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团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出现的市民公开以武装形式反抗政府的事件。中国共产党对事变主张鲜明,目的主要是促进孙中山等“左转”,孤立打击国民党右派,促进工农运动发展,壮大其势力。共产党在事变过程中并非配角,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影响着事变的发展进程。对共产党在事变中的作用应予以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因广州商团事变引发的工商阶级对抗,不仅是国共合作“扶助劳工”的政治动员的产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孙中山政府为挽救其危亡而刻意实施的权宜之策,并不意味着国民党已步入“阶级斗争”的理念正轨。随着商团的覆灭,此种阶级意识亦即呈弱化态势,这与国民党“工商协调”的劳资政策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1924年的广州商团事件在历史上曾被定性为反革命叛乱,因之在一段时期内此课题研究被学界所忽略。从1956年起,大陆学者从多个方面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界对商团事件的认识从对革命语境下的武装叛乱的简单化定性,发展到对国家权力真空与市民政治理念成长的关系、中国革命方式的转变乃至苏俄运作中国革命的国际因素的深层次思考。从对该事件的研究中可以看到,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民国史的研究呈现出更多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4.
1924年广东商团与广东革命政府关系之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2 4年 ,广东商团与广东革命政府关系由恶化走向武装对抗。二者关系恶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广东社会内部 ,即广东革命政府加重税收。商团拒绝纳入革命政府体系 ,是导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政府决定消灭这支异己势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代东北基督教传播在经历外部时代转轨和内部社会变革合流双重冲击下,逐步自觉踏入中国化轨道,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并且自身也经历了中国化。但是由于其根本性落后本质,其传播嬗变过程处于不断转变中,其结果是在外部因素和自身作用双重推动下导致西方背景教会退出中国,本土化教会掀起本色化运动。  相似文献   

6.
从19世纪30年代,鸦片开始流入东北,直到20世纪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结束,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东北地区鸦片泛滥,给东北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7.
近代东北大豆业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史上,营口港的开放,日本对东北大豆原料的抢购,1873年东北大豆在维也纳万国博览会的直接参展,使东北大豆引起世人的注目,从而刺激了东北大豆的生产,种植面积骤增。随后,东北大豆大量出口,对东北的对外贸易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同时对东北民族工业的一定繁荣也起到推动作用。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东北的大豆逐渐取代了丝茶在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祸乱频起,苏州商民为保护商业而组织了苏州商团,先后成立了43个商团支部,是近代商人独特的军事武装力量.苏州商团支部在辅助军警、自保治安、维持商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苏州商团的实力和规模,但也因商人领导的"武装"性质不可避免地与政府产生摩擦,限制了苏州商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东北学社是近代国人自办的地方性学术团体,它使东北学界形成史家共同体。东北学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救亡图存的意识,在纯学术研究的同时,也极具经世精神,且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学社以会刊《东北丛镌》为园地,在东北学之民族史、历史地理学、学术史等领域发表了大量论著,促使各分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取得颇多成绩,力图与日本满洲学相颉抗。但相对于满洲学而言,东北学起步晚,存在时间短,九一八事变后,学社成员星散,惜未得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后的东北,由于清政府无暇东顾,“封禁”政策逐渐废驰,文化教育得到很大发展,再加上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入侵,东北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使作为其代言人的东北近代知识分子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12.
近代东北城市化是在近代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是俄日等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政局变动相互作用错综复杂的结果。近代东北地区的城市化速度与进程有着鲜明的时代和区域特点,其城乡关系也带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对东北社会变迁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城乡关系最终使城市发展受到限制,使得近代东北城市发展变迁畸形化和非正常化,最终导致乡村发展变迁的滞缓和区域间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13.
东北营口开埠后,东北特产的大豆及其制品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英国作为东北开埠的始作俑者在东北的大豆贸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一是迫使清政府在东北开放豆类贸易,解除“豆禁”;二是鉴于豆类贸易利润较高,英商资本积极介入东北大豆榨油业;三是英国航运业在东北大豆的对外输出过程中攫取了巨额的利润.也促使东北大豆的流向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介绍东北方言语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前人未曾研究过的新的语法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徐世昌在东北担任总督两载,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新政措施,从内政到外交,从政经到文教,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在东北地区史上是空前的。虽然徐世昌的改革必然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最终不可避免地失败了,但这场改革对全面推动东北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是不可低估的。东北城市的早期近代化也由此开启。  相似文献   

16.
铁路的修建给近代东北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并不是均衡的。铁路所到之处与铁路不达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巨大;铁路沿线不同区域所呈现出的经济发展景观也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与铁路修建前后东北移民涌入、新交通体系导致的市镇变化和列强殖民地铁路发展政策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东北     
东北永远不会像江南那么热闹喧哗,也永远不会像江南那么雕琢匠气。东北就是东北,本色,朴素,疏朗,大而化之。树的面积,山的体积,地的方圆,水的深度,煤和石油的分布,不属于人造,而是天赐。上天随意划了几  相似文献   

18.
由于独有的生存和创作经历,东北作家群的作品呈现出地域文学特色,这种地域文学特色除了在题材、主题和审美追求等方面表现出共性之外,还表现在一些特有的东北情结上,这些情结或隐藏或凸显,总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东北文化气息的感染,文化意蕴已经作为内化了的创作驱动力在作家创作和作品文本中表现为地域情结,这些情结无疑为读者提供了极具地域风情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9.
重在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考察我国东北地区满、汉族的原生态秧歌,以及在实施全民健身第2期工程背景下,秧歌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本文以辽宁省现存的原生态秧歌为切入点,对东北秧歌文化进行发掘、整理.  相似文献   

20.
文章是一篇针对东北少数民族礼俗民歌研究的短篇小论。内容分别简述了东北各少数民族的部分自然情况和民歌概况。出新点:首次明确居住东北境内为11个少数民族,并真实扼要地介绍了各民族礼俗民歌的基本情况。结构上,为简明三部体、四个自然段。行文朴素自然,整饬流畅、充满情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