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籍基本可信,可用于中国文明起源史之研究,关键是要认真解读。文物是证史的重要工具,但还有一些误区要走出。农业文明的起源在万年以上,而国家的起源大约在6000年以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田野考古中发现了一大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城市遗址。其中以平粮台城址为代表的一些城址已具备了高大的城墙、壕沟、宫殿建筑、祭祀场所、手工业作坊、排水设施等一系列文明因素,集军事防御、政治、经济、宗教中心为一体,明显不同于一般村落遗址的土围子,显示出城乡之间的差别。对照有关历史记载和神化传说,这些早期城址应是早期城邦国家出现的重要标志,华夏文明的起源应从这里去追溯  相似文献   

3.
炎帝是起源于宝鸡一带的姜姓部落首领;黄帝是从北方迁到河南新郑一带的姬姓部落首领。二者异地、异姓、异德,绝非胞族弟兄。为了争夺适于原始农耕和定居生活的晋南三角地带,炎、黄、蚩尤先后在盐池附近爆发了阪泉、浊鹿之战。战后建立了以炎、黄部落为主体的部落联盟,号称华夏。它善于融合来自周边的各种先进文化成果,从陶寺文化遗址看,到尧舜时,华夏文明已孕育形成。炎、黄是中华民族的共祖,这是历史形成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1987年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龙文化遗存,与文献所载“三皇五帝”神话传说相互印证,其天文学内涵包含了华夏文明起源的内在机理,因此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物证。  相似文献   

5.
池盐是中国最古老的可供人们直接捞取食用的盐种。河东盐池位于华夏文明发源地的中心地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河东盐池对华夏文明的形成有过独特而重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华夏族的早期形成过程中,远专华夏族部落首领们曾为争夺盐源而战,有着地利优势的盐池也因此成为尧舜禹三代建都晋南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盐池又是夏商周三代文明重要的经济基础。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盐池时华厦文明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或者说是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华夏族诸问题,从三十年代开始,我国老一辈的史学家,就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开拓之功实不可没.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许多地方还若明若暗.譬如华夏族起源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她又由哪些集团组成,这些集团的情况怎样?等等,还不大清楚.本文拟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古代民族形成问题的理论指导下,根据古文献中的神话传说资料,试加分析,谈点不成熟的看法,冀能抛砖引玉,就正于史学界的师友们.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古文化中,凤凰是雉的一种,即鷩雉,龙.即蜃,是鷩雉在特殊情况下入水化变而成或由雉与雉化之蜃交配而生的。上古时代的文明大都是受龙、凤的启示而创造的。而这种龙凤文明最早则兴起于南方。伏羲龙体凤姓,以龙命官,作《易》八卦,是龙凤文化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的华部落、夏部落、龙部落、凤部落原本就是一个部落。  相似文献   

8.
文字起因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于农业经济确立、氏族公社出现之后,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探究文字起源的重点是前文字,前文字具有自己的特点,最初的文字应有象形与指事两种类型。早期文字用于人类交际,且用于人神交际。华夏文字起于多源,汉字是华夏文字多元起源的优胜者。汉字产生于距今10000年至4000年之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二是形成期。汉字创制于母系氏族时期,即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时间界限为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汉字成熟于父系氏族时期,即传说中的五帝时期,时间界限为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英语词汇有许多是从其他语言中引进而来。由于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长期闭关自守,限制了与国外语言文化的交流,但即使这样,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同样能在英语中找到影子:  相似文献   

10.
白瑜 《神州学人》2001,(9):24-25
记者: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以下简称“长江计划”)的评审专家,前三批的评审您都参加了,您这次又专程来参加专家评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请您谈谈感想。 吴瑞:“长江计划”主要是鼓励学者们努力工作,做拔尖的工作,至少在世界上可以跟一流的工作相比。当然要看不同学科,有的学科,中国和世界的差距还比较大,五年之内不可能赶上,但是至少会比现在好得多。事实上,有的学科跟世界一流的水平相比差得不太远了。希望五年之内慢慢赶上。因此,这个计划,在帮助中国在不少领域赶上世界水平方面会起不小的作用。 这个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如何解释公元前2000年前中国发生的大范围文化变化,如何解释鲧作城郭、大禹治水与夏文明诞生的内在关联,是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研究的考古学与历史学两条研究路径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从考古与历史文献这两条路径对上述问题都做出了合理的解释,那么可以说对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就有了某种意义上的实质性解决。  相似文献   

12.
九月金秋,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3.
(一)■:晁老师,您在先秦史研究领域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学者,对于先秦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多论述,并有许多新见解。今天很高兴与您一起讨论一些有关您的学术经历与学术思想方面的问题。首先,我想问的是:从您大学毕业的时间来看,1965年已经是文化大革命的前夕,四清运动已经开始。这就是说,当您一毕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赶上了政治运动,一耽误就是十年。但是从您现在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看,好像那十年的损失被您很快地补回来了。请您谈谈这段时间的经历好吗?●:承蒙夸奖,说是“久负盛名的学者,”实不敢当。我只是一个学习和研究先秦史…  相似文献   

14.
《招生考试通讯》2007,(7):39-43
休憩在“小资天堂”的丽江,沐浴高原的阳光,听纳西古乐,品香格里拉藏秘,到塞外黑城古堡探索悬念和奥秘.体验“日光城”的厚重与开放.沿着蜀地寻找文化大师的足迹,站在黄果树瀑布下。看飞流直下三千尺……世界第一大山脉喜马拉雅山就从该区经过.我国文学史上的许多著名大师都曾有入蜀参学的经历.留下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有“文献之邦”之称的大理古都已如一个文化符号般面朝洱海而居.千年成就的神秘布达拉宫傲然屹立于雪域高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的风土人情彰显了西南地区的恒久魅力,成为学子求知与修身的绝佳之地。 也许到这儿才知道“吃”所带来的简单与幸福:这儿有辛辣多昧的川味饮食。九大碗.盖碗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重庆小吃;香气四溢的西藏青稞酒、酥油茶;酸鲜香浓的黔菜及贵阳肠旺面、丝娃娃:享誉全国的云南过桥米线及竹筒鸡……西南复杂多变的地理面貌孕育着丰富的饮食资源.无一不给来此的学子以味觉享受。 相对沿海及北方地区的高校而言.西南地区各高校学费普遍较低。大部分高校学费集中在2500~4500元/年.如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诸多院校。还有一些学费较低的大学,如贵州大学为1000-2900元/年,西藏大学为2500-3600元/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16.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河南古代文学表现的基本精神,也构成了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即:“大一统”思想指导下的爱国主义精神;建立在“民为邦本”基础上的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以追求完美为前提的忧患意识。如果从整个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观察河南文学,可以明显地看出,以赵宋王朝的建立为界,前后可分为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在前一阶段中,河南文学的发展与全国文学的发展是同步前进的,其主要形式是诗、文,主要内容是抒情与明理。在后一阶段中,河南文学的发展与全国文学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在这个阶段中,全国文学的发展趋势是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叙事文学逐渐占据主流位置,传统的诗、文降居次要地位。而河南文学的发展却表现出明显的滞后倾向,以至于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7.
《易经》作为我国远古时代长期占筮活动的记录、整理和归纳而形成的一部占筮之书,在它占筮之术的沉重外壳中,包裹着十分丰厚的意蕴。它对华夏文明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需要重新加以认识。本文批判地借鉴西方“接受美学”的方法,从接受的角度入手,侧重于从周易经传发掘其文本的哲学要义,考察今日所读所悟是否合于文本内涵,在充分领悟、掌握它的动态回环的自成系统、自足自律性这些重要表现及其内在二重性的基础上,摒弃它的占筮外壳以及与此相关的万物有灵论的糟粕,最终落脚于吸取其有益的成分,在中西文化融合与新的世界文化建构中发挥它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视政论《河殇》以其大跨度、大时空转移的手法,以其令人眼花缭乱的“新观点”的堆砌,风靡一时。《河殇》作者说他们旨在“揭示悲剧性民族心态,反思古华夏文明命运”。仅仅如此吗?《河殇》以一个“黄”字概括了从古至今整个中华文明的特点,判定了中华文明必然走向“衰落”的命运。这种论调在学术上是荒谬的,在政治上更是反动的。本文略就古华夏文明的兴衰作一些考察,以辨明《河殇》之谬误。《河殇》认为,中华文明源于黄河,而黄河文明是一种内陆型黄色文明,是一种注定而  相似文献   

19.
《太原大学学报》2019,(4):97-101
<正>靳生禾教授简介:靳生禾(1932-2019),男,河北宁晋人,山西大学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1982年开创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学课程,讲稿《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为高等院校史、地专业用作教材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必读书。离休后主持山西古战场野外考察与研究,先后发现东周古雁门关  相似文献   

20.
距今一万年左右,随着全球性最后一次冰期的结束,人类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在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学会了农作物的栽培和家畜的饲养,开创了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增加食物的新时期,仅四、五千年功夫一些地区就突破了氏族制度的桎梏,迎来了文明的曙光。这就是被历史学家誉之为“文明之母”的“农业革命”的功绩。“农业革命”奠定了人类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基础,开创了人类社会的新纪元。但是,同是从事原始农业的地区,其发展速度是不同的,有些地区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局部的倒退;有的地区发展缓慢,无法冲破氏族制度的束缚;有的地区则很快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迈入文明社会,其原因何在?这是研究文明起源的关键性问题。本文试图作一些探索,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