗共赏”的境界发展。  相似文献   

5.
这天,阿拉布丁神秘地告诉大家:“我到了永无乡那个快乐的永无岛上,和彼得·潘在一起。”老拳师见惯了布丁的鬼把戏,笑着说:“布丁,连傻瓜都知道,世上哪有什么永无乡?你肚子里又有什么坏水啦?快倒出来吧!”芊芊皱着眉头说:“永无乡,就是永远没有的故乡!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布丁理直气壮地说:“永无乡的的确确存在啊!”大家都好奇地追问:“在哪里?”布丁说:“在英国作家詹姆斯·巴里的小说《彼得·潘》里。”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出现了一部分被后来研究者称为的“抒情小说”。这类型小说中的抒情性不是指一般小说广义上的抒情性,而是指小说具有“抒情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体现在文本中,打破了传统小说“故事化”的形态,颠覆了故事性小说的叙事模式,还使作家的思维方式和创作视角从对外在生活的关注、表现转化为了对内在心理欲求的倾诉与表达。它的出现发展,是与“五四”时期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人的发现”与“文的自觉”、作家的知识结构与创作心理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今天的社会干吗还需要过去的小说?”——采访中、座谈中,我们听到不少同学有类似的疑问。2006年11月4日,作家老舍之子、同样身为作家的舒乙做客上海图书馆,以“重读老舍小说”为题,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精彩讲座。从舒乙的讲座中,我们或许可以部分地解答开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接受了日本私小说的真实观,不仅强调取材的真实,更注重作家心境的真实表现。但同时,由于中日两国的文学传统、社会背景与作家艺术观的不同,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对艺术虚构采取了更为宽容的态度。可以说,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对艺术真实的执著追求,从一个侧面实现了对日本私小说的艺术跨越。  相似文献   

9.
试论韩愈古文与小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与传奇生成于同一文化环境。小说与韩愈古文同其叙事性,证明了二者确有通同之处。韩愈融通古文与小说的创作尝试可分为“小说古文”和“古文小说”两个层面。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是古文与传奇沟通的一座桥梁,也是韩愈“小说古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小说对于韩愈古文的影响还表现在后者对可读性的追求上。韩愈还熔古文与小说于一炉,大胆创新,写出了被人称为“古文小说”的《石鼎联句诗序》和《毛颖传》。中唐时文学审美的大趋势是由雅人俗,时风众势,韩愈不可能遗世独立。小说与古文两种文体间的天然联系对促成韩愈古文与小说的艺术交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小小说漫议     
小说是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之一。名为“小说”,但同“小”字并没有直接联系。近年来发展起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小小说,却同“小”字紧密联系起来了。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一分钟小说”,国外还有把写这种小说的人称“六十秒钟作家”。小小说篇幅短、反映生活迅速,无需多少时间就可以看完,很受读者欢迎。过去也有小小说,但没有被十分重视,只是到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越来越有限,但渴求生活底蕴无穷,因而短小隽永之作的小小说目然也就大有发展前途了。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小说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学流派纷呈;二是创作手法多样化;三是主流意识形态在小说创作中的隐退;四是小说创作的个体化意识明显加强。新时期小说创作也存在不足:还没有一部作品能达到“独象”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西方的摹仿多于作家的个人创造;如何在“穿越”政治的层面后,进一步“穿越”化的类的本质,探求人类共同的价值,进行更个人化的写作,还有待于作家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的“还乡”母题创作植根于中国乡土,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还乡”母题文学先后呈现出“缱绻的美梦一沉重的思考一冷漠的叙事”3种不同的情感形态。这3种不同的情感形态与中国乡土所经历的现代发展道路息息相关,交通的发展、作家身份的变化、启蒙的出现与消解等因素,决定了中国“还乡”母题文学的情感变迁。  相似文献   

13.
山东作家张炜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民粹主义倾向,体现在作家对“土地”、“人民”的深厚感情,城市/乡土文明的决绝对立,回归野地的生活理想,乡村生活的诗意“狂欢”诸方面。他文本的民粹主义倾向具有意义的多指向性和变异性,同时他小说中的民粹主义倾向还揉杂了山东儒家文化的多种质素,具有本土传统话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茑萝行》是郁达夫20世纪20年代初期创作的一部重要的“自叙传”小说,小说人物流露出鲜明的忏悔意识主要表现在“个人忏悔”与“社会忏悔”两个层面.忏悔意识折射出作家自身在中西方思想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复杂的文化心理机制.同时,忏悔意识之于作家本身具有独特的个人化意义,通过书写忏悔,作家释放了自身精神上的焦虑,作品也获得了“真”与“美”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当代小说家卡尔维诺对小说“主题”的高度自觉表现在两个方面:主题的多样性,它反映了作家对主题丰富、主题的层次或主题间关系紧密、“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的自觉追求;主题的“开放性”或“延伸性,”它是作家对“不确定性”、“可能性”的确认。这一自觉反映出作家的小说观念,即将“轻”视为以哲学和科学为依据的观察世界的方式,以“轻”载“重”(探寻解释世界、建立秩序的“可能”,(以“轻”化“重”(涵纳诸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皮肤病是西方现代派经常利用的创作资源,新时期小说作家将其吸收进文本创作中。在文学视域上,新时期小说文学通过“造物性”书写,利用皮肤病的病理机制深化了写实力度,摆脱了对崇高思维的局限。在哲学视域上,作家在皮肤病书写中构造了“自欺欺人”的患者形象,揭示出“癞头僧”般的心境,才能解决病患的认知危机。在伦理视域上,作家巧用皮肤病以进行道德审判。部分作家还利用皮肤病书写,控告世间对皮肤病患者的歧视与诬陷,其作品呈现出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从丁玲创作出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到八十年代中期,是女性叙事文学的“被阉割期”。“被闭割期”的女性文学,是缺乏“女性声音”的文学,是不再有政治和艺术冲击力的文学。女性“第三代小说”以王安忆的“王恋”\缺凝的“两垛”为其发端,开始显现出女性作家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所努力做出的文化调整。“第三代小说”彻底改变了妇女在中国文学中的”被讲述“地位,在女权主义的最为初级的形式上,即在当代文学史的线性时间上,争取一种文化的独立和对抗,在象征秩序中获得同男人平等的机会和权力。“第三代小说”也为女性主义批评家…  相似文献   

18.
小说将“老郁”和“翁则生”两个叙述主体放在一起进行看似矛盾的对话,其实正体现了作家在两种价值观中的痛苦挣扎。同时,“翁则生”这一消沉、颓废的形象恰恰显示了作家独特意义上的积极反抗。《迟桂花》有浓厚的自叙色彩,小说揭示了两个叙述主体的矛盾,以及叙事矛盾里的反抗意识。郁达夫后期的挣扎、反抗、逃避等多重心态均通过《迟桂花》里的两个文本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唐代作家牛肃的小说集《纪闻》中的 19篇传奇作品进行了分类评介。同时 ,还对“传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对传奇小说的分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废名是30年代颇有影响的京派作家,他的诗化的田园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是很有特色的。废名自己说他的小说写法是“分明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言”,所以他小说的抒情色彩浓厚,诗化的意境随处可见.正如严家炎所说:“废名小说其实是供人鉴赏的小品和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