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镜子”。这一特点决定了作文在心理教育渗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点工程”——心理教育的主阵地。本文在一述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单必要性与可能性之前提下,从设定教育目标、挖掘教育资源、营造教育氛围及增强教师心理保健意识几方面探讨了中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基本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其主要任务和最终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小学教育除了需要重视学生基础课程和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和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采用互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等方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家庭结构的单一化,社会发展的快速化,环境改变的多样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学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异常,常有自责倾向,喜怒无常,自我失控,紧张、急躁、多动、厌学、幻想,爱与人争执等。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这个平台,通过开展学科渗透心育的活动,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  相似文献   

5.
黄为 《教育导刊》2010,(4):62-65
中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较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形成“数学恐惧症”,制约和阻碍了自身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要帮助学生摆脱、远离“数学恐惧症”,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保证学生能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待数学学习,在此基础上改进学习策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6.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让农村小学生在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让农村小学生在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职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由于心理健康引发的问题越来越普遍。其广泛性已经引起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就目前来看,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已普遍展开,但与学科相结合,特别是在与教学相关内容的结合方面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德育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健康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的过程。在德育教学中,针时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现象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精心设计各种课型,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从而帮助学生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克服不良心理障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心理辅导的主要途径,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辅导一、注重情感的作用1.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3.教学中教师要为人师表.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1.优化课堂结构,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存在;3.尝试成功,体验失败,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三、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渗透心理辅导1.结合教材内容,适当穿插有关故事,培养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给予美的享受;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能够对学生的自身行为进行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够让学生具有更加丰富的心态和完善的人格。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强调突出语文课的人文精神,强调对传统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对于调节一个人精神、心理有着良好的作用。由于语文课自身的特点,她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语文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章主旨、注重作文训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等方面加强学科教学,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小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如何在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是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为此在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世卫组织对健康做过这样的阐述:健康是人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少年儿童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值得关注。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各个教育环节中都应有所体现。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现状的分析,指出开展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教育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地教学实践,说明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着重探讨写作教学渗透幸福心理教育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写作心理素质及健康人格的影响,采用自然实验法,用幸福感、写作心理及健康人格的三份量表对实验班被试和对照班被试进行调查和测试。得出结论,写作教学渗透幸福心理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水平及写作心理素质,有力地促进健康统合人格形成与发展的成功有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心理辅导的主要途径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辅导 :一、注重情感的作用 :1 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3 教学中教师要为人师表。二、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欲望 :1 优化课堂结构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2 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 ,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存在 ;3 尝试成功 ,体验失败 ,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三、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 ,渗透心理辅导 :1 结合教材内容 ,适当穿插有关故事 ,培养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 给予美的享受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有关研究表明:学科教学与学习主体的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与学习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在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高了,反过来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显然,通过课堂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提高教学实效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基础性作用。教师应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沈亚 《教学随笔》2013,(22):151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注重对素质的培养,尤其在心理健康方面。高中阶段正是形成个人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心灵感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心理教育的渗透也是非常好的依托。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优化语文教育水平的心理教育方法,使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相辅相成,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引导其健康发展,使其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有益的教育方法.在学科教学中特别是语文学科的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有益的教育方法.在学科教学中特别是语文学科的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我们只有教给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学生的情绪就不会有问题,心理就会健康。中小学的多门课程都可以做好这一工作,语文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课时最多,语文教师当然首要任务是要通过引导语文学科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情感,但它同时还可渗透德育,渗透心理教育,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从而,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能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我仅就听《狱中联欢》这一课为例,谈几位教师是如何利用课文渗透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