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从分析战争的根源入手,提出其“永久和平论”,主张消除国内的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制度,从而使战争的发动受到大众的牵制。另外,康德主张建立一个国际联盟从外部加以约束、抑制战争的爆发。康德的“永久和平论”虽然在理论前提及实践中存有缺陷,但其对后来的理想主义学派及新自由制度主义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永久和平何以能够实现?康德论证的自然目的在思路则保证了永久和平实现的条件。权利与道德的区分及自然目的与道德目的差异,则标明永久和平思想在康德理论体系中的意义正在于为反思到道德目的的实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鉴赏》的《战争与和平》。教学中采用绘画、雕塑、电影、招贴画等艺术形式综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呼唤学生的和平意识及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永久和平思想是康德后期哲学的重要主题。作为人类政治至善的永久和平何以可能呢?康德从人具有先验理性这个绝对基础和自然具有合目的性这个保证条件两个方面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论证,从而在理论上为政治的至善——永久和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的今天,康德永久和平思想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是人类共同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史诗内涵、史诗架构模式、史诗建构美学素质等三方面论述了《战争与和平》的史诗建构艺术, 探讨这一名著在史诗小说创作上的审美价值和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6.
《战争与和平》中的海伦与娜塔莎,是在性格上存在对立的两位人物形象。海伦是一个被肉欲迷失的堕落女子,娜塔莎是一位贤妻良母的形象,但是两人却存在着共同点。基于此,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及相同与异同两个方面分析海伦与娜塔莎两位女性,以此来揭示男权社会里女性的生存境况及性格与境遇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时代 ,战争的根源、战争的主体、战争的规则、战争的特点、战争的形式等等 ,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信息战中 ,美、俄、日、伊和中国台海两岸都各有长处和短处。信息对抗和局部的信息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但全面的信息战必然给全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为了保卫信息和平 ,中国必须抓紧和平时机 ,持续增长国民经济 ,建立自主的信息产业 ,推进民主政治和体制改革 ,大力培养和妥善使用信息人才。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恐怖主义的理解的分歧体现在恐怖主义的定义上,某种程度的共识并不能形成统一的定义;反恐战争与中东和平之间有联系,但并不等同;美国在中东地区反恐军事行动建立在美国国家利益基础之上,是冷战美国战略调整和称霸中东方针的一部分;但是,单纯的军事打击并不能彻底消除恐怖主义,相反更能激起反抗,刺激恐怖浪潮的高涨;要彻底根除恐怖主义,实现中东和平,必须认清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国际社会各方面的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俄国19世纪的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众多作品中,以卓越的真实性及对人物深刻的心理分析而赢得评论家的广泛赞誉,其中《战争与和平》玛丽亚公爵小姐真挚善良、有着圣母般纯洁高尚的胸怀而被人们长久的记忆。玛丽亚的心路历程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在宗教信仰中探索生活的真谛,不断地协调天国之爱和尘世之爱的矛盾冲突,最终走向美好生活,这一形象正是列夫·托尔斯泰博爱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战争与和平     
《中文自修》2008,(7):35
千年的时光碾过,悠久的角斗士传统与冷兵器的形式,使征战的沙场往往集中于旷野和朔漠。而在20世纪,城市变成了战场,弓弩升级为枪弹! 或许身为动物的人类可以将捕猎和征服的天性压抑的内心深处,但却永远无法要它。永远永远,人类要凭借对自然和他人的征服感受尊严和自豪。  相似文献   

11.
《战争与和平》与阿喀琉斯的盾牌都以动态的画笔共同描摹出了永远笼罩着人类的命运--战争与和平的多彩巨幅画卷。本文挖掘了托尔斯泰的史诗性作品与荷马史诗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巨著《战争与和平》在叙事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特点,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双曲线式的叙事线条;二是独特的叙事方式;三是哲学论文的插入——叙事的“断裂”。百科全书式的叙事风格与《战争与和平》的史诗性文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张谦谦 《文教资料》2011,(7):111-112
对于邓小平理论,单纯从政治视角或军事视角研究的不在少数,但从军政关系的视角来研究这一问题的还比较少。而邓小平战争与和平思想作为邓小平军政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并迫切。这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军政关系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军政关系思想为依托来研究邓小平战争与和平思想。  相似文献   

14.
王涛 《今日中学生》2006,(11):10-14
当青春期不幸地撞上了老妈老爸的更年期,结果,自然是战事不断。我这样的火暴脾气要跟他们友好共处,那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个周末,我出了门才发现忘记了带琴谱,回家去取,推开房间门我就愣住了:天哪,爸爸妈妈正翻看我的日记,还品头论足的!我尖叫一声冲上前,气愤地大叫:‘你们凭什么偷看我的日记?”  相似文献   

15.
《战争与和平》作为列夫·托尔斯泰的第一部长篇巨著,无疑在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托尔斯泰对于时间有着自己的解读,小说中的时间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方面,年龄又是诠释时间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与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密切关系,绝非仅限于他在晚年对中国先秦诸子思想的研究与借鉴,而是和他一生的精神探索的东方走向相联系的。在托尔斯泰尚未直接接触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时期,就在俄国传统的东方思想基础上,逐步走向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共识。《战争与和平》中为反对西方“科学”、“进步”观念而在整个史诗运作中体现的类似中国天道思想,以及人物对“天道”的体悟,就是他走近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战争与和平     
《左传·宣公十二年》上有一句话:楚子曰,夫文,止戈为武。意思是说,武是由止、戈二字组成的,就是停止干戈,即制止战争。事实上,武是一个会意字,在古文字里,止像一只脚或脚印,引申为行走之意,武表示一个人在持戈行进。楚子说的话显然是  相似文献   

18.
庞德之诗《在地铁站里》(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是意象主义诗歌的一首经典作品。诗中的地铁站、人脸及其意象——黝枝、花瓣分别象征着帝国主义政府的黑暗统治和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大众。诗作揭示了诗人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心愿。  相似文献   

19.
《战争与和平》一共描写了559个人物。作品中出现了一些历史人物,如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俄军统帅库图佐夫,著名将军巴格拉齐昂,政治家斯比兰斯基,莫斯科总督劳斯托普钦,法国皇帝拿破仑,他的著名元帅缪拉等等。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本文通过主要人物安德烈和彼埃尔来反映作家托尔斯泰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追问。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远古神话及宗教文化传统的折射,有着深厚基督情怀的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人物长廊里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曲女性形象。通过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去讨论呈现出夏娃原型的中心人物娜塔莎,在两者形成的对应关系中体会该作品的特有意义,以此观照托尔斯泰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及女性形象模塑中男权文化对女性世界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