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出发,围绕句法相关语义、句法相关语义表征和联接规则三个主要问题简要考察了当代句法—语义界面理论中词库驱动理论和句法驱动理论的异同。二者的相同点是:都承认语义对句法的制约作用,语义的表征对象是句法相关语义和有关联接模式。二者的不同点是:词库驱动理论认为句法相关语义来源于谓词,并单独决定句法结构和意义,采用词汇语义表征,坚持普遍联接规则和间接联接模式;而句法驱动理论认为句法相关语义来源于谓词和构式,构式义融合谓词义和决定句法结构和意义,采用句式义语义表征,坚持构式独特联接规则和普遍联接规则想结合,采用单层直接联接模式。文章最后结合汉语,评价了上述理论的优劣,并提出构建整合句法—语义界面理论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具体探讨了仅仅局限于英语而在其它语言中难觅踪影的一种HAVE用法——动态(dynamic)HAVE。运用HAVE分解法,分析“致使”和“经历”HAVE的句法语义特征发现:动态HAVE动词构成了词项语义丰富的复杂谓词。诸如此类的动词从它们的句法功能而不是词汇语义特征获得释义。它们的语义解释取决于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李琦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3):117-119
补语是谓词性中补短语中的修饰语,在句法平面上,它总是修饰限制其中心语,在语义平面上,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和句法平面相一致,也是指向其中心语的,但有时它却可以甚至仅能指向其中心语以外的句法成分.我们把这种在语义平面上有时甚至仅能指向其中心语以外的句法成分的补语称为间接补语.我们所要考察的就是此类间接补语,并且试从三个方面对它进行考察,以期揭示出它独有的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吉林白城方言的后附式双音谓词“X挺”由感知动词或形容词加“挺”构成,在口语中非常活跃。该文结合白城方言口语表达实例,分析其形式特点、句法功能和语义内涵。研究发现:吉林白城方言的后附式双音谓词“X挺”具有完整的结构形式、明确的语义内涵、独特的语法特征,在表达上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句法与语义相联系的角度探讨德语复合词的构成,把句法、词法和语义结合起来考虑,透过构词的表层现象去了解其深层结构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这种研究方法不仅是对复合词进行分析理解的有效方法,而且可以为构造新的复合词找出规律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由中动词构成的句子称为中动句。过去对中动句生成的研究多集中在题元理论和格理论上。从语义影响句法的角度出发,中动句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而语义强化是推动句子结构一步步由深层结构到表层中动结构发展的主要动力,并据此提出中动结构生成的渐进模型。  相似文献   

7.
二价动词连用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会导致动词共价;而连用动词各自构成的简单动核结构则以共价成分为联结纽带构成复合动核结构,与此相关的问题包括复合动核结构的联结、语义结构模式、句法配位方式等。  相似文献   

8.
谓词的语意功能是谓词在一个事件中支配特定数量、特定角色的周边事元的语意组合能力,谓词的句法功能指谓词的配价能力。谓词的语意句法功能体现为“以语意为基础的谓词句法配价”。以此为标准,结合中枢事元的语意特点及周边事元的数量和语义角色,现代汉语8000谓词可分为26类133型。  相似文献   

9.
从表层来看,AN1N2是一个简单的三元素定中结构,只有两种分类的可能性(A-N1N2和AN1-N2)。本文深入这一结构的内部,挖掘其深厚、丰富的语义内涵,充分关注语义和句法的互动关系,运用句法变换、成分删除等语法分析手段,分解出一系列涵盖在表层线性形式下AN1N2的聚合类,构建出AN1N2结构下的位分类系统,并对其对立和生成机制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义基础、句法位置、语用因素三个方面探讨了程度副词“挺”语法化的过程:“挺”语义中“突出”的语义特征、“挺+谓词性成分”的句法位置、“挺+谓词性成分”使用频率的增多共同促成了程度副词“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李修尚 《现代语文》2009,(11):53-55
语义指向研究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成型于80年代。所谓语义指向是指在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之间有一定的方向性和一定目标的语义联系。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一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给我们揭示了句子成分之间,尤其是句法平面上间接成分之间的各种语义联系,证明了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的不一致性,从而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和解释语法现象。因此,对现代汉语语义指向进行研究,对于更好地了解、学习现代汉语以及从事汉语教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间接定语是一种特殊的偏正修饰结构,其语义可以指向甚至只能指向中心语以外的句法成分。形容词性间接定语的语义指向大约有十二种,而决定语义指向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定语的“向”及定语所在的句法框架。  相似文献   

13.
词性作为词的语法属性,是由词的词汇意义决定的,或者说词性蕴涵在词汇意义之中,是词汇意义的语法属性蕴涵义。从语言理解与生成的角度来看,一个句子的句法结构是由句中谓词的意义决定的,谓词的意义决定谓词论元的句法表现,也就是说,谓词的词汇意义蕴涵着该词的配价功能等句法个性,而句法个性实质上是谓词词汇意义的语法功能蕴涵义,因为配价的实质是语义。  相似文献   

14.
过去,在语义指向研究中,对于状语和补语能联系另一个非直接句法成分现象的解释,出现了语义指向与句法结构背离的问题,使人可能误以为这些状谓和谓补句法结构内部可以没有语义联系,为此我们提出双语义指向概念并对上述结构的语义联系进行更准确的解释.本文对上述结构中的双语义指向以及由此形成的句法成分在结构中的双重意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生成语法框架内,形态规则能够通过吸收或压制等句法手段,改变原生谓词的题元结构,使该谓词的题元结构和论旨角色结构呈现非对称现象。文章旨在从投射原则PP、扩展的投射原则EPP、半题元假说、题元角色传递和核查理论角度出发,对这种非对称现象做出简要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主谓结构构词能力极低,是复合词中最不能产的一种结构.从独立性象似动因角度解释,主谓结构不容易成词,是由于结构本身极强的句法独立性.主谓结构成词要受到词法独立性的语义条件限制,弱化整体结构的句法独立性,弱化构成成分的词法独立性,从而实现整体结构的词法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对、对于”的表义功能是指“对、对于”进入一个具体的表层句法结构体以后,它与这个表层句法结构体的某些句法成分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深层语义关系。本认为“对、对于”与其他有关的句法成分之间有六种语义结构关系,即“对、对于”具有六种表义功能:一是受事关系,二是限定关系,三是被述说关系,四是同位关系,五是述说关系,六是客体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把”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形成的句法条件不足以解释这一复杂句式。笔者试从语义角度出发,揭示"把"字句句法形式与谓语动词语义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到除句法条件外,构成"把"字句的另一个内部因素———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总结归纳了4大类13小类能够充当"把"字句谓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存在。原本不能带宾语的词带上宾语之后,所形成的结构表达"使宾语如何"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法。本文主要考察现代汉语中不及物谓词的使动用法,意在为这种句式和与之对应的表达相同语义的"使字句"找到统一的句法分析模式,并对其如何获得致使含义进行探讨。同时本文参照英语作格谓词①的分析模式,证明不及物谓词的致使意义来源于位于实义动词上层的轻动词结构;它们本来的不及物用法、加宾语后构成的使动句以及和其表达相同语义的"使字句"都可以在轻动词结构中得到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语料库调查,指出现代汉语谓词性成语带宾语、补语和描述性状语的能力十分微弱,而独立充当谓语的能力则比较强。即便极个别谓词性成语能带宾语、补语和描述性状语,也是有条件的,而且语用频率很低。汉语谓词性成语的这种功能特点是由于受到成语内部语法语义结构的制约,以及受到词法-句法韵律互动机制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