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985工程"高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在我国"双一流"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最新的ESI数据库的数据表明,39所"985工程"高校进入ESI的学科在全国高校进入ESI的学科中比重已达40%以上。借助ESI数据指标,分别从世界影响力学科、世界一流学科、潜在优势学科和临界影响力学科四个方面对我国"985工程"高校的一流学科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985工程"高校已有373个学科达到世界影响力学科水平,有53个学科达到世界一流学科水平,有32个潜力值大于0.9的优势学科和24个临界影响力学科。  相似文献   

2.
遵循世界一流标准,构建世界一流工科高精尖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代表性工科对我国一流工科与世界一流工科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一流工科的总体表现已与世界一流工科相当,但在重大原创性成果、国际学术大师等方面与世界一流工科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应针对我国一流工科制定精准的建设目标和评价体系,以引导其迈向世界顶尖学科行列。  相似文献   

3.
国家"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后加快推进高校内涵建设,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大国家战略,共137所高校和465个学科入选。在这137所高校中,16所高校为非"985""211"的地方行业高校,这些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经验较少。本文在分析行业特色高校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后,从学科规划、学科特色、资源配置、人才师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学科平台、制度体系建设等八个维度对一流学科建设路径进行探究,以期找到科学合理的实践路径,为地方行业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软科公布的2019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与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为依据,对世界一流大学拥有的世界一流学科数量以及世界一流学科在各大学和各学科领域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统计表明: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在多个学科领域拥有较多的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学科也大多分布在世界一流大学中。近年来,我国高校无论在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上,还是在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整体上,我国拥有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较多,世界一流大学较少;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拥有的世界一流学科在数量上有一定优势,但学科领域的分布不均衡,世界一流学科主要集中在工学领域。“双一流”建设后续进程中应适当调整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强化学科发展的均衡性,从重点关注一流学科“点”的建设到更加关注大学的综合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依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5年最新发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2015-2016)》,从定量角度对中国学科发展的质量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中国学科竞争力的分析发现,中国学科的发展已很全面,22个学科均有中国科研机构的学科进入ESI排行;已有一些中国科研机构的部分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甚至前列。中国科学院就有14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其中10个学科位列学科排名前1%,被评为世界顶尖学科。但多数学科的发展在世界上还较为落后,经济学与商学、免疫学、综合交叉学科、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以及空间科学6个学科领域,在本次评价时间段内还未有中国科研机构进入世界一流行列。通过与美国科研机构的学科发展质量相比发现,中国进入ESI排行的科研机构数与学科数不仅在量上与美国有一定差距,在学科发展的质上,也明显弱于美国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有21个学科进入ESI排行,是进入ESI排行学科数最多的中国科研机构。除中国科学院外,进入ESI排行的学科数在10个以上的科研机构均为高校,可见高校是中国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发展的主要力量。虽然22个学科均有中国科研机构进入ESI排行,但是中国科研机构在22个学科的排名分布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仅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3个学科的排名整体比较靠前,中国科研机构的一流学科建设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2017年9月,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42所高校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95所高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A类一流大学平均每校入选学科数要远远领先于B类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理工科入选学科数、入选总次数和平均每学科入选次数均明显高于人文社科,且分布差异较大。同时,"双一流"建设是对过去重点支持建设并取得良好建设的高校进行延续性支持。东部、华北与华东以及直辖市等入选高校数、学科数等较高,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从2015年发布大学“双一流”总体方案至今,“双一流”建设成效亟待评估。ESI可以作为一个观测点,通过跟踪检索ESI 2015年至2019年的数据,分析大陆高校及“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变化与成长。中国大陆高校进入ESI的高校数和学科数都有突出表现,2015年11月至2019年11月,高校数和学科数分别增加109所、531个,增幅分别为64.50%、82.20%;工程学增量最多,新进了75所高校;其次是化学53个,材料科学52个。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5年来学科增量274个,增幅51.6%;新进了15所院校,目前有114所院校进入ESI前1%;15所增量院校进入的ESI前1%学科与其对应的“一流学科”建设存在很大的关联。代表进入世界一流学科水平的ESI前1‰,从2015年50个增加至130个,除3所高校3个学科来自于非“双一流”,其余均源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但22个ESI学科领域,目前仅12个进入ESI前1‰。  相似文献   

8.
抓好学科规划与建设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抓好学科规划与建设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性工作,因为一流学科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多学科的架构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基础。当前在我国高校学科规划与建设中必须解决将创建一流大学等同于一流学科、学科规划与学科建设相脱节、学科规划与建设缺乏整体眼光和中国思路以及盲目追求学科门类齐全、学科设置同质化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为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对学科规划和建设工作做了几点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学科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QS 学科排名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评估标准。我国正在实施的“双一流”战略已把第三方评价纳入考核体系,QS 学科排名对我国的“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剖析了 2017 年 QS 学科排名在评估对象、评估指标及权重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基于此对我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两所顶尖大学的学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发现,这两所高校学科发展速度较快,但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较大差距,且指标发展极不均衡。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顶尖大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CSSCI数据库对"双一流"大学研究地图进行探讨,发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双一流"大学研究的关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萌芽期、探索期和发展期。大部分高产研究机构都表现出对"双一流"大学研究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将高产作者群中各位高产作者的"双一流"大学研究成果进行前十年(1998-2007年)和后十年(2008-2017年)数据相比,发现有减少趋势和有增加趋势的高产作者人数大致相当。为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相关建设高校可以考虑在校内组建"双一流"大学建设办公室或者"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心等机构,其专门为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与决策参考服务。基于CSSCI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双一流"大学研究领域呈现出八个研究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治理改革、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及其评价体系、"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此外,"双一流"大学研究领域的四个研究热点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目前,"双一流"大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议从学科理论、方法路径和实践层面三个方面进行探索进而不断完善"双一流"大学研究内容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