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西学院学报》2015,(6):121-124
高等学校设置《公益劳动》实践课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沟通、协作、实践能力。河西学院自1991年秋学期开设大学生《公益劳动》实践课教学工作以来,通过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有效实践、激励机制、完善内容和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在培养大学生劳动品质、美化校园环境、激发大学生校园归属感和树立大学生主人翁精神家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2.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公益要素的融入,以人人公益的公共性理念提升劳动教育思政价值,以面向真实环境和创新学习方法实现高水平劳动教育,围绕学习者公益人格培育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人才培养项目的案例分析,提出应将公益性要素融入劳动教育的目标、方法和途径,构建公益性劳动教育体系,使得劳动教育目标更具体、形式更多样、资源载体更充分,以提升培育的有效性。公益性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充分借鉴志愿公益教育的成果,围绕公益人格培育改进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吸纳和转化符合劳动教育要求的师资、课程、志趣社团、实践基地等,有效依托基础课程、应用课程、前沿课程的显性课程,结合学生社团、公益服务、公益双创的实践课程,探索改进新型评价方式,完善校内外公益劳动育人联动和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加强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是新时期赋予高校的使命。近年来,长春理工大学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手段,逐步建立起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内容完备、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力地提升了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国家民族复兴、高校立德树人、个人全面发展等现实需求,高校应探索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实践体系的劳动教育实践形态,打造特色专业劳育,以实现对高校学生劳动思想教育、劳动技能培育、劳动素养提升的三维融合培养。根据对专业劳育的理论应然、现实审视及价值意蕴的辨析,高校应从实践规划层面,注重专业劳育目的、内容、方式上的劳动与育才并重、产业与教育相融、守正与创新兼具,依循“知—情—意—行”教育过程构建专业劳育实践体系,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劳动的目的和价值、在实践中提升劳动素养和技能、从成效上增强劳动教育的获得感,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充分有效地落于实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有效载体,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公益创业教育存在认知和重视不足、高影响力的公益创业教学实践匮乏等问题。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路径包括:开展创新教学,树立科学的公益创业教育理念;实行"聚集"培养,加强创业专业和班级建设;发挥课外实践育人作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双轮驱动;发展公益服务类社团,促进公益服务向公益创业转化;贴合地方发展实际,凝练公益创业教育特色等。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为社会输出人才的主要基地,推行志愿服务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奉献与付出精神,并在服务社会中提升自己。相较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因此,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途径意义重大。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实践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导向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等问题,接着探索了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途径的具体意义,分别体现在:志愿服务是促进高校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纽带、是促进大学生综合发展的实践平台、促进了我国社会公益文明的建设与发展这几方面。总而言之,志愿服务是辅助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教育途径,可以有效改善当前教学中的不足,夯筑思政教育基石。  相似文献   

7.
公益创业的核心在于使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创业,既能锻炼商业技能、缓解就业压力,又能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价值。基于麦克利兰的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结合公益创业的十个过程,可以将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分为知识、价值观、技能三大部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存在差异,影响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家庭、教育、环境、政策、资源等。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提升是促进社会公益创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要通过建立起政府引导下的公益创业驱动及孵化机制、高校保障的智力支持机制以及社会多元推动和资源支持机制,构建基于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提升的教育支持体系,为公益创业创造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刘蕾 《江苏高教》2017,(11):84-89
公益创业的核心在于使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创业,既能锻炼商业技能、缓解就业压力,又能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价值。基于麦克利兰的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结合公益创业的十个过程,可以将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分为知识、价值观、技能三大部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存在差异,影响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家庭、教育、环境、政策、资源等。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提升是促进社会公益创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要通过建立起政府引导下的公益创业驱动及孵化机制、高校保障的智力支持机制以及社会多元推动和资源支持机制,构建基于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提升的教育支持体系,为公益创业创造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徐金超 《河南教育》2016,(4):118-120
实践教学是教学效果提高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渗透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构建严密的教学领导组织体系,构建立体教学平台体系,构建高效教学保障体系,构建科学教学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一个热点。本文从课程体系、研究性教学、实验室建设、体系组织实施形式和实施方式等方面初步构建起了地方院校电气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践表明,该体系实施两年来成效显著,创建的培养体系符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实情。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将成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通过在高校开设公益劳动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一个热点.本文从课程体系、研究性教学、实验室建设、体系组织实施形式和实施方式等方面初步构建起了地方院校电气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践表明,该体系实施两年来成效显著,创建的培养体系符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实情.  相似文献   

13.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环节。高校应该把学生就业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通过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构建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机器人实践教学涉及电子、自动化、机械等多个学科,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以大连理工大学机器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为例,探究机器人实践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热点,提出贴合实际的、可复制的机器人实践教学改革模式。通过建立深度广度结合、软件硬件结合、科技创业结合的"三结合"科学化教学体系,构造"实训型"集约化教学平台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链条,形成较完整的高校机器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而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协同创新的发展平台,达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的目的。实践证明,改革后的机器人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劳动教育理念,必须明确新时期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分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即构建劳动教育多元教学体系,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建立劳动教育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河西学院学报》2018,(2):102-107
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的途径之一.结合专业特点,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就创新人才培养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提出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思维,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条件、考核和管理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导师制"实践体系、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大学生实践中心等多维化的创新实践平台是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措施.实践表明,这个体系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嘉应学院学报》2016,(12):73-78
公益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新领域,许多高校进行的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和探索,都较好地推进了公益创业在我国的发展。但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仍存在诸多困境,借鉴国外公益创业的先进经验,构建起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法律政策保障机制、驱动及孵化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风险控制保障机制以及评价反馈保障机制,以期推动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公益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加强公益教育、培养公益意识、完善管理机制、提供保障、加强宣传等有效促进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育人功能发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把握我国当前时代特征的同时能够推动大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提升劳动实践技能,并在劳动实践中满足和发展多层级的需要.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理论与实践并重,注意对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相似文献   

20.
陈阳 《黑龙江教育》2023,(11):52-54
大学生创新创业公益精神的培育和公益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道德风尚和志愿服务活动的传承与发展,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意识及公共服务精神的一种体现。文章通过用奋斗精神引领大学生自主自觉地认同、参与创新创业公益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社会的意识,探索持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思创融合教育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