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交通大动脉,在古代沟通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交流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全人类的历史遗产,也是闻名世界的文化品牌。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与品牌的继承与重塑。新疆在此过程中将扮演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新疆文化的构建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在湖北境内的蜀道就是纵横延伸于川陕鄂豫数省、被近人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的汉水流域古盐道。这条大道既是人类生命起源和播迁的大道,也是人类文化与人类社会商业起源和发展的大道,同时,更是聚合东西、勾连南北各民族和经济文化的文化地理大道。由于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地理地位,无论古今,都具有无限丰富和无比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15,(6):57-61
甘肃享有"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的美誉。丝绸之路甘肃段上的文化遗址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战略机遇期,挖掘文化遗址的当代价值,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泉州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伊斯兰教在泉州的传播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直接结果,印度教在泉州传播的历史命运与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盛衰过程相始终,摩尼教和基督教在泉州的传播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环境产物。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进一步加强了泉州国际大港的地位。当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趋于衰落,泉州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也就陷于低谷或走向衰落。但多元的宗教精神及信仰的某些形式依然长期影响着泉州社会,其所蕴涵的文化价值成为泉州人乃至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5.
文化线路视野中的崤函古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线路"遗产保护近年来备受关注.崤函古道作为一条文化线路,是历史时期沟通长安(西安)、洛阳的东西交通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开通后,崤函古道又与其它通道组合,由原来的境内通道,而发展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干线路段之一,崤函古道在时间上几乎纵贯三门峡地区人类的发展史,使用时间长、影响深远,文化特征明显、作用突出,符合马德里会议制定的文化线路的四个基本判别标准,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文化线路.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2500年来,道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当代人类在反省自身发展模式和未来命运走向、积极探索解决现代化的内在矛盾之时,老子哲学、道文化日益显示出某种和谐发展的价值导向和普世的文化特征,展现出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2500多年来,道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当代人类在反省自身发展模式和未来命运走向、积极探索解决现代化的内在矛盾之时,老子哲学、道文化日益显示出某种和谐发展的价值导向和普世的文化特征,展现出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征稿启事     
2500年来,道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当代人类在反省自身发展模式和未来命运走向、积极探索解决现代化的内在矛盾之时,老子哲学、道文化日益显示出某种和谐发展的价值导向和普世的文化特征,展现出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而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更是对丝绸之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我国与欧洲在政抬、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实施"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亚洲与欧洲历史上的漫长岁月中,这绵延了几千年的丝绸之路的开发与发展与我国少数民族的关系,却很少为人们所了解。本文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与丝绸之路的关系的发展历史、形成简述以及影响进行梳理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少数民族与丝绸之路之间产生了多元化,多方位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对古代的少数民族的影响上,而且还体现在对现在民族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角抵命题的研究,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和精辟的论述.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觉得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不算新鲜的命题.尤其是对敦煌遗存的"角抵"图像进行全面研究,更有其现实的学术价值.因为,若将角抵作为人类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来进行现实的把握,以宫廷文化与民俗文化融合的方法来审视角抵历史演进的影响,以及从本土文化与丝绸之路文化的视角来思考地理环境与角抵发展之关系等,也许会给现代相扑、摔跤、散打、跆拳道等体育运动带来新的启示和开拓.  相似文献   

11.
科学诠释当代人文精神内涵既是深化人文精神研究的基本方面,也是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导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作用的时代要求。人文精神具有复杂性特点,这与人文精神以人文文化为母体、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以及民族性密切相关。当代人文精神至少应当具有属人性、向上性、实践性三种规定性。当代人文精神是人之为人的精神,是作为人应该具有的精神,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它是人的自由、自觉类本质的展现,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自觉的精神、超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四国的时候,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开封是北宋"丝绸之路"的陆路源头,并借助"郑汴一体化"和"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综合区"的发展形成地理位置、区域、文化和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开封可以作为河南"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契机,以历史文化优势为基础,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融合交流,让文化优势融入丝绸之路,以丝绸之路上的郑欧国际班列带动开封企业产品的出口,以丝绸之路推动开封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开封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对"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出了历史性贡献。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在经济、科学技术方面密切交流,推动了沿线社会的发展,有助于世界文明的进步。"丝绸之路"各民族在文化上互相学习、渗透、吸收,在语言和文字上相互交流、借鉴,出现了很多翻译作品和双语人才。"丝绸之路"是各民族互相吸收、交融的典型地区,总的趋势是民族逐渐减少,各民族共同点越来越多。"丝绸之路"的巨大贡献是通过和平交往,对沿线各国、各民族都带来福祉。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推动横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地区发展合作框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国内外的民心民意。  相似文献   

14.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宋元时期与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在泉州遗留了许多见证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历史遗存。本文拟在对泉州回族社区"海丝"文化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保护与开发泉州回族社区"海丝"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文化问题是列宁晚年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在"政治遗嘱"中更加明显,成为其思想焦点。从人类文化学学科角度分析,列宁在肯定"文化"概念多话语性以及"文化"与"文明"相区别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从隐型层面分析"文化"的内涵、性质及特点;在分析民族传统、文化心理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传承、发展中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特征的同时,尤其重视研究对群体行为深刻而持久的制约性影响;并且提出俄罗斯文化的模式特征及其在十月革命后的总体现状与实质。列宁的这些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类文化学理论。深入研究列宁关于人类文化学的理论,有助于推动人类文化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构建,对当下中国正面临的执政党自身文化建设以及社会性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愿景下音乐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是当前国内、国际经济互通发展中,文化互通的必要产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再次提出,除了经济的互通外,文化交流也是不可缺少的。关于北魏音乐形态的历史考源,是将古丝绸之路上传入北魏的音乐形态,以及鲜卑少数民族政权对汉音乐文化的吸收融合为对象,进行的探究,也是"一带一路"发展思潮下,对于北魏音乐与"丝绸之路"上音乐文化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本身就是全球性文化问题的重要表现。全球化从多个向度不断影响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地区,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面貌。文化向度是其中之一,但不同于其他向度的是,全球化的文化向度愈来愈呈现出反全球化特征,这是全球化本质的真实再现。以普世价值取代价值其识的论调,实质上是以全球化的文化向度中的人类性取代阶级性。坚持全球化的文化向度中的阶级性和人类性的统一,是我们建构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社会主义信念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全球化的生存境遇中,人类既要应对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又须面临本土文化的保存和创新的吁求;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内在张力与外在冲突由于未得到有效缓解而使人们的价值抉择无所适从,行为失去价值支撑,社会生活秩序陷入混乱、失范的境地。在此背景下,文化废墟上的价值重建即成为化解当代人类道德危机、重建伦理秩序的内在需求。文化价值重建,不仅是当代哲学、伦理学等文化科学的重要任务,而且,道德教育的文化功能也使其在文化价值重建的过程中必须自觉履行其历史文化使命。一、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的冲突与统一不可否认,…  相似文献   

19.
理性思维:文化自觉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全的文化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发展需要文化自觉。历史证明,在那些变革人类生存方式、改革世界面貌的种种神奇的力量中,文化自觉是至关重要的。20世纪是人类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文化的意义更加明显。在风云变幻、思想激荡的全球化过程中,文明的交汇和冲突,世界意义的文化事件的发生,已经极大地拓宽了人类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唤起了人类对文化价值的关注。必须看到,文化发展具有肯定性价值和否定性价值的两重性,在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性与价值性的统一,高扬文化的肯定性价值,克服文化的否定性价值,有赖于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类的理性自觉、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0.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道德教育责任主体之外,文化始终是型构人类价值理性的强大力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分别具有不同的道德教育功能,但在通常情况下,文化因素是以文化模式的方式形成文化合力,进而影响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这就是道德教育的文化机制,文化也因此而成为道德教育的责任主体。文化发挥道德教育功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粗放模式",二是"集约模式"。在当代社会,集二者于一体的"混合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机制,折射出新的历史时期文化政策和道德教育理念变迁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