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典皇家科学院1994年10月12日宣布将199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匈牙利裔美国人乔治·欧拉(George·Oraa)教授,以表彰他在有机化学碳阳离子研究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碳阳离子(一种带正电荷的碳氢化合物)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碳氢化合物,分析这种物质对发现可廉价制造几十种化工产品的方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化工产品都是当代社会所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对炼油技术的提高,生产无铅汽油,药品和塑料等都十分重要。欧拉发现碳阳离子存在时间,延长到足以在高浓度条件下配制和仔细研究的方法,使碳阳  相似文献   

2.
<正>These three scientists, John B.Goodenough, M. Stanley Whittingham and Akira Yoshino (from left), have won the 2019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for their work on lithium-ion batteries~1.这三位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维丁汉姆和吉野彰(左起)因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3.
瑞典皇家科学院1996年10月9日宣布,美国的罗伯特·F·柯尔(R·F·Curl)教授与理查德·E·斯莫利(R·E·Smalley)教授和英国的哈罗德·W·克罗托(H·W·Kroto)教授,因于1985年发现单质碳第三种同素异形体的富勒氏球——C_(60),而获得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教授的发现是发表在1985年10月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上,该期杂志是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罗德·科罗托爵士,是英国顶尖级学者,但他十分重视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在一次“中英高技术论坛”大会上,科罗托没有介绍他的碳纳米管技术,却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儿童教育。科罗托说:“当今世界越来越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可孩子在这方面却大不如前。我小时候总是很好奇,喜欢拆手表、电视,也学到很多东西,但现在的孩子根本没好奇心去拆手机。”他认为,家长首先应该让孩子多好奇多动脑,问出有水平的问题,真知往往建立在质  相似文献   

5.
马里奥·莫利纳(Mrio·Molina)墨西哥人,1943年出生于墨西哥城,目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学教授。1974年他曾同与他一道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舍伍德·罗兰共同撰写一篇论文,发表于《自然》杂志上作纯理论探讨,阐述气雾剂中使用的诸如含氯氟烃等工业化合物,对地球周围的臭氧层构成威胁,并可带来灾难性危险。他说,他的研究工作最初曾受到一些科学家的批评,对于象他这样的环境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感到既惊讶又欣慰。  相似文献   

6.
瑞典皇家科学院1995年10月11日宣布,三位从事臭氧层研究的大气化学家,因证实人造化学物质对地球上空,起保护作用的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而分享199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指出:“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指示充分说明了我国发展高科技的必要性、紧迫性。诚然,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曾达到过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但近代却远远落后了,虽然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他是天使,是用空气制造面包的圣人;有人说他是恶魔,是给人类带来灾难、痛苦和死亡的屠夫。他是谁?他就是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哈伯。1915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僵持阶段,主战场比利时的伊珀尔一片沉寂。22日下午6点左右,晚风渐起,沿着德军战壕突然升起了一道约1人高、6000多米宽的不透明的黄白色气浪,缓缓地向英法联军阵地飘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怪雾,英法联军阵地内一片混乱。许多人丢下枪支、火炮,跑出战壕纷纷逃离战场。一位战地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形:他们已经死亡,两手伸展着好像要挥去上方的死神,尸体遍野…  相似文献   

9.
今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之一的吉尔曼教授真可以说生来就与医学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还在他儿童时代,他的父亲(当时为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员)就开始隔三差五地将他带到自己的实验室,使他从小就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0岁那年便立志一辈子从事医学研究。 现年53岁的吉尔曼1941年出生在美国的纽黑文,白1981年起使出任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小心药理学系系主任,目前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上。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哈佛大学的赫希巴哈(Dudy R.Her-schbach)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李远哲(Yua-n T.Lee)教授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波拉尼(John C.Polanyi)教授,由于他们从分子、原子等微观层次上来揭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细节,为回答“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这一化学学科中最基本的问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荣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李远哲教授是获化学奖的第一个华裔化学家。本文将介绍李远哲教授的部份研究成果,使读者对化学学科的前沿——分子反应动力学有所了解。 化学反应与分子碰撞 化学反应种类繁多,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碰撞。分子碰撞虽是发生  相似文献   

11.
波恩大学大教室内,数百名大学生为欢迎自己的导师热烈鼓掌。经久不息的掌声伴随着口哨声和鼓声,一只只挂有贺词的彩色气球被抛向空中,整个大厅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 然而。在这个欢乐的人群中却有一个人沉默不语,他头顶稀疏的  相似文献   

12.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以表彰他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的研究工作.本文简单阐释了真核转录的研究历程,重点介绍了科恩伯格在分子水平上展示真核细胞中双链DNA到mRNA的转录过程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14.
当我告诉人们,我发现了准晶体的时候,所有人都嘲笑我。但我并不在意,我知道我是对的,他们是错的,时间终于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者在原子水平上构建起核糖体的晶体结构,揭示了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关键机理:肽键生成机理和蛋白质翻译的高精确性.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对开发新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你们这些正处在早期教育和职业选择的青年们。或许会对一位有幸获得诺贝尔奖的80岁老教授的某些思想产生兴趣.你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拥有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人民.你们有能力为自己和他人建造举世瞩目的未来.我期望你们会这样做。并且要求你们这样做. 60年来,我所从  相似文献   

17.
瑞典皇家科学院把2005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分别奖给法国石油研究所74岁的伊夫·肖万(Yves Chauvin),美国加州理工学院63岁的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 R.Schrock)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60岁的罗伯特·格拉布(Robert H.Grubbs),表彰他们对有机合成中复分解方法的重大发展。他们的工作不但深深地影响着有机合成理论的研究,而且对开发新的药物、新的合成材料以及生物活性物质等都有极其重要作用,当应用这种方  相似文献   

18.
冬天的柏林,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当人们还在酣睡之时,一个缩着脖子、歪戴帽子的人已经在挨家挨户送新鲜的牛奶了。  相似文献   

19.
陈世华  陈伟 《新高考》2010,(1):40-43
知识背景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9年10月7日宣布。因为“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美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183;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183;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183;约纳特3人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三位获奖者通过独立的研究工作,分别采用X射线蛋白质晶体学方法绘制出3D模型来体现合成核糖体的戍千上万个原子的位置,他们绘制的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新抗生素的研制,以减少患者的病痛和拯救生命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2004年10月6日18点左右,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