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利益和生态环境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时通过加快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对林业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而且还可以推动林业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将会对目前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给予介绍,并分析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原则,并提出了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有效措施,以期加强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促进我国生态、资源、人口、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通过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可以促进我国林业发展,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生态林业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很多的不良因素,想要对此情况进行改善必须要进行长效发展机制的建设,结合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发展现状,积极找寻促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是对此内容进行探究,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进程的重要动力,其档案管理工作在国家法律和现实效益双重作用下,成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水平的关键衡量指标。目前我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在实施标准、管理意识、工作对接、配套硬件等诸多方面仍存在问题,从而亟需采取多元手段优化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体制,进而全面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可以看到我国的社会和经济都处于转型期,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对于我国的林业工程的建设来说,应该在转变原有的经营理念,不断地提升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效能。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于目前林业工程建设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以借鉴的内容,为建设现代生态林业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期为今后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加快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所以必须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根据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制定出完善的发展策略,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在促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同时,兼顾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是我国林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匮乏的国家,全国大部分省市的森林覆盖率都在10%左右,其中新疆和青海仅仅为1%,为了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了大规模的林业工程建设。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如何因地制宜的选种育种、储藏调剂、培育苗木、抗病防害已经成了关系到林业建设成败的重要问题。营林生产工作是林业工程建设得以开展的基础,也是影响林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更是林业工程建设中无法回避的必要环节。文章将对国内营林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制约林业工程建设的不利方面,并给出务实可行的方法对策,希望能对林业部门和相关企业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如何加强营林的生产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首先详细解释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含义,同时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开展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并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认识进行了充分明确。经过深入分析,提出了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的一些有益思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政策的落实和引导,兼顾集体与个人的双重共同利益;深化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理解,正确区分传统林业与现代林业;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行政条例,促进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规范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形势下林业工程的建设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形势下,林业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备受关注,而林业工程建设管理也是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实际开展中,林业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遇到很多问题,首先分析了林业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目前林业工程建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较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生态现代生态林业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生态林业战略发展观念,进而形成一门全新的生态工程体系。我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森林覆盖率却居于世界末尾。因此,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针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意见及对策,以保证现代生态林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创现代生态林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石运玲 《中国科技纵横》2011,(19):144-144,155
随着高新技术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越来越依赖于生产要素的 重新组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依赖于科技总体水平的提高。“十二五”时期延边林业正处于发展现代林业和建 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时期,只有加强林业科技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突破重 点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从而推动延边林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为了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我国各地都在积极的加强林业工程的建设,以扩大森林绿化面积,发挥森林对于生态保护与调节的重要作用。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提高苗木成活率,降低造林成本,保证造林效率,科学运用林木育苗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基于此,本文就将针对林业工程建设中林业育苗技术的要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提高林业工程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动态平衡,就需要发展生态林业来维护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性。生态林业能够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林业生产体系,有鉴于此,本文对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详细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适合我国的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以此来为生态林业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很多区域水土流失情况非常严重,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对区域居民生活也造成了非常不良影响,我国对该情况的治理非常重视。营林工程建设是改善水土流失情况,保护生态平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对营林工程建设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营林工程建设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营林工程建设工作人员需要应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强化营林工程建设质量,将营林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现出来。本文就是对提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探究,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12)
以往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人们将眼光放在发展上,却忽略了林业生态的保护,导致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反向联系,后期当环保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后,我国逐渐在林区工作中开展了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为了分析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方式及其发展对策,笔者针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森林是一个国家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我国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注意森林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物、维护植物基因库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森林的保护工作。同时,人类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弹性较小,森林资源的缺乏会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森林资源却严重匮乏,且分布不均匀,难以满足我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市场供给的要求,所以,如何进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就成了政府和林业工作者关心的重要议题。文章将从我国的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挖掘生态林业建设对环境和经济的重要意义,找出我国林业发展的问题和顽疾,并给出切实可行的策略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危机日益严重。为改善生态环境,给人们提供一个宜居的生态家园,我国在林业工程建设上加大了投入力度,以此来为改善生态环境,为建设安居和谐的新生态家园奠定了重要基础。在高新技术的加持下,林业工程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管理模式也逐年趋于完善。但是由于林业工程涉及范围较广,在实际实施和工程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和一般状况对计算机技术在林业工程中的使用进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7.
森林病虫害是危害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不采取及时的防治工作,那么还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到森林病虫害的问题,同时也要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最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这样也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对这一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说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林业生态建设,使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不能忽视的是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方面问题仍然存在,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本文对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进行分析,就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了深入探究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我国林业生态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中经济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充分考虑到我国林业生态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我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领导一定要建立健全机构、要有充足的资金保证,要注重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参与人员素质以及在技术层面加强支撑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林业工程中生态林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林业工程的不断发展,对生态林业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但是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想更好的发展林业,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解决我国林业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