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语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潘新和先生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这样,可以让学生从肤浅的只关注"文本写了什么",走向深刻地揣摩"文本是怎么写的",从而切实提升语用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教师既要让学生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平时课堂中,教师要咬定"语用"教学不放松,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读、写、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启动"语言"这一承载思想的"船",聚焦文本,关注表达,注重语言训练,培养语感,增强语用能力,要在每一节语文课堂中踏踏实实地训练,这就要求师生要共同关注文本,聚焦表达。让阅读课成为作文方法的指导课。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明确界定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堂尤其是阅读教学,"语文味"越来越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强调表达形式的运用,让文本的语言艺术得以升值,让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锤炼。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理解不到位,操作有偏差,教学时片面地往"语用"上靠,追求单纯的"语用"效益,甚至走进了"语用"教学的误区。对此,要细加思量和辨析,纠偏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到底要达到怎样的境界才算是成功的?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静"界,通过静读、静听、静写,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语文课堂真正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语文课堂对学生听、说、读这三者的能力的培养可谓是挖空心思,做得也比较到位。然而,写却是阅读教学课堂的缺失。其实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亲密伙伴。将作文训练与文本紧密结合,当堂进行写的指导,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内化文本中所蕴含的写作信息,能够真正营造“凸显语用”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语文课堂上除了要关注文本的情感传达,更要聚焦文本的表达形式,探寻学生言语生长的秘密。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文体分类,聚焦特色表现形式,善于运用比较阅读,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用教学是不是都应该是"写"?是不是脱离了"写"语用训练就不复存在了?阅读教学应该努力从文本特点和学生认知需要的融入点入手,强化感知体验,让语用训练指向意义理解;强化方法积累,让语用训练指向技能操练;强化揣摩洞察,让语用训练指向言语形式。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95):32-33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上就要开展各种的语言训练,形成有效的低年段语用教学策略:创设生活语境,诱导学生入境;抓住文本留白,引导想象填补;重视口语交际,学会说话技巧;理解精巧生动句式,仿写典型句式,让语用回归低年级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语文老师要有"语用"意识,把"语用"贯穿于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中,并将"语用"理念渗透给学生,让阅读教学课堂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11.
课堂仿写是语用型语文课堂中最重要的习作训练方式.然而,不少语文课堂仍存在重文本、轻生本的误区,导致课堂仿写的实效不高.笔者将从“立足生本,研读课标,把握课堂仿写要求” “研读文本,寻找语用点,明确课堂仿写内容”“学习范例,读写结合,开展课堂仿写训练”和“积极鼓励,巧妙评价,优化课堂仿写效果”四个方面展开阐述,试图使语用课堂的仿写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课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语文课堂结课要走出单调的格局,要有"嚼味"、突显"诗味"、饱含"情味",以促进学生内化文本语言、体验文本意境、触摸文本情感,从而让他们对语文课堂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3.
张紫红 《教师》2014,(27):113-113
正词语的应用最重要的特征是依赖语境。教学词语,要根据文本特点,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选准教学切入点,在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关注文本的空白处、隐含处、关键处、延伸处、情感处等,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迁移和运用。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写的过程中,"让词深入儿童的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下面列举几例:例一:《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破烂不堪"一词的教学。师:这里的"破烂不堪"形容——生:形容衣服非常破烂。师:我们汉语中有许多带有"不堪"  相似文献   

14.
<正>"语用"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亮点之一,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用好教材,正视学情,直面文本,奏响"语用",习得语言呢?一、把握学段特点,正视学情,巧妙突出"语用"纵观苏教版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要让语文课堂突出"语用",就需要教师抓住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特点,有效进行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语文课堂呢?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关注学生、关注文本的课堂,用好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多揣摩感受、多体验感悟,既得法又得言. 一、关注文本,立足基础性 语文教学就是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准确制定目标,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学习阅读方法,关注文本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形成学习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l1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明确界定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堂尤其是阅读教学,“语文味”越来越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强调表达形式的运用,让文本的语言艺术得以升值,让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锤炼。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理解不到位,操作有偏差,教学时片面地往“语用”上靠,追求单纯的“语用”效益,甚至走进了“语用”教学的误区。对此,要细加思量和辨析,纠偏去蔽,防患于未然,让“语用”之船驶向正确的航向。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不能是单纯地讲解文字、单纯地阅读文本,而是要设法构建多彩的课堂,让学生从中获得文化熏染,从生动的情境中感知合作、探究的乐趣,在语言品味、语用表达中升华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当下语文课堂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语文课堂无言无语,没有能够把听说读写的基本要求加以落实。《在阿加西斯教授的实验室》一课教学的基本定位就是:聚焦语用,把科学精神自然地带进来,让语文课堂有言有语。具体策略为:细读文本,选点设问,让语用训练贴近文本;活动有致,拾级而上,让语用训练真正落实;方法指导,多样灵动,让语用训练实在有效;设计简约,整合有度,让语用训练集中丰富。  相似文献   

19.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学生言语生命的重要范畴,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标尺。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强化学生的语文语用能力,实现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增值。提出关注言语形式,在仿写中提升语用能力;汲取言语材料,在置换中提升语用能力;依托文本信息,在创作中提高语用能力;感知写作方法,在迁移中提升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那么,"语文本体"指的是什么呢?我想,这其中一定不只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文本写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只有做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语文味"四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