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生经常混淆"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掌握概念的本质。结合学情调查和教材分析,让学生经历认识概念的过程,规范概念表述;经历理解概念的过程,建构概念模型;经历运用概念的过程,深化概念本质。通过教学实践,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空间思维,理解概念本质。  相似文献   

2.
柳福提 《物理教师》2007,28(9):29-30
在实际生活中,中学生平常很少接触电容器,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理解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电容器,理解电容的概念,在高中《物理》第2册人教版教材中,通过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影响因素的验证实验,让学生们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板之间的距离、正对面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课程中,"大概念"应当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能被学生认知、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应用。"大概念"能让学生广泛地吸纳数学知识,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能让学生快速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指向大概念、围绕大概念、聚焦大概念,要突破单课思维,引导比较归纳,纵向横向拓展。通过"大概念"教学,占领数学学科教学制高点。  相似文献   

4.
对比,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把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  相似文献   

5.
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培养空间观念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教学中,要从巧抓图形的本质特征人手,促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平行和相交》一课,对小学生来说,“平行”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形式化地记住“平行”概念并不困难,但要真正理解概念本质特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98):46-47
数学思维和数学概念紧密相连,数学一切内容都以概念为基础内容。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将围绕让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运用概念这一基本目的而运行。教师在教学中呈现的主体是数学家概念,而给学生设计的一切则是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7.
朱俊銮 《小学生》2012,(9):30-30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概念的深刻内涵,用学习、生活经验来解读展现概念内涵,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学目标】1.把数学活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平行线,知道平行关系。2.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创造出一组平行线,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让学生去找一找图中和身边的互相平行的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8.
樊瑛 《考试周刊》2015,(6):54-55
<正>一、学习资料的来源对概念学习的影响1.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积累了一些与概念有关的原始经验。这些经验可以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认知,从而促使学生认识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在学习《11到20各数》这一课时,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教学的难点。虽然在前面学习《认识10》的时候已经初步感知了计算单位"十",但是这样的认识仅仅是教师告知学生,学生表面上的接纳,并没有真正理解计数单位"十"的作  相似文献   

9.
【主题阐述】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对于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位值"的认识还很模糊,大多数学生不理解"位值原理"。同时数概念本身也是非常抽象的,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设计了通过多种实物模型,直观建立数的表象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意义,加深对数的概念理解。希望学生能通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使内在的思维外化,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感悟数位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认识平行”是在学生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直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教材安排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是认识“平行线”,教材联系生活情境,认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不相交,再由两条直线不相交,理解“平行”概念的本质属性,然后识别生活中的平行现象。第二道例题是教学画平行线,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探索出画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的方法。镇江市孙敏娟老师和赣榆县武传刚等老师的两篇“认识平行”的教学设计都准确理解了教材例题的编排意图,制订了恰当的教学目标,并能基于儿童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促进了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圆是小学阶段学生要学的最后一种平面图形,教学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这三个概念,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理解圆的基本性质,能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有关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认识"底和高"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不同位置的底上的高",学生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要面对的,基于此,如何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底和高"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已有的"底和高"的前概念来构建科学概念,在本课中,"垂线段"概念就是高的"前概念",利用"前概念"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底和高"的科学概念。因此合理利用"身高"和"垂线段"这些前概念,有利于学生科学的认识"底和高"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3.
"平行与垂直"的教学路径有多条,最常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任意两条直线的分类,逐步抽象概括概念。教师基于对学生前测情况的分析,对常规教学路径进行了调整,以"学生心目中的平行(垂直)"为起点展开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辨析质疑等活动,逐步完善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并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对概念的关系化理解,为"平行与垂直"的教学提供了一条可实施的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2.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认识垂直与平行。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空间观念。【教具学具】课件、三角板、直尺、白纸、彩笔、小棒。【教学过程】1.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  相似文献   

15.
<正>综观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四基"和"四能",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更强调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更强调以学生为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笔者根据高三学生在复习立体几何时的教学情况及对近几年广东高考数学题的思考撰写了此文.1通过学生的观察、比对、摆放,提高学生学习空间角概念的再认识我们知道,立体几何的平行、垂直问题都可以通过学生的画图、观察、比对、摆放等多角度理解定义、定理,再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数学符号表达出,  相似文献   

16.
动手能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促使他们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几种角的概念,可让学生用三角板分别拼出一个120°、75°135°的角,也可用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大多用语较严密精练,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能力低,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而许多教师在新概念刚给出后,让学生齐读一遍就转入概念的运用。这样做,学生实际上对概念还没有透彻理解,势必影响对概念的掌握。本文就教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谈些看法。一、圈点新概念一旦给出后,对概念的表达形式要逐字逐句地加以分析。可以通过圈点的方法,突出关键的字、词,逐字逐句进行讲解,弄清含义,促使学生理解。如,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哪些字可有可无?哪些字很重要?“只有”是什么意思?“一组对边”是什么意思,能不…  相似文献   

18.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成。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而概念是数学知识中最基本的知识,能透彻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关系到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就从"认识平行"这个内容来简单讨论在教学中的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来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孙丰 《江西教育》2022,(15):28-29
在初中数学课时教学中融入"大概念",能让课堂更具迁移性、应用性、结构性和整体性.教师可以从"导入""探究""应用""总结"等环节入手,具体展开"大概念"教学.同时,要充分应用"大概念"的育人功能,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20.
对教学梯形的认识,多数教师都只是在向学生传递"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这句概念。由一道简单的数梯形题的低正确率,折射出学生对梯形本质理解上的欠缺、表象建立的单薄、思维方式的无序,而这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落实教学活动,让学生多接触、多操作、多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