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从译语文化的意识形态、赞助者和诗学三方面对周瘦鹃的短篇小说译作进行分析,探讨在民国初期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文化语境中周瘦鹃的翻译实践活动,以及他在谋求文化融合方面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情哀周瘦鹃     
正周瘦鹃高高瘦瘦,颇有些浪漫文人弱不禁风的样子。他喜欢戴一顶帽子,一副墨镜,看不出墨镜后面的眼神蕴蓄着什么喜怒哀乐。也许是文人的缘故吧,不容易掩饰自己的真实内心,他需要借助墨镜;也有人说墨镜只是为了保护他受损的视力,然而终于给人一种不易亲近的印象。周瘦鹃原名祖福,学名国贤,瘦鹃是他的笔名,一只泣血杜鹃的形象。望帝春心托杜鹃,啼出声声带血的哀鸣。一  相似文献   

3.
周瘦鹃晚年的散文集为充满着崇高热烈风潮的文坛带进了一股清淡的古雅之风。在新时期的创作中(1951—1968),周瘦鹃没有延续以往的写作风格,他一刀斩断往昔的哀情脉络,开始专注于清新明丽的散文写作。体裁发生变化的同时,内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耽于描写花草、盆景和游记。然而,拨开光鲜的云雾,周瘦鹃后期看似淡然平静的文风背后,隐约暗藏着明哲保身的生命焦虑和内心矛盾压抑的宣泄式表达。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瞿秋白一生的经历及其思想变化作了简略而客观的梳理与分析。文章提出:综观瞿秋白一生,他从最初的“名士”梦被惊醒,到最后走上政治这条不归之路,虽然其终生的文学活动和创作,都浸染了浓重的政治色彩.但其一生的心路历程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文人”范畴。他是与鲁迅相互补充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类典型。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瞿秋白一生的经历及其思想变化作了简略而客观的梳理与分析.文章提出:综观瞿秋白一生,他从最初的"名士"梦被惊醒,到最后走上政治这条不归之路,虽然其终生的文学活动和创作,都浸染了浓重的政治色彩,但其一生的心路历程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文人"范畴.他是与鲁迅相互补充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类典型.  相似文献   

6.
杜鹃,既是花名,又是鸟名。现代著名作家周瘦鹃在散文《杜鹃枝上杜鹃啼》中,巧妙地将花、鸟、人融为一体,信手拈来许多诗词典故,给“杜鹃”这一特定的文化视点作了较好的注脚,让我们触摸到杜鹃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独特内涵。杜鹃作为中国古文化的产物,大约始于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瘦鹃是值得一提的人物。作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其哀情小说曾畅销一时。而他的散文则吸取了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精髓,文笔清新恬淡,意境隽永含蓄,引经据典,学识渊博,情趣雅致,其成就远胜于小说。《杜鹃枝上杜鹃啼》堪称其晚年散文代表作。  相似文献   

8.
周瘦鹃建国以后创作的花木题材散文,虽然是特定文化和意识形态范畴的产物,但仍然延续了其一贯的江南文人文化传统.在整体上表现出婉约情致、闲适旨趣和收放自如的文人笔法等特点.对这些散文作品的研读,可以从中考察建国后江南文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临城劫车案中之福尔摩斯》以民国轰动一时的“临城劫车案”为叙事背景,戏仿了西方侦探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斗智情节。在小说滑稽嬉笑的表层叙述下,实则隐含着周瘦鹃对现实强烈的反讽意识及其作为半殖民地文人的民族本位立场与解殖民诉求。同时,小说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周瘦鹃的伦理困境、保守倾向与身份焦虑等解殖民迷思。从半殖民与解殖民的视角解读文本,为研究民初半殖民地文人抵抗殖民的文化心态,为探讨个体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深刻关联提供了别一视窗。  相似文献   

10.
周瘦鹃是晚清至民国仅次于林纾的著名小说翻译家,其翻译实践与业绩已广为世人关注,从描述性的翻译规范理论入手,将周瘦鹃的小说翻译个案还原至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勾勒出其翻译活动的全貌,可为当代小说翻译与创作提供某些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除去文学、翻译和编辑方面的贡献,在盆景艺术方面,周瘦鹃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周瘦鹃的盆景造型中含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深受吴文化滋养和熏陶。周瘦鹃的盆景艺术,推动了"苏派"盆景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对周瘦鹃盆景艺术的传承,开创了"苏派"盆景艺术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2.
《插花》是周瘦鹃花木小品中关于插花艺术的重要佳作,他推陈出新,在批判性中继承和发展了插花艺术。他尊重史料和传统,但不拘泥迷信,以亲身实践为依据,体现求实、创新精神和时代新风,对插花艺术有独特的美学趣味和追求。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在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上,周瘦鹃的分量举足轻重。1922年8月,世界书局创刊红极一时的《红杂志》周刊,其上曾连载过《小说点将录》,作者用《水浒传》中的人物对通俗文学作家予以评点,称周瘦鹃为"双枪将董平",赞其可以"一手作一手译,双管齐下"。在小说创作方面,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的泰晤士报",《申报》在中国报刊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就了众多名人志士,一代名编周瘦鹃也是从《申报》开启自己一生的主编事业。周瘦鹃在担任《申报·自由谈》主编期间,对其进行大胆改革,增添新内容,创作新版式,为《申报》带来了更多的读者和更广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许静雯 《文教资料》2013,(35):86-88
周瘦鹃是民初文坛上一个十分活跃的文人,他集报刊人、翻译家、电影评论家、小说创作家于一身,文学活动十分丰富.其翻译小说有明显的写情化与通俗化特征,反映出民初文坛的写情氛围和翻译小说报刊化的潮流,展现出他“哀情巨子”之外新旧交替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但他又是"五四"精神哺育的一代知识分子,从他的作品——尤其是涉及性爱描写的作品看,中西文化很自然地融为一体,有时甚至是非常矛盾地杂糅在一起:作者的描写方法是中国式的、传统的,而人物的性观念(也是作者的观念)则是西方式的、反传统的。文章探讨了其背后传递出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知识分子被领导重视了一下,骨头就轻得飘到天上去了,钱钟书的表现是个异类。仅此一端,钱钟书在中国文人中的贡献就不可估量。有人说,钱钟书的学问学不了,傲骨总应该学的。此言差矣!没有这些学问,骨头怎么会硬?没有这些学问,俯仰由人,处处仰人鼻息,怎么扮演硬骨头?  相似文献   

18.
<正>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也是著名的出版人;《良友》是民国时期第一本畅销海内外的大型图文杂志。近十年来,前者的通俗文学创作以及在《礼拜六》、《紫罗兰》、《申报自由谈》等杂志的编辑工作,后者的现代气质和文化内涵等,都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不过,对于前者曾担任过后者的主编,而且仅仅半年就匆匆离去一事,却很少有人重视。近年来,有出版物涉及周瘦鹃与良友公司的关系,让我见之欣喜。不过,拜读之后却发现,作者对  相似文献   

19.
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由于时代背景及自身经历,他由一个传统文人转变为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形成了新的政治观,因此他虽有科举功名但并没有跻身封建官场,而是热衷于立宪运动。但是,刘春霖毕竟来自旧文化的阵营,旧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所以民国时期他的政治观时常表现出反动的一面。晚年的刘春霖更加稳重,以在野之身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可以说,刘春霖是近代传统士人向新型知识分子转变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0.
创刊于1943年的<紫罗兰>,是沦陷时期以通俗文学为主的著名刊物.主编周瘦鹃以其深沉的民族情怀,回避沦陷当局的政治干扰,在继承"鸳派"传统中力求编辑出新意,使刊物形成了"通俗"中兼顾"品格","趣味"中蕴含"意义"的特色.在沦陷的语境中,〈紫罗兰〉以其深层隐晦的民族意识表述赢得了自己清白的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