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两种德育方式。课堂教学隐性德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自身的品德、教材、教法以及课堂气氛等,为学生营造一种道德氛围,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通过对课堂教学隐性德育的内涵和因素两个方面的分析,对课堂教学隐性德育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课程资源的外延十分广泛,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课程资源可分为隐性资源和显性资源.作为一线教师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身的一些资源最具有现实意义,但学生有些自身资源往往作为一种隐性的教学资源存在而被忽视,如学生的认知差异、思维火花、情感变化等.课堂教学效率与是否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这些隐性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教师若能适时将这些隐性的学生资源转化为显性的教学资源,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公共教育学的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开放的;师范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要把丰富的课程资源纳入课堂教学,教师就要以学生为本,对课程进行整合,由教转化为学,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研究,以学定教。通过教师自身的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示范,给师范生树立榜样,从而全面开发教育学课程的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  相似文献   

4.
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和媒介,课堂教学活动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四种基本形式,这四类活动的对象都是媒介材料,以上这些活动称之为显性活动。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称之为“隐性活动(过程)”。教学中设计的每一项显性教学活动,必须为“隐性活动”服务。  相似文献   

5.
课堂隐性违纪行为是一种中性的内向性问题行为,对产生隐性违纪行为的学生个体的人格发展和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消极影响。学生的身心因素、教师的教学不当和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导致学生课堂隐性违纪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应预防在先,善于觉察,通过非语言手段,运用课堂语言艺术,采取无痕化策略,有效干预学生的课堂隐性违纪行为,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6.
1问题提出校本研究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已逐渐被教学一线的教师所认识和接受.校本课程既包括显性课程,也包括隐性课程,研究者所从事的关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取舍和修正而形成课堂课程,其中包含着隐性的校本课程.隐性的校本课程实质是教师对国家课程的一种增减、修正,对课程某一点的深入拓展,舍弃一部分课程内容,增补一些内容.这时课程教材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具有很大流动性,把最新的社会科学知识介绍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应更多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张奠宙先生认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的确,数学的文化内涵往往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存在,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将文化观念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才能让学生感悟这种“看不见的文化”.数学教师在数学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对课程的选择和修正随时随地都在进行,把这种时刻发生着的不自觉的行为引向自觉、自发、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在对课程内容补充、加强的基础上,使隐性的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脱离,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切入点,实现从隐性到显性的过渡.研究者所在的湖州二中属于重点高中,学生基础较好,学校一贯坚持“以人为本”(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7.
谈:课堂教学隐性管理李景华课堂教学的隐性管理是每位教师不应忽视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一环。所谓课堂教学隐性管理,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间接控制或通过潜在力量影响学生行为和心理状态的一种管理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目光示意、...  相似文献   

8.
张倩倩  田良臣 《课外阅读》2011,(1):59-59,80
隐性课程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不仅包括学校的物质生活,也包括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而课堂教学是隐性课程得以传递的重要的途径之一。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互动的主体,他们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传递着“隐性”的课程内容。因此,探析课堂中隐性课程的内容对有效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班级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应重视班级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精神形态等隐性心理课程的开发,并开发班级课堂教学中及班主任人格中的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充分地发挥其丰富内涵,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过于注重教师的社会性、工具性等显性的价值,而相对忽视教师作为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对学生产生的隐性影响。其实,教师角色的隐性价值要远远大于其传授知识、教授技能的价值。教师隐性价值的存在既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在传授显性知识时不由自主彰显的一种力量。把教师视为一种隐性课程资源,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教师的价值,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加注重教师自身所具有的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师自身所具有个性的、动态的隐性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课堂教学隐性管理,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间接控制或通过潜在力量影响学生行为和心理状态的一种管理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目光示意,动作暗示,表情导航、情感感染等方法,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所以,课堂教学的隐性管理是每位教师不应忽视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一环。下面,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切身体会,谈谈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隐性管理中的几种主要方法,旨在与各位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2.
影响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可划分为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其中隐性因素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学校层面的;二是教师层面的;三是学生层面的,而这些隐性因素最终都通过教师得以综合体现.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从转变管理理念入手,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激励教师的创新热情,鼓励教师拥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并完善各项保障机制,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相似文献   

14.
"隐性逃课"是当今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授课教师的情绪,造成整体教学质量与效果不佳。以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课下访谈的方式,探讨分析了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隐性逃课"的行为现状及产生原因,并从教学制度与内容、教师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引导与管理、高校激励与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期从根本上减少大学生的"隐性逃课"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的隐性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理暗示、情绪感染等手段,对学生采取间接控制,或通过潜在力量影响学生行为和心理状态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与显性管理相对应,主要通过师生之间的心灵默契达到管理的目的。显性管理往往表现为强制性,而隐性管理则呈现出内隐、感化性。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课堂教学隐性管理的运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课堂教学的隐性控制,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间接控制或通过潜在力量影响学生行为和心理状态的一种管理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地加强隐性控制,则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许幼青 《文教资料》2014,(32):190-192
隐性逃课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人在心不在"的消极听课行为,隐性逃课所造成的后果长期以来都被低估甚至忽视。本文对隐性逃课的危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在本质上消除学生隐性逃课心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以保证课堂教学和管理有效展开,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隐性分层教学是教师以学生分层分组为形式而开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实行隐性分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隐性分层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特点和实施过程以及该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性、弱化差异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中,利用和开发隐性资源,有时可以发挥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如何开发、利用课程中的“隐性”资源成了当前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