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学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一门社会科学。历史观是历史学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根本特点是运用唯物主义史观研究历史。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生动的历史现象的叙述,分析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结论,这就是观点和材料的辩证统一,史与论的有机结合。因此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的基本特点,它决定了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史与论的结合,重视理论教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分析具体历史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而不能满足于表面,满足于就事论  相似文献   

2.
多学科渗透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学科渗透在历史教学中有何作用?最近我们观摩了上海中学孔繁刚老师“英国工业革命”一课,课堂上孔老师调动了诸学科多方面丰富详实的知识,有机渗透到历史教学中,现略作分析介绍。一、学科渗透利于更加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作为一门全面探讨和认识人类发展过程的科学──历史学,就必定要对人类历史认识的成果进行高度综合渗透,真正成为马克思所说的“我们仅仅认识唯一的一门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学的特点是其他任何一门社会科学所不具备的,它的研究十分广泛,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类环境以及人类本身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对话是普遍存在的。但在学术界,对话已经超越原始的语言学意义而在哲学的高度上被人们关注和探讨,并开始波及学校教育领域。西方学者克林伯格认为,教学原本就是形形式式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他说:"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对话教学也逐渐浮出水面。具体到历史教学,若运用恰当,这种教学模式将有利于改变教师原有的历史思维和知识构成,也有利于实现新课标中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学生活现象学研究是运用现象学精种、观念或方法对教师教学生活的某一现象和事实本身进行探究的一种研究范式或研究活动。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教师教学生活称王称霸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活世界被遮蔽和遗忘的局面。教师教学生活现象学研究不是随意而行的,有着自己的研究程序和要求。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现象学研究并非尽善尽美,它有着自己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限制。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学生活现象学研究是运用现象学精神、观念或方法对教师教学生活的某一现象和事实本身进行探究的一种研究范式或研究活动。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教师教学生活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活世界被遮蔽和遗忘的局面。教师教学生活现象学研究不是随意而行的,有着自己的研究程序和要求。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现象学研究并非尽善尽美,它有着自己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限制。  相似文献   

6.
叙事于历史而言非常重要,甚至说历史本质就是叙事。历史可以借助修辞、文字编排、情节设置等去叙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当然,这些"故事"是以史料和证据为依据的,也可以利用叙事去拓展和深化历史本身的意义与内涵。历史叙事是历史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既便于构建历史的整体脉络,又可以创设历史情境、丰富历史细节,还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最根本特质。故本文切入"磨砺语言",提出"语文课固‘语言’之根,守‘语文’之本"。本文从"关注语言,由此开始"和"磨砺‘语言’,倡导本色语文"两方面,论述自己发展学生语言素养的实践,亮点和重点是"一磨‘语言’,教师语言表达要意趣","二磨‘语言’,学生语言表达要生趣、亲切",以教学叙事型的案例为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25):145-146
"历史的三原素——‘人’与‘时间’及‘空间’则缺一不可";因此,"时间知识""空间知识""人物知识",构成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而对于中学的历史教学,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强调历史学科要凸显其时序性特征。可见,时空观念的形成是学习好历史科的最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教学应重视分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问题是历史学的基本特点,它决定了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史与论的结合,重视理论教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分析具体历史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而不能满足于表面,满足于就事论事。就当前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分析问题的关键是强化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0.
2006年至今,"易中天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关注。易中天走上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汉代风云人物"、品评"三国",以现代的视角、通俗的语言受到观众热捧。众多学者认为:易中天实际上扮演了历史学启蒙者的角色,通过独特的说史方式和个性解读,唤起人们对历史学的兴趣,这对于普及历史知识是有很大贡献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易中天现象"带给人的思考是全方位的,远远超出了历史学本身。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语文教学改革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当我们殚精竭虑挖掘内部潜力的时候,需要一种外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科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研究历史教学与创新教育的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通过历史教学树立现代创新教育观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教,应成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历史学科作为一门教学科目,和历史学、历史科学有基本的共同点,同时,又有其特殊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作为人类社会中众多学问的一种,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与功用。历史教学在客观上与学理上皆应与历史学的内在要求相一致。而社会变迁的影响和与时俱进的呼声,把诸多因素带入课堂,作为传统学科的历史学也不能因其"传统"之名而免受影响,历史教学在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在全面进行改革,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分强调现实要求,而偏离历史学的本质、违背史学精神的倾向。教学改革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一些需要反思的问题,由此需要对历史教学究竟应该是何种进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首先是“人”学,人是历史活动的核心,就更应在教材中关注人的活动及影响。马克思论及历史学时就曾多次强调:“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总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爱因斯坦论及教育时也主张“仅仅关注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注‘人’的本身才是主要目标”。历史教育要面对的不仅是渴求知识的现在的人———学生,也有过去的人———历史人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面对的是现在的人,教材则阐释的是过去的人。一个历史人物本身优良品格对学生的吸引与影响,对中学生来说肯定要超过一些结论和一些所要求达到…  相似文献   

14.
理解历史文学:叙事塑形与历史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史沟通的角度,把历史文学统一到追问生活意义的叙事本体论上,把握历史文学背后的历史意识取向,是理解和评价历史文学的关键。历史文学是叙事塑形艺术的一种,其基本内涵就是既占有史料又参照生活的故事新编和文学书写。历史事实本身已然逝去,"回到过去"的追踪固然可嘉,历史文学也不排斥去占有史料、辨析渊源的基本工作,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历史文学的书写的立足完全在于当代生活,历史意识是历史文学得以成立的根本。当代中国历史文学的书写在历史意识和当代立场方面存在着不少缺憾,不少作品流于历史主义。  相似文献   

15.
<正>俗话说"史地不分家",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历史学科的关系极为密切。如果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历史知识,非常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历史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历史知识的必要性1.地理学与历史学有天然的内在联系。任何历史活动和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所以二者经常相互影响。例如,中华文明诞生于黄河、长江流域,这是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与梅洛-庞蒂来自中西方不同时代与不同文化背景,他们的思想却超越时空的限制,以一种特殊的"机缘"联结在一起。"不言之教"与"具身学习"两者在教育方面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以一种现象学的态度看待教育问题,即回归"生活体验"。比较二者,可通过"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探索‘身心合一’的可能""教育教学平台的开放:拓展‘多维空间’的可能""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型:发掘‘相互对话’的可能"三个方面探讨教育回归"生活体验"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习》2013年第1期上刊出了余党绪老师《以公民姿态,就公共事务,做理性表达——基于"公民表达素养"培育的写作教学》一文,令人振奋.文中提及要"以公民身份写作,首先要关注自己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时代的脉动中发现表达的灵感与素材,在社会的矛盾中抒写真我的感受与思考",而"‘就公共事务’发言,基本的教学思路应该是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就现实的社会事务,表达具体的态度与意见".  相似文献   

18.
归纳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宾华一、归纳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任何历史学,不外乎由历史事实与历史现象、史学评价与史学结论两大部分内容组成。而将中学历史教学与高校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工作相比较,可以看出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如下两大特征。首先,在历史事实与...  相似文献   

19.
理解是历史对学习者的一种基本要求,在现实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家各有其法,但本文是旨在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图示法,以便大家"择其善者而从之",争取达到对历史知识的有效把握.  相似文献   

20.
<正>"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全程仅需8小时","淞沪会战国军炸沉日舰‘出云号’","张学良晚年后悔发动‘西安事变’"……网上经常能看到这类新颖独特的"历史新知",虽然大多经不起考证,可每次出现都会吸引大量关注、转发、评论,而辨伪的声音往往湮没无闻。这些段子的供给方——始作俑者,抱着什么样的心理,不得而知,但是从需求方来看,其能屡屡蒙骗世人却是有着天然的土壤——不少人缺乏历史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