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美整合是新课改中出现的新课题.近两年,哈尔滨市对音美整合教学屡有尝试,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如何搞好音美整合课呢?下面,我们结合2002年在哈尔滨市中小学美术学科走进新课程教学研讨课中的一堂音美整合艺术课<秋的遐想>,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需要,是实施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新课程的需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意义重大。哈尔滨市复华小学自然教师施钰明根据五年制小学《自然》第九册中“太阳系”这一主题编创了一节《寻找人类第二家园》的整合课。本节课在2000年举办的  相似文献   

3.
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让他们有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培养,促使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新课标下音美整合教学实践研究这一问题进行初步阐述:确立音乐、美术教学相互渗透的教学理念;创设音乐与美术教学相互融合的教学情境;音美结合,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这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教学系统的4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其关键是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传统课堂手段难以解决的教学困难。由哈尔滨市香坊区教育局主办、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学院协办的“哈尔滨市香坊区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学术报告会、应用展示会”于2005年11月10日在哈尔滨市香坊区11中学召开。(详情参见黑龙江教育周刊2006年1、2期。)哈尔滨市香滨小学根据课改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的经验。在会上,香滨小学的4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了备课、说课,获得与会者的好评,现将教学观摩课刊发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对初中物理"力"的教学案例提出整体评价。该案例选自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初中部组织的"哈尔滨市首届‘烛光杯’教师教学大赛汇报专场"中的现场课"力"。授课人为哈尔滨市风华中学王善丽。  相似文献   

6.
王传贤个人档案:王传贤,男,32岁,大学本科学历。现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复华小学高级教师,哈尔滨市优秀教师,黑龙江省骨干教师,省语文学科最佳教师,中国教育学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会员。曾获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二等奖,哈尔滨市小学语文学科“一课十讲”教学大赛一等奖,哈尔滨市“一题十课”教学大赛一等奖,哈尔滨市“翱翔杯”教学大赛一等奖。2002、2004年两次应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请赴北京为西部地区录制音像教材。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并在多家刊物发表。王传贤的事迹《生命因你而精彩》刊登在《黑龙江教育周刊》2005年第5期,另…  相似文献   

7.
“副课”优质课评比好○张延明南昌铁路一小上学期开展的优质课竞赛活动中,抓住了“副课”。其内容不是评语文、数学主课,而是全校性的思品、自然、体音美等所谓的“副课”。竞赛其间,任教者把握时机大显身手。无论哪节课,教学中只见老师如向导,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王国...  相似文献   

8.
体音美的大学英语不好教,似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教要围绕学生展开,以学生学会为目标,如果体音美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课下根本不会花时间学习英语,那教师是否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在课上学到更多,而不是占用上课时间讲天书,又布置一些学生根本不会完成的课后任务呢?本文通过对体音美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有效使用课堂时间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发展的历史沿革来看,国家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大力倡导、广大教师的积极探索。使整合课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然而,很多人对整合课中信息技术扮演的角色以及教学目标存在模糊认识。以至于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到实践。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整合课中的应用工具与认知对象的作用,指出整合课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并就此提出整合课教学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以下简称:整合课)是利用网络环境实施的学科课堂教学,它既具有常规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因而整合课与常规课不是相互对立的课堂教学,它们共存于新课程框架下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中。与常规课一样,整合课也有一个有效性评价问题,实践证明,整合课的评价要素包括“三维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建构度”、“网络教学媒体运用的合理度”等。  相似文献   

11.
教学交互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重要元素,是整合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本文探讨了整合教学交互的含义与类型,其交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以及交互设计的实施,以期对整合课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一、“整合课”的现状怎样 1、目前的三种“整合课”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以下简称“整合”)探索的不断深入,各种整合课的观摩和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多。众多的整合课用具体的课例体现关于整合的理念、模式和操作方法.是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关联.促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合理应用的有效途径。笔者也听了许多整合课.发现目前的整合课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精品”整合课,这类课听者叫好却不叫座.原因是“做课”的成分居多.“打磨”的痕迹明显。为了节课的评奖.早早精心准备,集众人之力,数月之时,这样的课上出来固然好看.但缺乏实用性,学习和推广价值不大;第二类课是不成功的整合课.施教者对整合的理解不到位,甚至曲解了整合的理念.教学中信息化手段喧宾夺主,学科教学沦为配角,信息技术成为“整合课”上华丽的外衣。第三类课才真正体现了整合的内涵,不夸张、不做作,符合学科特点.重视教学效果.这样的优秀课才能在常态教学中学习和推广。可惜,在各类观摩活动中.此类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课”所占比例目前还不到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作为一种课型,像一般物体一样,具有一定的张力。本文作者从“横”“纵”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保持整合课教学的张力。横的方面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突发事件的调控;纵的方面包括:教学程序、教学节奏、教学机智。无论从哪一方面考虑,都必须对整合课的课型发挥有一个科学的“度”的把握,以保持整合课应有的性质与魅力。  相似文献   

14.
突出“四个整合”,增强“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后的"概论课",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使这门课更加具有现实性与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只有突出教学环节中的"四个整合",即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对象的整合、教学过程的整合、教学资源的整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更加有力地增强这门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刘老师的这节课在哈尔滨市"动力区第十届说、讲、评课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节课从设计、准备到课堂教学,无不反映着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现将此课呈现出来,希望会对广大教师在新课程下的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抓重点讲词析句重联系以情促读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宫爱萍《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评述哈尔滨市继红小学青年教师宫爱萍,在省小学语文第二届“最佳教师”评选会上讲了《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一举摘取了“最佳教师”的桂冠。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3课《狼牙山五壮士》。...  相似文献   

17.
":微课"是一种教学辅助形式。将"微课"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能充分发挥微课功能、功用,提高语文教学整体绩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微课创设情境、提升学力、指导学法、开阔视野,通过微课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融入生涯规划教育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这要求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实现课程理念的整合,统筹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促进不同学段教育教学合作,实现课程设计的整合;加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课程教学的整合;完善不同学段思政课评价机制,实现课程评价的整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融入生涯规划教育,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思政课目标体系的协调统一,有助于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用信息技术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整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用信息技术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整合,可以弥补学校现有硬件条件不足情况,用软件来实现计算机硬件条件的不足.通过整合体现现代教育的思想,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转变.所以进行具体内容整合教学,从而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刘倩 《英语教师》2024,(1):147-149+156
介绍主题教学和课内外整合教学的概念。从教学系统化、教学范围、阅读理解、教学改革等方面阐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整合教学的作用。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整合教学的措施,即基于单元主题,进行课内外衔接学习;设置项目活动,促使课内外整合实践;构建学习任务群,拓展课内外整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