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课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指出: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要结合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及社会技能为教学目标。从小学阶段学生道德和品质发展的特点来看,品德与社会课在小学阶段的开设,是对小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生活的良好培养。教师将以新课标为大背景,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思考如何提高这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王树旺 《文教资料》2009,(28):152-153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系统地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培养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小学生道德素质的载体,也是小学德育的主要阵地。本文作者深入学习新课改理念,提升了认识,创新了教法,进行了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王国东 《考试周刊》2014,(8):185-185
在小学开设品德与社会课,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日常行为习惯,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德育阵地。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进行分析,旨在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含有政治、历史、地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怎样才能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增强了道德意识,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是我们每一位品德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源于他们对于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品德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南方 《新疆教育》2013,(2):52-52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教育工作者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作用,教师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现就谈谈如何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当前,人们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更加注重。而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该学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完全没有把该学科的价值体现出来,严重阻碍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不断探索合适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尽管社会综合课在我国尚属一个新的课程研究领域,但在国外已成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形成了一些基本指导原则。《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教育改革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根本目标,积极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努力追求的教学目标。总结和归纳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作为小学学科中较为特殊且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着重要意义,如何通过有效地教学手段让孩子们树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学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12.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社会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做到非规范性与规范性评价并重,才能使在尚未全部使用新教材的情况下,尽快缩小新课程与旧教材的距离,使新课标实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阶段,因此这也就决定了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任务不仅是让他们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但是由于很多小学生对于品德与生活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以致于在课堂上常常表现的心不在焉,这实际上也是不利于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样,部分教师也没有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加以高度的重视。为了促使整个课堂教学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主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试论。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学是指遵循创新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目标的教学。创新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是广大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主动应对时代的呼唤与挑战的理性选择,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改革的方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阶段,因此这也就决定了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任务不仅是让他们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但是由于很多小学生对于品德与生活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以至于在课堂上常常表现得心不在焉,同样,部分教师也没有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加以高度的重视。为了促使整个课堂教学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主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试论。  相似文献   

16.
陈灵龙 《小学生》2011,(5):26-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应在坚持一般教法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学是指遵循创新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目标的教学. 创新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是广大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主动应对时代的呼唤与挑战的理性选择,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江洪彦 《课外阅读》2011,(2):175-175
在课改全面推行的今天,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品德与社会课凸现出了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一个弊端,那就是“重说教”、“轻实践”,因而造成学生“知”“行”脱节、“说”“做”不一。其实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紧密结合的学科,作者旨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开放性导课,开放性教学内容,开放性教学过程,开放评价形式四方面着手,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真正实现知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改背景下,推出了生活化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时,注重联系生活,从而开展生活化教学,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同时通过讲解生活中的事例,渗透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的品德知识,做一名懂文明、讲礼貌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正>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力工具。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能更好地进入和融入社会,并且能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从而做一名具有优秀品质的社会主义公民,成为社会的主人。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让学生走进生活,真正地让品德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从而让学生做一个品德优秀的人。在任教这门课程以来,我不断学习、总结,对如何上好这门课程也积累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