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思自治在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表现出扩张和受限两种不同的趋势。晚近国际私法立法一方面对意思自治的方式、时间以及其适用范围规定得越来越宽松,另一方面,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能排除强制性规则,并将特殊合同与一般合同相分割,限制意思自治在特殊合同中的适用。意思自治在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的这种发展趋势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我国民法《草案》第9编扩大了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范围,增加了排除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合同,还将意思自治延伸到国际合同形式的法律适用。但是,参考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发展,借鉴国际立法经验,我国民法《草案》的相关规定还存在缺陷,应当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意思自治在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表现出扩张和受限两种不同的趋势.晚近国际私法立法一方面对意思自治的方式、时间以及其适用范围规定得越来越宽松,另一方面,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能排除强制性规则,并将特殊合同与一般合同相分割,限制意思自治在特殊合同中的适用.意思自治在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的这种发展趋势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我国民法《草案》第9编扩大了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范围,增加了排除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合同,还将意思自治延伸到国际合同形式的法律适用.但是,参考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发展,借鉴国际立法经验,我国民法《草案》的相关规定还存在缺陷,应当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跨国劳动力流动大量增加,反映在国际私法立法方面,就是劳动合同法律适用规则的创设和完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与最密切联系原则是确定劳动合同准据法的最主要方法。但是,随着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不断加强以及弱者利益保护原则日益得到重视,强制性规则对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影响显著增强。劳动合同法律适用规则呈现出复杂化、精细化、体系化等多种发展趋势。我国《法律适用法》有关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规定,虽然体现了多数国家的一些普遍做法,也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但它排除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贯彻也不彻底,导致过多地适用本国法,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4.
意思自治原则是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重要法律选择原则。当事人依约定选择准据法的行为应于合同订立时以明示方式作出,并应符合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的强制性法律规定。我国于2010年颁布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明确将当事人意思自治规定为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底公布的《〈法律适用法〉解释(一)》亦进一步明确了意思自治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当事人在订立涉外合同过程中应予遵守。  相似文献   

5.
商业运转速则易乱,直播经济现象级发展,行业乱象势必高发。直播业特点为优质主播即是核心竞争力,由此而引发的“主播跳槽”与“抢人大战”即是利益冲突汇集处。网络直播业纠纷主体为网络主播与直播平台,合同立约依行业惯例,名为“主播经纪合约”。实证研究表明,事实上主播与平台权利义务天然不对等,在双方法律关系判定中,既不属于对劳动者一方强保护的劳动关系,也不属于平等主体间尊重契约自治的平等保护关系,而是对弱势一方实现倾向性保护的商事合作关系。纠纷涉及法律争议焦点包括合同定性、竞业禁止、违约酌减、合同僵局、引诱违约。此商事合同虽易与劳动合同相混淆,但行业特点不能被劳动法律关系所吸收;若按照平等民事主体意思自治为核心的裁判思路,影响实质公平;若按照不对等商主体的审理思路,弱者保护的商事审判特性决定了司法裁量权的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6.
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传统理论对于意思自治原则与契约法之间辩证关系的探讨较为广泛深入,而作为民法另一主要领域的物权法由于奉行物权法定主义,因而意思自治原则在其中的适用似乎充满张力。从外部来看,意思自治与物权法定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表述成:"私法自治对物权法定构成一种背景性指引,物权法定为私法自治提供保障。"在物权立法的重心由重所有权向重他物权的转变这一宏大背景之下,物权法具有诸多内在的私法自治品格。这种内在的品格主要体现为当事人对物权法律关系发生与变动的自由、当事人对物权法律关系相对人的选择自由、当事人在发生及变动物权法律关系时在既有的物权种类中进行选择的自由以及在功能不特定的他物权中自主确定他物权具体内容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意思自治作为确定涉外法律关系准据法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理念。但凡自由必有限制,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也不例外。从国际私法的制度和实践来看,均体现了对该原则的限制。这似乎与该原则本身所倡导的自由相抵触,导致理论与实践存在冲突。如何调和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可以摆脱被限制的困境等问题殊值讨论。文章在对上述现状的剖析过程中,兼评我国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及其司法解释中的意思自治原则。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因劳动合同中违约金条款而引发的劳动争议越来越多。违约金是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一种主要形式,劳动合同也是合同的一种,但在劳动合同中,违约金是否作为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各国法律的规定不尽相同。有的国家按照合同法的原理认可违约金条款,有的国家则在法律上禁止劳动合同约定违约金,如日本的劳动标准法、韩国的劳动基准法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有的劳动合同立法中,较多的是劳动合同法与劳动基准法、集体劳动关系法的关系,而对劳动合同法与就业法的关系重视不够.为此,本文专门以劳动合同立法与就业权实现的关系为视角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已逐渐从行政手段转变为法律手段,劳动合同成为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建立劳动关系就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在现实的劳动就业市场中,并非所有劳动关系都能依法建立,因而导致事实劳动关系的普遍存在,因此对事实劳动关系进行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事实劳动关系的要件、范围及法律完善问题作一探讨。一事实劳动关系的要件虽然有关劳动立法屡屡出现“事实劳动关系”一词,但什么是劳动法律关系却无定论。笔者认为,事实劳动关系应当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实际上存在从属性劳动的事实状态。其构成要件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同内容合法。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进行劳动的事项是合法的。否则,应按无效劳动关系处理。第二,劳动行为已经发生。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将劳动力交由用人单位使用,进行劳动给付是劳动者的主要义务。在事实劳动关系中,劳动给付行为是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重要标志。由于在这种关系中,不存在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没有进行劳动,仅凭当事人一面之词是很难判定劳动关系的存在,而有书面劳动合同调整的劳动关系,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订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不需要履行劳...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是劳动合同法的效力范围,实践中非典型的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会使得劳动合同法的适用与否存在争议。中国劳动立法在实务中,应确认非法用工主体与劳动者建立关系是事实劳动法律关系;退休人员及实习学生与用人单位关系的认定应视具体情况划分为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而对于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关系的认定则视不同的挂靠关系而做出不同法律关系的认定。  相似文献   

12.
外卖骑手作为平台经济下的“新形态”劳动者,劳动基准保护的缺位促使其劳动权利难以实现。基于我国劳动保护同劳动关系相互绑定的现状,认定外卖骑手的劳动者身份成为劳动基准保护的逻辑起点。从重新厘清劳动基准适格主体的思路出发,同时结合用人单位的义务法理,可以摆脱身份认定的束缚,实现将外卖骑手纳入劳动基准保护范围。在外卖骑手劳动基准保护的具体内容上,应当落实和完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构建符合职业特征的工作时间规制以及设立收入保障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形成对外卖骑手劳动权利保障的完备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论劳动合同中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维护劳动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保障形式。劳动合同的解除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影响重大。我国应借鉴国外劳动立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和劳动力市场状况,对我国《劳动法》第31条的法律性质、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与违约责任问题、用人单位的利益保护及预告期长短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14.
在涉外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作为弱势一方的合法利益的保护,在确定涉外合同关系的法律适用时应该受到关注,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体现了国际私法的实质正义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国际私法法律选择适用保护弱方当事人原则的根本要求。但什么样的法的适用方法一方面不违背合同意思自治,同时又真正有利于劳动者,是问题的核心。首先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当事人没有选择准据法时或选择无效时,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补救办法,但不能违背一国强行法中禁止性的规定,直接适用的法应得到合理的适闸。  相似文献   

15.
陶金玲 《山东教育》2007,(12):17-19
一、合同留人.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实现劳动关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约。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法律关系,规定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兼顾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利益,合同双方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作为劳动者,教师必须承担一定岗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邢台学院学报》2014,(2):72-74
作为国际私法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在各国的立法和实践中都有所体现。随着涉外民商事交往的深入,意思自治原则在不断地丰富其内涵,扩大其外延。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涉外法律适用法,它的实施对我国涉外民事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历史发展,以及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地位和内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以期推动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私法上的完善和发展,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国际体育仲裁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体育仲裁在实质上属于一种商事仲裁,国际体育仲裁的法律适用也应符合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的发展规律。仲裁的价值是公正、效率,体育组织强制性要求仲裁解决与其有关的体育争议以及规定单一化的法律适用条款,在客观上都促进了国际体育争议的快速解决,这符合体育争议紧迫性的要求,但追求效率的同时可能忽视了仲裁的公正性要求,而公正最有效地实现途径是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了国际体育仲裁的发展壮大,必须在仲裁规则中创设当事人法律地位实质平等的规则,提升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体育仲裁中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研究生》2002,(2):13-14
劳动合同与《劳动法》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也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社会生活千变万化,劳动合同的种类和当事人的情况也非常复杂,我国《劳动法》只是对劳动合同的原则性、纲领性的指导和规范,不可能对每个劳动合同都做出详细的规定,况且有些合同条款是无法用《劳动法》加以规定的。劳动合同可以对劳动内容和法律未尽事宜做出详细、具体的规定,使双方明了权利和义务,促进双方全面履行合同,防止因违约而导致责任发生;劳动合同在发生劳动争议时也是解决纠纷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争议主体,即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劳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企业与职工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20.
1.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处于优势地位,因此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1.1 合法原则《劳动法》规定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原则,这些原则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必须遵循的法律规范。——形式合法《劳动法》第16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书面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唯一合法的形式。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