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洛文化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河洛文化,首先要界定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域范围,《河图》、《洛书》出现时的河洛地域范围,不可能偏离中心太远;其次是研究河洛文化,必须突出其核心内容和特征,不能无所不包的将其泛化;再次是研究河洛文化应当着力探讨其在近现代以来的变化与表现;最后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来审视河洛文化的"衰落",区分哪些是历史的必然,哪些是不该发生的文化萎缩。扬弃与吸纳是文化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河洛文化与当代河洛文学研究有着立足地域又超越地域的学术价值.河洛文学既是河洛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它沉潜着河洛地域的文化心理、价值规范和精神特质.以河洛文化为视阈研究当代河洛文学,能阐释和把握其精神图象和风格特色,绘制补充当代中国地域文学的完整地图.河洛王都历史、伊洛理学、道教文化是揭示当代河洛文学文化身份的重要精神维度.  相似文献   

3.
以后现代理论为视域反思近年来的河洛文化研究,需要克服自我独白的价值判断,以周边地域文化为镜像进行跨文化比较,既确立独特的河洛文化身份,又发现彼此"共同的诗心"。从新历史主义出发,河洛文化研究存在"重史轻文"和"厚古薄今"两大问题。要从"小历史"与"小传统"切入建立河洛文化的"地方性知识",以在当下天际不断延伸、边界不断消融的世界里,找到回家的心灵感觉与学术皈依。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曾长期居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较之齐鲁文化、巴蜀文化等,更具有成熟性、丰富性和典型性等独特品格,引起了学界同仁尤其河洛地区学者的重视。在近20年的河洛文化研究中,各种有关河洛文化研究的会议相继召开,也发表和出版了许多论著。其中最突出的成果,就是河南科技大学薛瑞泽、许智银先生的新著———《河洛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10月版,以下简称《研究》)。该书由著名历史学家高敏先生作序,约35万字,共分为八章,即“河洛文化的研究概况”、“河洛文化研究的基本问题”、“河洛文化的滥觞时期”、“河洛文化的形成时期”、“河洛文化的发展时期”、“河洛文化的繁荣时期”、“河洛文化的持续发展时期”和“河洛地区的对外交往”,不仅对以往研究作了全面总结,而且对诸多研究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都提出了作者的独到见解。细读《研究》,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内容的丰富和生动。在第一章中,作者从河洛文化研究的缘起开始,一方面介绍了河洛文化的研究组织和已有研究成果,一方面展望了今后河洛文化研究的趋势。作者指出:“总结河洛文化研究十余年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用成果不少、问题颇多来概括。”而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5.
河洛学与河洛文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作为中华最早的地域文化,河洛文化研究已具备形成一个学科的基础。河洛学研究的对象,是从远古到清末河洛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相关区域文化关系。它有“道器合一”的综合性等特点,是“国学”和其他区域文化学研究的基石,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河洛文化是根植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华夏部族、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在与周边地域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完善发展,最终成为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核心,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根和主源。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已引起国内外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人群的广泛关注。当前河洛文化研究,正是方兴未艾,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198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许多中外学者发表了一篇篇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河洛文化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本刊选载一些优秀论文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民族圣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文化圣地密切相关, 民族圣地是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圣地":河洛地区是古中国的地理中心,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河洛地区是炎黄文化遗存的核心区域;在文化方面,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也在河洛地区;从姓氏看,华人姓氏都直接或间接起源于河洛地区;"根在河洛"一词有更广泛的内涵,汉文化圈内的日本、韩国等文化之根也在河洛地区; 以洛阳为"天下之中"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观念对于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洛文化研究》一书对河洛文化的研究概况、相关概念、河洛文化的发展及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一部新世纪河洛文化研究颇具学术价值的力作,必将在学术界产生重要的影响。全书架构合理,行文流畅,内容翔实,具有全面性弄口创新性等特点。此书饱含着作者对家乡的关爱之情及学者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河洛文化及河洛文化研究的关注与热爱,以及对当前研究不足的忧虑。其关中不足的是对宋朝以后河洛文化发展情况的论述有些简略。如果能加上一些图片会使该书大为增色。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有力推动下,地域文化研究近年来成为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河洛地区由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处于中国古代政治和经济的中心,有关河洛文化的研究课题更是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参与,相关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多是浮泛的人云亦云,鳞爪之见,惜乎系统的高水平的河洛文化研究专著却不多见。近期出版的薛瑞泽、许智银教授的《河洛文化研究》专著(民族出版社,  相似文献   

10.
《商洛学院学报》2015,(2):87-90
在学术界,关于河洛文化研究存在不同的声音。有研究者认为"河洛图书"是古人长期以来对天地自然的观察,赋予图案以某种哲学联想,亦有研究者认为它是中医学说的理论依据,还有学者认为它蕴涵着天文历法等内容。河洛文化对于中华文化具有源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一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罗勇教授和邹春生副教授合著的《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述论》于2014年10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五个部分,分别阐述了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关系、客家文化生成的背景及其发展脉络、客家文化的主要内容、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客家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第一章以"河洛文化:客家文化的重要源头"为题,基于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并通过对文化结构的分析,呈现了中原文化烙在客家文化中的强烈印记,进而论证了河洛文化是客家文化重要源头的观点。在  相似文献   

12.
河洛体育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洛体育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河洛体育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创新途径有三方面:挖掘资源,创新河洛体育项目;举办"大学生体育文化节"比赛活动;定期举办河洛体育文化知识讲座.  相似文献   

13.
河洛文化,讲的是以古都洛阳为中心的特定文化现象和留给我们的文化记忆。洛阳建都一千五百余年,十三个王朝,长期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诸多大师,曾经云集洛阳。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是河洛文化的主题词。儒学渊源于洛阳,道家创始于洛阳,佛教首传于洛阳,三家融和,奠定了河洛文化的主流优势。河洛文化历经久远,其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依然对洛阳乃至全国的发展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河洛文化是根植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华夏部族、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在与周边地域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完善发展,最终成为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核心,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根和主源。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已引起国内外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人群的广泛关注。当前河洛文化研究,正是方兴未史,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198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许多中外学者发表了一篇篇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河洛文化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本刊选载一些优秀论文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河洛文化产生于河洛地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曾经长期占据中国文化的主流地位;闽南文化则是由中原入闽的河洛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两种文化关系密切,但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借助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河洛文化与岭南文化,从生命历程比较,河洛文化早熟,岭南文化晚熟;从自然生态比较,河洛文化为山河型文化,岭南文化为河海型文化;从内部构造比较,河洛文化整合单一,岭南文化多元求变;从文化流派比较,河洛文化为理学正统,岭南文化为心学旁支;从文化态势比较,河洛文化传统,岭南文化新潮。这两种地域文化的优势互补,不仅可以促使各自的发展,也将极大地促进中华文化的整体复兴。  相似文献   

17.
河洛文化导扬——试论河洛文化建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洛为古豫州腹地 ,禀中和之气 ,性理安舒 ,尤其适合人类的发展与繁衍。古人讲天人合一 ,是“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的理念源发和成就了河洛文化的主流文化 ,即易文化。易文化缘启于河图洛书 ,河图的最初采撷者是上古圣人伏羲氏 ,河图发明的最后完成在黄帝时期。北宋学者在汉代研究的基础上还了古河图洛书的本来面目。孔子说 ,伏羲氏没 ,神农氏作 ;神农氏没 ,黄帝尧舜氏作。这些“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的圣人 ,都曾活动于河洛大地。伏羲氏发明原始饲养业 ,袭神农之号的炎帝则把原始农业推向顶峰 ,黄帝则是因洪水而利导之 ,发明了原始的畜牧业。此后 ,经禹、汤的经营和周公的制礼作乐 ,进一步完成了人文递嬗的教化与垂范。河洛古圣贤所发现的“天得之揭日月而常运 ,地得之载河岳而不倾”的弥纶天地之道 ,就是古代易学的理论基础 ,这些被周代的柱下史老子继承了下来。“德者道之功” ,道为本 ,德为用 ,道与德为河洛文化建构了内核与灵魂。程颐说 ,“人之蕴蓄 ,由学而大”。河洛文化的蕴蓄亦是如此。其以易为源 ,礼乐为根 ,以汉学、洛学为流 ,实惟由学而致。至于因“清议”而一风俗 ,明至道而存天理 ,使“忠义叠见”、“民性安舒”的高风蕴成 ,则是河洛文化的又一特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代民间歌谣十分丰富而生动,以其鲜活、独立的民间姿态保存着社会生活和民间普遍社会情绪的原生态。它的传播与流变准确地反映了社会文化变迁和民众情感与审美倾向。随着人们对区域文化研究的重视,也愈来愈重视在文化视角下对文学现象的全息研究。河洛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积淀丰厚,其传统文化生态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而民间歌谣是河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民间精神生活的活化石,在河洛文化视野下研究它,无疑是我们对河洛文化的全息化观照。所以调查和研究民间歌谣,对于丰富河洛文化的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主竿测影计算,河洛文化的生成区域在东经103°0'0"至东经123°0'0",北纬35°15'至北纬38°11'25"的范围 内。处于这一区域的山西省襄垣县南罗山地区总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具备了生成河洛文化的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应该常谈、常宣传的问题,否则,河洛文化的性质及其研究意义就会被忽略,甚至会走样变形,使河洛文化失去原有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