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0年华北发生了一场特大旱灾,河南省是此次旱灾灾区之一。这场旱灾在河南受灾范围广大、灾情复杂并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这场旱灾的发生是由特定的自然条件、恶化的生态环境、畸形的经济结构和动荡的国内政局等因素共同促成的。灾荒发生后,上至中央政府,下至社会各界及国际力量都对灾区采取了赈灾活动。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农业部提供的信息显示,从2008年秋冬至2009年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小麦主产省份受旱1.41亿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32亿亩,大部分耕地土壤墒情介于7%。13%之间,旱情已处于中到重旱状态。这意味着全国有接近43%的冬小麦遭受旱灾,另外有370万人、185万头大牲畜因旱灾产生饮水困难。  相似文献   

3.
《当代职校生》2012,(6):21-23
1975年,高建晓出生在河南新野县五星乡。高建晓上高二那年,家乡遭遇旱灾,家里颗粒无收。为了能让弟弟继念书,高建晓选择了退学。他带着80元路费,只身一人来到武汉打工。  相似文献   

4.
1936年—1937年河南遭受严重的旱灾,粮食价格飞速上涨,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困难。河南省政府成立平粜总局,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并积极寻求中央和地方部门的政策支持。通过省办平粜、县办平粜、商办平粜三种方式筹集资金,从各地采购粮食运抵灾区以惠民食。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区供粮紧张和粮价暴涨的局面,在这一时期河南的灾荒赈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汾河中游地区明代旱灾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及数据处理,对该时期的旱灾等级、成因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明代汾河中游共发生旱灾94次,平均每2.94年就有一次,说明本流域在明代旱灾比较严重,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占到了30.8%,而中度以上旱灾也占到64.8%,超过了旱灾总数的一半以上。明代早期的旱灾数量很少,中、晚期数量较多,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动荡。旱灾频次与气候波动有密切的关系,在小冰期气候干冷,降水偏少,旱灾频发;而人为因素又是旱灾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历史文献干旱记载的整理与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明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干旱灾害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明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干旱灾害等级以中度旱灾和轻度旱灾为主,大旱灾与特大旱灾数量较少。旱灾频次的年际变化可以分为低—中—高三个时段,呈增长趋势。季节变化以夏旱最多,跨季干旱以春夏连旱最多,周期特征以42年主周期最明显。从空间分布看,北部和西部各州县旱灾发生较多,南部和东部各州县旱灾发生较少。旱灾发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小冰期气候变化,社会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移民垦荒、政治腐败等。  相似文献   

7.
旱灾一直影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抗旱减灾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近几十年来,中国南方旱灾风险性有增强趋势,探究中国南方旱灾形成机理对农业防旱减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2013年衡阳市旱灾为案例,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与应急管理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旱灾风险性形成机理。利用CI指数法,对2013年衡阳市干旱过程进行了诊断,并计算了7个县域干旱危险度。结果表明,衡阳县干旱日数最大,达150d,常宁市干旱日数最小,为98d。干旱危险度最高是衡南县,衡阳县次之。这种干旱危险性的区域差异,使得衡南县、衡阳县、祁东县成为旱灾高风险区,而常宁市、耒阳市为旱灾低风险区。水利设施不足,抗旱措施不得力,强化了旱灾风险性及其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黄冈市2011年旱灾特点和损失,分析了旱灾形成的成因,探讨了减轻旱灾损失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热点综述] 2008年11月中旬以来,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受大风降温天气影响,冷气团途经北方南下时,未在此形成锋面,没有大的降雪天气出现,但北方地区随之被纳入到强大的亚洲高压势力范围之中,天气干冷程度是近年来少见的。我国冬麦区降水量明显偏少,旱情持续发展,加之入冬以来干旱与冷冻交加,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威胁着河南、安徽、山东、河北、  相似文献   

10.
信息动态     
国内要闻央行新增百亿元支农再贷款:近日,央行印发《关于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支持重点地区做好春耕抗旱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对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江苏、陕西、甘肃等受旱灾影响严重的8省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