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连续性文本概括性强、简洁明了、直观高效,随着社会的发展,其逐渐凸显出现实意义,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指导学生有效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并能从中提取重要的信息,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当下语文教师应有的担当。  相似文献   

2.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这样写道.虽然只有一句话,却值得我们反复咀嚼,不仅因为它是课标中提出的语文教学的新目标,在我们的有些评价中会测试到它,还因为它确实是我们语文课程中需要研究的一个内容.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既要学会“读文”,也要学会“读图”。在当今视觉图像力量空前强大的“读图时代”,“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的引入赋予了新课标以时代的气息,  相似文献   

4.
“非连续性文本”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课标在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其目的是要让学生既要学会“读文”,也要学会“读图”、“读表”;既要学会读单一的材料,也要学会读综合的材料。
  而从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我国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明显不足。据PISA2009评估结果显示,上海学生的阅读成绩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首位,其中“连续性文本”平均分为564分,比第二名韩国高26分,而“非连续性文本”平均得分为539分,比韩国低3分;上海学生“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成绩差异为25分,是参与评估的国家和地区中最大的。另有媒体报道,200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中一道带有图表的阅读题,全省64.4万考生中有13万考生在这一道题上得了零分。  相似文献   

5.
《教师》2018,(3)
这个多元化、信息量很大的现代社会里,非连续性文本是非常有实用性的。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重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识字、课文插图、课后宽带网、学科整合等激发学生学习非连续性文本的兴趣,让学生更贴近时代脉搏,做学习的主人,与时代接轨,学得轻松,用得方便。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通常会把文章从头看到尾,然后对整篇文章进行研究。这种阅读方法需要花费的时间很长,阅读的效率比较低下。为了加快阅读速度,以最大的效率得到文章中的信息,现代教育学者提出可用非连续性的文本阅读方法阅读文章。这种阅读方法为:从文本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材料,从现有的材料中整合出需要的信息,根据得到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整合出新的知识等。这种阅读方法是一种高效、科学的阅读方法。现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一书,介绍进行  相似文献   

7.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育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还可以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小学教师主动使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式,虽然目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但是在不断的研究与应用中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对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研究,希望能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8.
非连续性文本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特征。作为现代公民,应该掌握相应的阅读技能,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日常生活信息。第三学段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非连续性文本,从漫画、图表、说明书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入手,探索不同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生活性,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概念,对此,不少教师还停留在认识层面,坚持做并做得好的较少。教师们反映操作起来问题很多,主要问题是阅读材料从哪里来?阅读要求是什么?阅读方法有哪些?对此,笔者谈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的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韩丽娟 《学周刊C版》2024,(2):149-151
非连续性文本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其简洁直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客观性,对提高学生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有着很好的作用。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成为教师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应该在非连续性文本资源、阅读方法、阅读训练、评价等方面加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数学非连续性文本是指以图表形式呈现的数学阅读材料,一般具有直观、简洁、醒目、概括性强等特点。其阅读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访问与检索、整合与解释、应用与反思;同时,根据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又需要不同的数学高阶思维配合。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抓取有效信息,在数据重整、模型建构的基础上重整信息网络等方式,处理数学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文献   

13.
14.
正非连续性文本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大力推动下,逐渐走进了语文教学的视野,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也成为当下语文教师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非连续性文本如何阅读,怎样进行阅读指导才能有效、高效呢?结合近两年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行动研究"的实践探索,笔者总结认为,有效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至少要注意这样几个结合: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87):48-49
在初中语文试题题型中非连续文本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题型,已经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文章分析了非连续文本的概念,阐述了初中语文学科试题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研究的意义,提出了初中语文试题考查中涉及的阅读能力及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16.
非连续性文本将成为今后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在教学中要给予这类文本足够的重视,在进行专项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相融。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选材上应站在儿童立场,训练时应基于儿童的关键能力,解题中要帮助儿童形成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使命之一。教师应深耕综合运用,凸显思维发展,搭建实践平台,以“任务驱动、单元整合、生活情境”为抓手,带动学科融合,让学生“消除阅读恐惧”“感受文体特点”“打通两类文本阅读互补通道”,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语文的应用价值,非连续性文本则具备较强的说明价值,与现实生活也有密切联系。而评价激励功能的运用,则让学习事半功倍。基于此,本文研究小学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评价,从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价值的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两方面入手进行总结,涉及到的内容有与生活的联系、实践训练、材料主题相关性、儿童感知力量,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接触非连续性文本有清晰的思路,有高涨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当下性和前瞻性角度出发,探讨阅读此类文本对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通过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筛选与整合的阅读策略,以及视觉与情境的实践策略,可以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