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源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核心的部分。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切入点来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力量,充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在价值认知、认同中的基础性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追求。  相似文献   

2.
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既是实  相似文献   

3.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重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课程的形式落到教育教学的实处。实现课程载体从认知文本转向感受文本,课程实施从说教课堂转向情境课堂,课程评价从知识评价转向行为评价,着力推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课程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向善向美的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丰厚滋养和不竭源泉。开展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不仅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最高价值理想的现实彰显,同时也契合中华文明赓续的现实需求,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发展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遵循教育基本规律,从方向、过程、效能维度深刻把握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更好推动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正确梳理、深刻把握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宝库的精神瑰宝,是新时代先进文化发展的道德基因。  相似文献   

6.
正一直以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我国文化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这样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一些道德观念——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有哪些呢?一、责任西方把人看作单个的个体,因此其价值观强调权利;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  相似文献   

7.
任宇涵 《文教资料》2014,(33):60-61
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中融合传统美德教育,对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乃至构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物质财富高度繁华的今天,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大学思想教育艰难和艰苦时期,区域文化传统和乡土优良美德,是地方大学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介体。以世界客都梅州的嘉应学院为例,客家千年优秀传统道德和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同根同源,客家美德继承、发扬、光大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客家民系聚居区的传统美德,是客都大学充分发掘和利用的宝贵资源。汲取客家优秀传统道德,以客家传统美德为生长点,整合并发扬光大,这是当前地方大学进行思想教育的独特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民族之所以源远流长,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拥有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公民"四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丰实政治课堂,提升政治课堂的文化底蕴,需要积极地促进  相似文献   

11.
黄侃 《德育信息》2002,(2):78-79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并发扬着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这些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精神”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作用,善于吸收传统美德的规范内涵,努力借鉴传统美德的教化机制,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秀传统道德规范和中国式建设机制的必要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4):F0003-F0003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4.
黄侃 《中国德育》2005,(3):79-79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并沿续着许多优秀道德传统,这些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精神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构建学生的品德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培养学生的才能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铸造学生的行为美,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教育途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把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传授与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数十余次不同场合从不同视角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梳理并总括其主要思想,具体包括: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蕴、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策略.特别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下,习近平又将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传统美德有机融合在一起,系统地建构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展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风格气质。思政课承扬中华传统美德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定位不精准、内容不鲜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思政课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构成了阻碍。可见,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思政课更好回应时代问题、深化道德教育和培育新时代好青年具有重要价值。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美德思政元素,系统梳理其中的道德认识、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的关系,运用系统观念以完善总体设置,抓住关键环节以优化局部设置,重视细节以提升教学实效,有效传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新时代好青年。  相似文献   

19.
提升中小学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应从树立坚定的中华文化立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师德源泉、不断锤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能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入手。文章以敬德书院为例,阐述通过构建书院式课程体系提升中小学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教学内容应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三方面展开,涉及哲学思想、德行修养、文化传统和技艺研习等方面,包含研修、读经典、学术、会讲、游学五类课程。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基础,而传统美德又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长期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步淡化,人们对其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读读、背背古诗文上,甚至把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当作精髓来学习。目睹这一现实,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