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的性别社会化以及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以高中课程改革新编语文教材为调研对象,对教材中不同性别人物出现频次、课文中男女人物职业形象、不同性别的性格特征描述3个方面进行了统计、调查,并用性别平等的观念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新、旧教材中人物的性别角色状况进行了比较,并对教材编写、教材审查、教材使用等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道德与法治教材审查专家组对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进行了严格审查,此前还审查了编写大纲和样章。我们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系统思考、整体设计,生动活泼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是在注重大中小衔接的基础上,怎样进一步加强道德与法治的有机结合,并优化国情和心理教育等内容的融入与表达。  相似文献   

3.
李雪洁 《教育学报》2002,(11):20-25
新世纪版历史教科书紧扣课程标准精神 ,改变了传统教材“难、繁、偏、旧”的弊端 ,在体系、体例、内容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特色 ,是符合时代要求 ,适应学生发展的教材。  相似文献   

4.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组织编写了全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实验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是其中一册,这本教材于2003年春经教育部审查通过,于2003年秋在实验区投入使用。教材总的编写原则是充分理解历史教育改革的精神,坚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课文设计形式活泼,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具有良好素质的公民。为了贯彻教育改革的精神,这套历史教材无论是在编写理念、呈现形式,还是在具体内容方面,都与现行教材有很大不同,给人以面貌一新的感觉,充分体现了历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下面,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永久性的课题,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今天,它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近几年来,我在探索通过具体史实的讲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方面,有如下几点体会:1.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我国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我运用这部教材,向学生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进行祖国历史悠久、有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  相似文献   

6.
历史知识包括历史事实、历史发展过程、历史结论、历史的基本线索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在引言中或多或少都能反映出来,引言既然是为理解教材、掌握教材服务的,在复习时,我们就应该以引言为纲,充分发挥引言的潜在功能,对历史知识的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全面地理解。  相似文献   

7.
李雪洁 《学科教育》2002,(11):20-25
新世纪版历史教科书紧扣课程标准精神,改变了传统教材“难、繁、偏、旧”的弊端,在体系、体例、内容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特色,是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教材。  相似文献   

8.
影响备课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教师、教材和学生。教师传统上只注重备学生和备教材,而新课程不仅要求备学生和备教材,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2005年任中学历史教研员以来,每月组织本区高一、高二历史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经常对高中历史学科进行教学调研。现结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谈谈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所遇到的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教材编审室编写的《甘肃历史》,是根据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有关“省、市、自治区可自编乡土教材”的规定.集体编写的一本新的乡土历史教材。旨在让全省中学生了解悠久的甘肃历史、灿烂的文化、辉煌的成就,增强学生的乡土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甘肃、建设家乡的热情。该教材经甘肃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和甘肃省教育厅领导及相关部门审定,作为全省初中乡土教材。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历史课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功能呢?我想,与传统的历史教学相比,至少有两个方面需要改变。其一,备课的变化。虽然备课依然像以前那样要备教材、备学生,但备教材所关注的重点已不再是该掌握哪些历史知识,而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设计教材,启导学生学习;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开拓智力,发展能力。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笔者拟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结合当代经济、科学发展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讲解,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   1.发动学生搜集素材,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对于历史教材中有关创新方面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教材编审室编写的《甘肃历史》,是根据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有关“省、市、自治区可自编乡土教材”的规定,集体编写的一本新的乡土历史教材。旨在让全省中学生了解悠久的甘肃历史、灿烂的文化、辉煌的成就,增强学生的乡土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甘肃、建设家乡的热情。该教材经甘肃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和甘肃省教育厅领导及相关部门审定,作为全省初中乡土教材。一、《甘肃历史》编写体例的特色一是“系统组材”为主,体现甘肃历史全貌。该教材按中国通史编写的一般体例分古代篇、近代篇、现代篇,上溯…  相似文献   

14.
为减轻学生负担,净化学生用书环境,江苏省教育厅将加强中小学教辅用书及其他学生用书的管理,任何学校、教师不得向学生推荐或统一购买教辅用书。江苏省将建立中小学教辅用书的审查、抽查和质量公示制度,以审查和抽查中小学教辅用书。同时,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每年还会向社会公示审查通过及抽查质量低劣的教辅用书。对涉及政治问题、科学性问题以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等方面问题的教辅用书,特别是对内容充斥“繁难偏旧”、“题海”训练的教辅用书坚决予以清理。《南京日报》江苏加强学生用书管理 教师不准推荐教辅用书$《南京日报》  相似文献   

15.
周芬玲 《教育》2013,(3):26
学校档案是学校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是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凭证和依据。档案中蕴含着学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经验与成果,也记载着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成长过程。开发学校档案中记载的真实生动的史料,作为在构建和谐校园、建设校园文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教材,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核心。作为塑造学生灵魂的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承担着重任。在这点上,初三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着特殊的优势。一、发挥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进行发展常识的教育;另一个是对学生进行现阶段中国基本国情的教育。不论是哪一方面的内容,都含有很多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好材料。从教材的总体内容上看,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人类从最初使用石器、铜器、铁器,到今天使用的计算机、…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即知识,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新的课程观认为,“教材只不过是教学的材料,是教学的依托、凭借,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面对这种变化,如何使用历史教材、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卷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命题实践方面,对能力及其考查都已经深入到一定程度。在历史教学中重视能力的培养,才能避免使学生成为背书的机器。怎样提高能力呢?笔者仅就通过深化教材提高能力方面谈几点想法。为什么要深化教材呢?历史本来是丰富多彩的,但现行历史教材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教材本身无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不可能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探讨,只能是点到为止。教材犹如压缩饼干。教师如果照本宣科,教起来必然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也是兴趣索然。不少学校的学生认为:“我们最喜欢历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观看历史影视或阅读历史小说的时候津津有味,但是一提到“学历史”便显得有点兴趣索然。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传统教材“繁、难、多、旧”的现象遏制了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二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压制,无法展现自己的个性,不能进出思维的火花。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开拓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呢?在新教材的实验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华师大版历史教材内容简练、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等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20.
教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重要媒体。教材编写的质量如何,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的效率和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纵观人教社出版的历史教材,我们不难发现,现行历史教材较老教材更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我们又认为,现行历史教材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